心脏性猝死有救了植入式心律转复除颤器有

文章来源:窦性心动过缓   发布时间:2017-4-1 23:13:18   点击数:
  

屡屡有新闻报道发生心脏性猝死(suddencardiacdeath,,SCD)病例发生,而人们对其危害知之甚少。什么是心脏性猝死?心脏性猝死指由心脏原因导致的,在急性症状发生后1小时内的自然死亡。

那么中国每年有多少人发生心脏性猝死呢?由中国医学科医院牵头的一项研究首次得出中国的心脏性猝死发生率为41.84/10万,心脏性猝死的总死亡人数高达54.4万/年,位居全球各国之首。然而,绝大多医院外,抢救存活几率甚低,仅为1%以下。也就是说发生了心脏性猝死后通过救治效果甚微。

心脏性猝死的危险因素:

1.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超重、吸烟、营养不良(同心脏疾病危险因素)。

2.冠状动脉疾病或者已有心肌缺血事件,不明原因的心率或节律异常。

3.频发短阵心动过速,即使是在休息时,也会出现不明原因的眩晕、较低的射血分数(测量心脏每一次跳动血液排出量的指标)。

4.射血分数低于40%,合并室性心动过速;或者射血分数低于30%,即使未发生过非持续性室速。

治疗心脏性猝死,目前有三种解决方案,即治疗基础疾病如心血管疾病、服用药物和植入起搏器。在年2月4日,由Mirowski设计的植入式心律转复除颤器(ImplantableCardioverterDefibrillators,ICD),首次在美国成功地植入了人体,为恶性室性心律失常的治疗开辟了一个新的领域,被誉为人类征服猝死道路上的一个伟大的里程碑。

目前临床上应用的ICD已是第三代、第四代产品,成为集电击除颤(针对心室颤动和血流动力学恶化的室性心动过速)、抗心动过速起搏(针对室性心动过速)、抗心动过缓起搏(针对心动过缓,作用类似一般心脏起搏器)功能于一身的精密电子装置。ICD是在患者完全清醒的状态下,在其胸部切口,将最重不过70克的起搏器放在左上胸的皮下。手术能在1小时内完成,术后患者可以下床活动,7天拆线出院。

ICD能在十几秒内自动识别室颤、室速并释放电击能量除颤,成功率几乎%。在应用ICD的这么多年来,大量研究已经充分证实,ICD能明确改善室速或室颤患者的生存率,是目前防治心脏性猝死的最有效的方法。

而皮下植入式心律转复除颤器(subcutaneousimplantablecardioverter-defibrillator,S-ICD)是ICD技术上又一项令人激动的进展。虽然仍有争议,但对那些适于植入S-ICD的患者来说意义重大。尽管当前S-ICD不能完全替代经静脉器械,但已有证据表明尤其对于那些无起搏依赖的患者,在心脏性猝死预防方面这是一可行的选择。

就目前来看,全世界已有几百万人因接受了ICD治疗,挽救了生命。但也应该看到,ICD的应用还存在局限性:

其一,ICD的使用寿命最长只有7年,价格昂贵,置入技术和随访流程复杂,不少患者没有经济能力接受。

其二,作为一种姑息性治疗方法,ICD只能对抗已经发生的心律失常,而不能从根本上治愈恶性心律失常。

其三,ICD植入后,一定比例的误放电或放电时间不适宜,使将近70%植入ICD的患者出现心理压力过重,影响生活质量。基于这些原因,在我国现有的国情下ICD还难以推广和普及。尽管如此,但不可否认的是,ICD对那些高危因素的患者防治心脏性猝死的提供一种最行之有效的方法。

附图:

图1ICD的脉冲发生器和导线系统

图2ICD高能量电击除颤治疗心室颤动

本文由医学作者晨曦为医道独家供稿,转载请注明来源!

参考文献

1.







































白癜风权威医院
治疗白癜风哪里好

转载请注明:http://www.jwexm.com/jbwh/619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