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继鸿汪文娟*
医院
*中医院
临床心电学杂志
自年WPW综合征首次报告以来,先后出现过多种与预激旁路相关的综合征,其多数与患者心律失常的发生有关,尤其是心动过速,并可引发心动过速性心肌病(例如PJRT)。近年来又发现了与预激旁路相关的另一种新的心肌病(预激性心肌病),系因旁路前传使双室同步不良而引发了心肌病。
[定义与概念]
准确地说,预激性心肌病应当称为B型预激性心肌病,因其只发生在有右侧旁路的预激患者,右侧旁路的前传使右室先激动先收缩,左室后激动后收缩,进而引起严重的双室同步不良,并损害了左室功能而引发心肌病。
[临床和心电图特点]
作为一种继发性心肌病,其特点为:
①心电图存在显性右侧旁路
②常为完全性B型预激综合征(指QRS波全部经旁路下传的激动而除极,不存在心室融合波,QRS波时限常明显增宽,甚至>ms)
③无心动过速史
④不伴其他结构性心脏病
⑤影像学检查证实心脏扩大或心功能异常
⑥经药物或消融术阻断旁路前传后,心肌病可完全逆转
⑦绝大多数患者为婴幼儿或青少年
[发生机制]
B型预激综合征的心电图呈类左束支阻滞的图形,相似的心电图改变可引起相似的心脏机械活动的异常。因此,与完全性左束支阻滞引发的心肌病一样,B型预激以相同机制也能引起心肌病。其最重要的病理生理改变是室间隔收缩功能明显受损,并使左室丧失了球型收缩而变成了左室游离壁的局部收缩。久而久之左室将发生代偿性扩大和心功能的失代偿。
[诊断]
①心电图存在显性B型预激
②心肌病的临床诊断成立
③患者的心肌病为“特发性”,意指患者无心动过速、无其他结构性心脏病
④右侧旁路的前传功能阻断后,心肌病能完全逆转
[治疗]
①药物治疗:旁路前传可经英卡胺、氟卡胺、胺碘酮等药物阻断,药物治疗更适合<5岁或体重<15kg而暂不适宜做消融术治疗的儿科患者
②消融术治疗:消融可阻断右侧旁路的前传
③CRT治疗:CRT起搏可使双室同步不良得到缓解
需要强调,预激性心肌病主要发生在婴幼儿或青少年,此时因患儿心脏小,代偿能力弱,容易发生失代偿。当成人被诊断此症时要极为慎重,因预激旁路属于先天性,发生心肌病的年龄一定偏小,当50岁才被诊断时,或诊断错误,或其预激性心肌病真正发生时间远在50岁前。
利益冲突:无
免责声明
平台推送文章来自网络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