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生最害怕的三大患者错误认知,你中枪了吗

文章来源:窦性心动过缓   发布时间:2020-11-22 16:15:34   点击数:
  

患者对疾病有一些常见的错误认知,有些甚至影响到正常的诊疗。

新的一年到了,哈大夫想盘点下“医生最害怕的三大患者错误认知”,希望大家不要重蹈覆辙。

一网上检索,对号入座

大家喜欢在网络上搜索疾病知识,跟自己对号入座,甚至搜索治疗方案。

虽然现在网上靠谱的内容越来越多了,自行搜索的疾病知识确实有参考价值,但大家不能贸然对号入座。

中医治疗讲究的是望闻问切,西医治疗需要视触叩听,都需要个体化的考虑。

请正确对待网络知识,医生很高兴患者主动了解疾病的基本情况(前提是了解到的是正确的),但治疗方案还是要听从医生的具体建议(前提是医生是靠谱的、正规的、专业的)。

二邻居说了、亲戚说了……

还有一种诊疗误区是“我邻居说”“我亲戚说”“我一好朋友说”……

大家比较容易相信邻居或亲朋好友的说法,常见的有:支架很可怕、放了就终身服药;装起搏器吓人要大开刀等等。

但片面地接收这些信息,会在关键时刻阻碍及时治疗。

比如李大爷急性心肌梗死,本来就诊很及时,但是因为惧怕支架,错过了最佳治疗时间,很多心肌坏死了,将来一定会影响心脏功能。

再比如张大娘,心跳慢很多年了,医生建议植入起搏器,她一直听别人说起搏器不好,拒绝植入,结果突然晕倒,室速、室颤,抢救了3天,医生才从鬼门关把她拉回来,花费了很多医药费,还差点丧命。

在患病时切记不要讳疾忌医,需要进行治疗时躲避是没有用的,只能留下更大的隐患,更不要听非医学人员的建议,错过疾病治疗的黄金时间。

三是药三分毒

很多患者特别惧怕药物的副作用,觉得是药三分毒,总是不遵医嘱,私自停药和减药。

李大爷6个月前置入2枚支架,出院时恢复良好。他回去看说明书觉得药物副作用太大,私自停止服药,结果3个月后再发胸痛,医生复查造影,原支架内又有血栓形成……

药物的应用一定要遵循医嘱,切忌不要私自停药,造成不可挽回的损失。

其实,我们掌握一定的医学科普知识是有必要的,但目的是与医生沟通更加顺畅,而治疗建议和诊断一定要听医生的,毕竟医生一直从事医疗工作,对疾病的掌握是全面、系统、专业的。

希望医生和患者之间可以充分的建立信任,因为我们都有同一个目的,就是对抗疾病。下次的科普知识时间,不见不散。

文丨何树楠

▼往期精彩内容▼三专家联手,拿下“邻希氏束旁路”!山东潍坊首例左束支区域起搏!填补廊坊技术空白:希氏束起搏

觉得不错,请分享和评论哦~

心脏医学科普

转载请注明:http://www.jwexm.com/jbby/10607.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