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人在剧烈运动后,感觉心脏跳得又快又重,感觉就像“仿佛要从喉咙里跳出来一样”;有些男女青年一见钟情,那时的感觉就像“心脏漏跳了一拍”;还有些人半夜从噩梦中醒来,感觉“心慌不已,像偷了东西似的难受”;那些有心脏病既往病史的人可能感觉就是“早搏又发了”。
而以上这些感觉,在医生看来都是心悸的表现。
心悸是一种什么感觉?
心悸(心慌)是指自觉心脏跳动的不适感或心慌感。它是一种主观感受,是心血管病最常见的症状,其发生和程度除了与病因的进展和发作有关外,还与自身的注意力及某些医源性因素有关。
主观上会有心跳沉重、心脏要跳出嗓子、心脏停跳、心脏乱跳、自觉心脏跳动等感觉。
心悸是怎样发生的?
心悸产生的原因可分为生理性和病理性。
因为生理性原因产生的心悸不会对人的健康造成影响,所以无需过于紧张。例如,普通人在剧烈运动后、或者在精神高度紧张时候、或者因为大量烟、酒、茶的刺激、或者服用某些药物如阿托品、氨茶碱、肾上腺素后都有可能引起心悸不适。这些不适都会随着诱因的消失而结束的。
而因为病理性原因导致的心悸则需要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病理性比较常见病因有以下几种:
心脏搏动增强:如高血压性心脏病、风湿性心脏病、原发性心肌病及某些先天性心脏病等心脏自身的疾病引起的,也有可能是非心脏自身因素如高热、贫血、甲状腺功能亢进、低血糖、缺氧等导致。
心律失常:如房性早搏、室性早搏、阵发性心房颤动、窦性心动过缓、高度房室传导阻滞等。
心脏神经官能症:多见于青年女性,除心悸外常伴有焦虑,疲乏、失眠、头晕、记忆力减退等神经衰弱表现。
如果确认是因为上述病理性原因造成的心悸,那么你就要注意了。
很多人无法明确自己的心脏不适,是否就是心悸;还有些人认为心悸就是心脏病,去医院却没有查出任何问题。
心悸就是“心脏”出问题了吗?正常人会有心悸吗?
多数情况下心悸发生与心脏病有关,如:心律失常、冠心病、高血压、心脏瓣膜病、心肌病、肺源性心肌病、某些先天性心脏病等。但某些情况下并不是心脏病的原因,如:甲状腺功能亢进、贫血、发热、低血糖症、嗜铬细胞瘤等。
正常人会有心悸的发生,我们称之为生理性的心悸。见于健康人在剧烈运动或精神过度紧张时,饮酒、喝浓茶或咖啡后。也可见于应用某些药物后,如肾上腺素、麻黄碱、咖啡因、阿托品、甲状腺素、氨茶碱、利尿剂、钙离子拮抗剂(如硝苯地平)等。
尽管大多数时候,心悸只是短暂现象,但也是一种健康隐患,值得警惕。以下7个原因都会造成心脏跳动节奏的改变。
01
饮酒
一次饮用大量的酒会造成心悸,它有时也被称为“假日心脏综合征”。年发表在《美国心脏病学会杂志》上的一项研究成果显示,对于经常饮酒的人来说,即使少量饮酒也会增加他们不规则心跳的风险。
美国纽约霍夫斯特拉大学的心脏病学教授瑞奇纳·克鲁兹解释道,酒精通常会降低血压,因此心脏要工作得格外努力才能克服血压降低带来的影响。酒精还会影响自主神经系统,损害有助于保持心率稳定的细胞信号。
02
咖啡因
含有高浓度咖啡因的能量饮料与心律异常和血压升高有关。对咖啡因敏感的人如果饮用了大量咖啡或茶水,就会引发快速、不规则的心跳,甚至心律失常。
03
01
这是一个动态的数字标题
01
压力
俄亥俄州州立大学韦克斯纳医学中心女性心血管健康项目主任拉克希米·梅塔认为,压力会影响到心率。深呼吸和放松练习有助于心率恢复正常。亲人的故去会引发“心碎综合征”,造成类似于心脏病发作的症状,但通常会在几周内消失,没有持久性的损害。
04
胃酸反流。
经常忍受胃酸反流痛苦的人也会心悸,因为食管所处的位置会刺激心脏表面。如果心悸发生在餐后或夜间躺在床上时,伴随着烧心,就可能是胃酸反流造成的。
05
脱水
体内若不能保证充足的水分,会造成低血压和电解质失衡,从而迫使心脏更为努力地工作,有时会感觉心跳错过了一拍。解决方案很简单,就是多喝水。
06
药物和营养补充品
对于正在服用兴奋剂、减肥药和治疗多动症、抑郁症药物的人,心悸是这些药物的一个副作用。有些吸烟者会发现,尼古丁(也是一种兴奋剂)也对心率有影响。
有些类型的药物则与更为严重的不规则心跳有关。年发表在《英国医学》杂志上的一项研究成果显示,经常服用非甾体类抗炎药(包括布洛芬和阿司匹林等)会增加房颤的风险,而房颤与血栓和中风有关。
07
油腻的大餐
任何能让胃部拉伸的事情(如吃了一顿油腻的大餐)都会引发暂时性的心脏不适症状。此时,身体必须把更多的血液涌动到胃里,消耗能量来消化油腻食物,这会让贪吃的人感觉心跳加快或漏了一拍。
如果是已经确诊为心律失常的患者,发生心悸一定要引起重视。患者可采取自测脉搏法,初步判断心律失常的类型和严重性。
“自测脉搏法”判断病情
具体方法:保持心情平静,手臂轻松放在桌面或腿上,将食指和中指压在桡动脉处,力度适中,能感觉到脉搏搏动即可。
测量时间为30秒,然后将测得脉搏跳动次数乘以2,就是1分钟脉搏跳动次数。
一般,成年人正常脉搏为60~次/分钟;若超过次/分钟,则为心动过速,即心跳频率过快;如果脉搏低于60次/分钟,属于心动过缓。
心跳过慢可见于正常年轻人,尤其是运动员。但如果心率低于40次/分钟,就要注意了。
如果自己摸脉搏感觉不连续,有长的间歇,且心跳如同坐电梯时突然下降的感觉,可能是早搏或房室传导阻滞。
心悸的治疗
心悸需要及时就医吗
如果是烟、酒、茶的刺激或是运动后出现心悸可以暂时不就医,但是如有伴随症状,往往是存在心脏病或是全身性疾病,就应该引起重视,及时就医。
这些严重的伴随症状包括胸痛,可能是心绞痛、心肌梗死的前兆,患者常面色发白、出冷汗,甚至有濒死感;
伴有发热,多见于心肌炎、感染性心内膜炎等,发病前常有感冒的症状;
伴有晕厥或抽搐,多见严重的心律失常,包括高度房室传导阻滞、阵发性室性心动过速、病态窦房结综合征等,常突然起病,反复发作,有时可自行缓解,但这些病人存在猝死的风险,不能因为症状暂时缓解而延误诊治;
伴有呼吸困难,常见于急性心包炎、心力衰竭、重症贫血等,需要系列的辅助检查尚能明确病因。
中医中药治疗心悸
心悸是中医病证名,是因外感或内伤,致气血阴阳亏虚,心失所养;或痰饮瘀血阻滞,心脉不畅,引起以心中急剧跳动,惊慌不安,甚则不能自主为主要临床表现的一种心脏常见病证。
西医学各种原因引起的心律失常,如心动过速、心动过缓、过早搏动、心房颤动或扑动、房室传导阻滞、病态窦房结综合征、预激综合征及心功能不全、神经官能症等,凡以心悸为主要临床表现时,均可参考本篇辨证论治。
西药治疗虽然能够有效缓解患者心脏搏动不适等症状,但无法从根本上解决患者因心悸所产生的痛苦,越来越多患者希望通过中药的方式解决心悸的问题。现代药理学研究也显示,中草药的成分对心功能有益处:
心悸的中医治疗重在辨证论治,多以补益肝肾、活血潜阳为主,据患者个体特征给予加减治疗:
针灸、艾灸治疗心悸的方法多种多样,日趋完善并在治疗中起到一定的疗效,但是,中医讲究的是辩证施治,只有认真辩证,根据不同的症状选择合适的中药、针灸方法才可达到最佳疗效。
重要提示
改善日常生活方式,能在疾病发病前“悬崖勒马”。具体来说,应该做到:
规律运动:每周3~5次,每次20~60分钟。
合理膳食:减盐限盐,戒烟限酒,多吃水果。
控制体重:体质指数(BMI=体重(kg)÷身高的平方(㎡))在18.5~23.9之间。
此外还要监测三高,定期体检。
西安碑林得仁中医门诊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