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室结双径路非折返性心动过速之二

文章来源:窦性心动过缓   发布时间:2020-11-3 13:29:45   点击数:
  卡介苗接种反应 http://baidianfeng.39.net/a_yqyy/140119/4329412.html

房室结双径路非折返性心动过速DAVNNT(dualatrioventricularnodalnon-reentranttachycardia),有的文献,称为双房室结非折返性心动过速,其他名称还包括双房室结介导的心动过速,非折返性房室结性心动过速等。另外还有一种少见的特殊情况,即同一患者共存AVNRT和DAVNNRT两种心动过速,又被称为“doubledoublefire”。

这种新型室上速于年由WuD最早描述,此后个案报道逐年增多,使人感到这种室上速并不像最初认为的那样少见,只是这种新型室上速暂未收录到欧美专家制定的共识或指南。

就定义而言,DAVNNR是指患者的房室交界区存在不应期和传导速度均不相同的快、慢两条径路。在一定的条件下,一次窦性P波可经快、慢双径分别下传,并先后激动心室引起两个QRS波,这种一次窦P紧跟两个QRS波的情况称为心电图一带二的心电现象。其发作特点呈阵发性,又受多种因素的影响,故有自发自止的特点。

由于DAVNNR患者的心电图表现繁简不一,简单者一眼看穿即获诊断,复杂病例则分析困难。为便于识图与诊断、记忆与交流,将其心电图表现分为六型。

一、快、慢径持续1:1下传型(一型)

DAVNNRT患者心电图典型表现为一次窦P后,能先后两次引起心室除极的QRS波,形成一带二的心电现象。这是因窦性P正恰落入患者房室结传导曲线的重叠区,进而持续稳定地以一带二的形式激动心室。遇到这种心电图时,只要窦性P波清晰显露,依靠特征性的一带二心电现象则容易诊断(图1)。

图1明显的心电图一带二现象,因存在持续稳定的一带二心电现象,诊断为一型DAVNNR(箭头标除窦性P波)

当DAVNNRT患者心室率持续较快(≥bpm),甚至成为无休止型时,容易发生心动过速性心肌病(图2)。

图2心率较快的一带二现象可引起心动过速性心肌病,患者女,69岁,心悸时心电图,心室率bpm,伴轻度RR间期的交替,P波在avF导联最清楚,并引起一带二的心电现象

与图1不同,图2是一例窄QRS波心动过速(心室率bpm)。该心电图有几种可能的诊断:①房早二联律:P波融合在前一T波中;②房室交界性早搏二联律;③AVNRT;④DAVNNRT。

经有创心电生理检查(图3)排除了房早二联律、房室交界性早搏二联律的诊断。又通过联律间期固定、无逆向P波,及P波激动顺序等特点除外了AVNRT伴2:1逆传阻滞的诊断。因此,本例最终诊断为一型DAVNNRT伴匀齐的一带二现象。诊断明确后,为患者成功做了慢径消融,使原来无休止性室上速得到根治,心动过速性心肌病术后也得到逆转。

图3,图2患者的腔内电图

DAVNNRT患者的诊断中,当窦性P波不明显时,敏锐而又准确地识别出窦P将成为诊断的关键(图4)。

图4,一型DAVNNRT心电图。A.II导联心电图,宽QRS波心动过速发作时未见明确P波,但T波振幅忽高忽低,提示振幅高的T波中融有P波;B.用箭头标出P波时,配合梯形图可证实存在着一带二现象

图4A是一例心率bpm的心动过速,P波在图的后半部时隐时现,使诊断一时困难。而一旦能从振幅高低不等的T波中将融于其中的P波确认(图4B箭头标出),一带二的心电现象则脱颖而出。应当指出,本例患者的窦性心律存在明显不齐,这从梯形图标出的数字可以证实。窦性心律不齐在很多DAVNNRT患者中存在,这种不齐可使窦性P在心电图中时隐时现(图4A),可引起与T波融合的程度不同,使T波幅度与形态变化不一,可使RR间期十分不等而误诊为房颤,还可引起快、慢径传导速度发生变化(图4B梯形图),使短PR和长PR值发生逐跳变化,甚至下传阻滞。总之,其使心电图表现更复杂,让诊断更困惑。

二、慢径阻滞型(二型)

对于DAVNNRT患者,只有适宜的窦率才会落入快、慢径同时能下传的重叠区。而重叠区内的两条径路下传功能也绝非持续稳定。部分DAVNNRT患者的快径持续1:1下传时,慢径却能发生间歇性传导阻滞,其意味着这些患者慢径的不应期要比快径长,这应视为DAVNNRT患者少见的情况,因一般情况下其快径传导快,不应期长。慢径阻滞型为二型DAVNNRT(图5)。

图5,快径1:1下传,慢径2:1下传

图5A中三个QRS波规律组成一组,且每组QRS波前都有形态一致、规律出现的P波。此外,每组的第2个QRS波后的T波振幅明显增高,是该T波中融有P波的结果。当用箭头将全部P波标出后不难发现(图5B),每个窦P后都存在短PR后的QRS波(~ms),证实其快径一直保持着1:1下传。但长PR(ms~ms)后的QRS却2:1出现,即第2个窦P经慢径下传发生了阻滞。图5附带的梯形图证实了该诊断,即本例快径1:1下传,慢径2:1下传,属于二型DAVNNRT。

临床心电图中,二型DAVNNRT并非少见,但诊断意识一旦懈怠则易漏诊或误诊(图6)。

图6,二型DAVNNRT一例,患者男,53岁。A.心悸时心电图,本图最初误诊为窦性心律伴频发插入性室早,形成三联律;B.箭头标出规律而均齐的窦性P波后,证实本例为二型DAVNNRT,快径1:1下传,慢径2:1下传

图6心电图为规整的窦性心率(60bpm),两个相邻的窦性周期中一个正常,另一个酷似有插人性室早,使图6容易误诊为室早三联律,且为间位性室早。但进一步分析可发现,本图实际是一例二型DAVNNRT心电图。即第1个窦P先经快径下传引起短PR后的QRS波,又经慢径下传引起长PR后的QRS波(略伴室内差传)。而第2个窦性P波沿快径下传,引起短PR后的QRS波,而沿慢径下传时发生了传导阻滞。上述情况重复出现时则形成图6心电图。这是一例二型DAVNNRT,其快径1:1下传,慢径2:1下传。

有时二型DAVNNRT的心电图更趋复杂(图7)。

图7,二型DAVNNRT,患者男,50岁。因房间隔缺损幼时行修补术,近期发生阵发性房颤、高血压,以及夜间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等。A.患者12导联心电图;B.A图II导联放大图并配有梯形图

图7中5个QRS波为一组,规律反复发生,每组之间有较长的RR间期,且前面有明显的窦性P。图7心电图的可能诊断包括:①窦速伴文氏下传;②窦律伴交界性早搏二联律;③AVNRT伴2:1逆传阻滞;④DAVNNRT伴慢径间歇性阻滞;⑤完全性心脏阻滞。

该心电图的心室率bpm,属于窄QRS波心动过速,QRS波形态与电轴正常,QTc延长(ms),P波在Ⅱ、Ⅲ、avF直立。每组QRS波的第3、5个QRS波前的T波融有P波而使T波振幅增高,第2、4个QRS波前的T波与第5个QRS波后的T波形态一致,未融合P波。

将图7的P波用箭头标出后可清楚显示,第1、2个窦P同时沿快、慢径下传,形成典型的一带二现象。而第3个窦P只沿快径下传形成短PR后的QRS波,沿慢径下传时发生阻滞,结果本例最终诊断为二型DAVNNRT,慢径呈3:2文氏下传(图7B)。

图7的上述特征认定后,则能排除窦律合并交界性早搏二联律的诊断,也能排除AVNRT伴2:1逆传阻滞的诊断。

图7心电图提醒临床和心电图医生注意,如果心电图存在规则的3或5等奇数的QRS波成组出现时,有可能是DAVNNRT患者伴慢径间歇性阻滞而形成。

三.快径阻滞型(三型)

与二型相反,三型的特点是慢径保持1:1下传,而快径出现间歇性阻滞。这是因慢径不应期短,一直处于能够下传的兴奋期内,而快径不应期长,不能保持1:l下传而出现下传阻滞(图8)。与二型一样,三型中快径阻滞的程度可以不同、下传比例可不同,这使心电图的诊断出现扑朔迷离。

图8,慢径1:1下传,快径间歇性阻滞

图8是一位患者心悸时I和II导联心电图的同步记录,其心室率快慢不整,QRS波形态与振幅也有变化。图中因P波间歇出现,使人怀疑存在着短阵房速。但逐一将P波标出后(图8B),你会吃惊地发现其P波规律而整齐。进而看出第1个P波只沿慢径下传引起长PR(ms)后的QRS波,第2、3个P波后紧跟短PR(ms)后的QRS波;同时还跟随长PR(ms)后的QRS波,形成一带二的心电现象。第4、5个P波与第1个P波相同,仅有长PR后的QRS波,而第6、7、8三个P波又发牛了一带二现象,第9、10个P波再次只经慢径下传,快径发生阻滞。因此,图8的DAVNNRT患者慢径一直1:1下传,而快径时而下传,时而阻滞,使心电图更显复杂。此时患者平均心室率约bpm,这种心率长期存在时,容易发生心动过速性心肌病。

图9三型DAVNNRT心电图

三型DAVNNRT临床并不少见,图9又是一例三型DAVNNRT。图9整齐规律的P波(箭头标出)经慢径下传引起长PR后的窄QRS波,沿快径下传时引起短PR(ms)后的QRS波,但快径存在着间歇性阻滞,使第2、6个窦性P后无短PR后的ORS波。

应当注意,图9中当快、慢双径都下传的长PR间期值(ms)与只经慢径下传的长PR间期值(ms)显著不同,是快径下传中对慢径产生了隐匿性传导的作用,还是患者本身存在着两条慢径尚不清楚。

四、快、慢径均阻滞型(四型)

与前三型不同,四型DAVNNRT的快径与慢径均存在间歇性阻滞(图10)。

图10,四型DAVNNRT心电图

因患者快、慢双径均有间歇性阻滞,使四型DAVNNRT心电图更趋复杂,室律不齐也更明显。图10的室律虽然不齐但有一定规律,第l、4个窦P存在一带二的心电现象。而第2个窦性P无快径下传,第3、5个窦性P无慢径下传,形成典型的四型DAVNNRT心电图(图10B)。

五、一带二伴室内差传型(五型)

五型DAVNNRT患者的房室结存在纵向分离,出现了快、慢双径路,而希浦系或心室水平也存在功能性阻滞,容易发生功能性左束支阻滞等(图11)。

图11,五型DAVNNRT心电图

图11为患者动态心电图CM5导联的记录。第1个和最后1个QRS波前都有形态相同的窦性P波,中间为一阵宽QRS波心动过速,心室率bpm,短阵心动过速发作时存在明显的T波形态与振幅的高低交替。

因此,诊断时先要识别出振幅较高的T波中融有P波,且每个P波后都紧跟两个QRS波,分别经快径和慢径下传。如图11B梯形图所示。这是一例五型DAVNNRT心电图,其每个P波均经快径下传引起短PR(~ms)后的QRS波,再经慢径下传引起长PR(~ms)后的QRS波,图中一带二的心电现象因一次慢径阻滞而自行终止。

因图11中的第l和最后一个QRS波前均有窦性P,且QRS波时限正常,故图中的左束支阻滞属于快频率依赖性左束支阻滞,完全符合第五型DAVNNRT的心电图特征。

应当指出,本例的窦律明显不齐,继而引起P波出现的部位不同,T波形态及RR间期的不同。

六、其他型(六型)

随着DAVNNRT病例报道的逐年增多,其他类型的DAVNNRT也不断增加,除上述五型之外的其他心电图表现都归为六型。例如某患者同时有AVNRT和DAVNNRT两种心动过速,其房室交界区的快、慢径路的电生理特性与其他患者可能有显著不同,才出现了这种特殊少见的情况。总之上述五型之外的心电图表现都暂时归在其他类型(六型)的DAVNNRT。

应当指出,诊断DAVNNRT并进行分型时,需要重视DAVNNRT心电图常存在的几个特点。

(1)、慢径下传激动心室的长PR间期值不是快径下传的短PR间期值的二倍,这将造成RR间期有规律的不等,引起长短RR间期的交替。

(2)、患者窦性心律不齐似乎更多见,结果将进一步增加RR间期的不整,T波融合P波的时间不等(这使T波形态多样性),还可使快、慢径下传时间不等。因此,分析DAVNNRT心电图时,一定要想到这是一种自律性、非折返性心动过速,各参数变化大,不像折返性心动过速那样规整不变。

(3)、快、慢径传导时间与不应期等均有频率依赖性,可使DAVNNRT心电图表现多变,但这些变化属于有规律的变化,与房颤RR间期无规律的变化不同。

(4)、在快、慢径路同时下传时,两者之间可以发生隐匿性传导,隐匿性传导可影响短或长PR间期值,又能引起长PR后QRS波形态的变化,产生不同程度的差异性传导等。

(5)、当快径或慢径存在间歇性阻滞时将引起QRS波的脱落,有规律的阻滞能形成规律的QRS波的脱落,进而可使QRS波成组规律出现,成为DAVNNRT的诊断线索。

(6)、DAVNNRT有夜间更易发作的特点,这是迷走神经使慢径下传减慢,加重快、慢径逆传阻滞的结果。

(7)、少数DAVNNRT患者存在着三径路,这使下传的PR间期值变化更大。

参考文献:

文章来源于郭继鸿.双房室结非折返性心动过速临床心电学杂志年06月第26卷第3期.

利益冲突:无

转载请注明:http://www.jwexm.com/xgyy/1046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