恶性心律失常的“救心”!
——心内科围产期心肌病患者心脏骤停抢救记
临近下班时,37病区寂静的病房突然传来护士刘容的呼救声,曾海燕副主任医师立刻跑步冲向25床,只见患者意识丧失,牙关紧闭,呼之不应,心电监护提示室速,心率次/分,曾海燕医生立即予以胸外心脏按压,同时住院医师白杨报告病情:患者31岁,2个月前剖宫产一对双胞胎,产后第五天开始出现胸闷气促,10天前胸闷气促加重,未予重视,入院诊断考虑“围产期心肌病”。时间就是生命,医生与护士密切配合,争分夺秒与死神抗争,护士监测血压、氧饱,面罩吸氧,急查血气分析、电解质、心电图等,通过及时抢救,在20秒后患者意识恢复,心电监护提示窦性心律,心率90次/分。因患者家属当时外出,刘容护士立即与患者家属取得联系,告知病情,予以转ICU进一步生命支持治疗。整个抢救过程紧张而有条不紊,挽救了患者的生命也挽救了一个家庭。
(图片来源于网络)
心律失常是十分常见的疾病,据调查,每4个人当中就有1个人患有心律失常。心律失常可以造成心慌、气短、胸闷、头昏、乏力等症状,严重者可出现黑曚、晕厥,影响患者的工作和生活,甚至危及生命,造成猝死。
您知晓心律失常吗?
心律失常指心律起源部位、心搏频率与节律以及冲动传导等任一一项异常。通俗来讲,正常人的心脏按照一定的节律和频率有条不紊地跳动,而当心脏跳动失去原有规律时,这便是心律失常。
心律失常可见于各种器质性心脏病,其中以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简称冠心病)、心肌病、心肌炎和风湿性心脏病为多见,尤其是发生心力衰竭或急性心肌梗塞时。
心律失常分类须知
心律失常的类别可分为很多种,比如按照心律失常时心率的快慢,可分为快速性和缓慢性心律失常;按照引发心律失常的原因,可分为非器质性和器质性心律失常,非器质性心律失常是指心脏本身没有病变,器质性心律失常是指心脏本身存在着疾病,如风心病、冠心病等;按心律失常时循环障碍严重程度和预后,还可将心律失常分为致命性、潜在致命性和良性三类。
快速性心律失常:包括室上性心动过速、房扑、房颤和室性心动过速,室性心动过速、室扑室颤。引起生命体征不稳定的心律失常我们称之为恶性心律失常,其中又以室速室扑室颤最为凶险。我们抢救的这位患者就是出现了快速的室性心动过速导致的心脏骤停,如抢救不及时危及生命。当然,房颤也可以出现节律并不快的情况。房颤易加重心衰和导致脑梗塞。
缓慢性心律失常:主要特点就是心跳缓慢,心率60次/分以下称之为心动过缓,最常见的就是窦缓,窦缓可见于正常人和有心脏病的人。正常人多为运动员和体力活动较多的人,无不适症状。严重窦缓(<50次/分)常见于有心脏病的人,常常有头昏乏力、黑曚、甚至晕厥等症状,严重时出现心脏骤停危及生命,需要及时治疗。
心律失常患者该怎么养生?
疾病的出现与不良的生活息息相关,想要远离疾病就应有健康的生活观念。”
1、生活有规律,按时作息、适当运动
(图片来源于网络)
失眠可诱发心律失常,要重视睡眠质量,不熬夜,保证睡眠时间。运动要适量,量力而行,不勉强运动或运动过量,可做气功,打太极拳,保持标准体重,洗澡水不要太热,洗澡时间不宜过长,养成按时排便习惯,保持大便通畅,饮食要定时定量,节制性生活,不饮浓茶不吸烟,避免着凉,预防感冒。
2、做好自我监测
(图片来源于网络)
心律失常往往有胸闷、心悸、头昏、乏力等症状,一旦有这些症状就应该及时就医。平时也要多注意心跳的变化,自己把把脉,看脉搏是否规律整齐。
3、稳定自己的情绪
(图片来源于网络)
精神因素中尤其紧张的情绪易诱发心律失常,所以患者要保持平和的心态和稳定的情绪,精神放松,避免过喜、过悲、过怒。
4、坚持按医嘱服药,不可擅自停药。
(图片来源于网络)
治疗要严格按医嘱用药,不可擅自停药或换药,以免引发严重不良后果;如有不适,应及时与医生沟通,调整治疗。
5、定期复查随访
(图片来源于网络)
复查并不仅仅是做检查,包括近期病情是否有变化,服药之后症状是否有好转,治疗一段时间评估疗效如何,是否需要调整药物,是否有药物的毒副作用,以及必要的检查,如肝肾功能、电解质、心电图或动态心电图、胸片、心功能测定等。
心律失常患者应定时到心内科门诊进行随访,有问题可随时咨询心內科病区?//CCU,请有需者按时就诊复查。
关爱,从分享开始,欢迎
最近更新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