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dquo一刀切rdquo的诊断

文章来源:窦性心动过缓   发布时间:2021-2-20 11:19:24   点击数:
  单纯生物医学模式的现代医学确实存在先天缺陷,喜欢在器官、数据、标准里寻找结果,喜欢“玩”数字化和概念化的游戏,在诊断治疗上容易忽略患者的个体化,如心理、精神等因素,很容易误导公众与患者,导致“忧病”、“被得病”,从而引发过度诊断与过度治疗。心脏作为我们体内血液循环的核心,它每一次的跳动,都和我们的生命息息相关。正因为它的重要性,也让心脏疾病成为过度治疗的重灾区。“一刀切”的心率标准合理吗?01医学定义的正常心率次数为60-次/分。为什么59次/分就诊断窦性心动过缓?次/分或更快才诊断窦性心动过速,而99次/分就要报告正常窦性心律?这一刀切的标准合理吗?02不仅是运动员,很多健康人从青年到老年,静息心率一直保持在50-60次/分,有时会更慢一点儿,如45次/分,但本人身体没有不舒服的症状。这种常年稳态的心率偏慢,一是安全,二是可能有益无害,三是根本无需接受起搏治疗。静息心率经常在80次/分,甚至90次/分以上的人,也在医学定义的正常窦性心律范围之内。但应注意是否平时有氧运动不够,有无焦虑情绪。不运动或运动少又肥胖患者容易心率偏快。如静息心率经常超过90次/分,也应注意排除一些疾病,如甲状腺机能亢进(甲亢)。心脏长间歇2秒以上要安起搏器?01两次心跳间歇多少秒需要安装起搏器?难道真的会像一些医生说得那样:你心跳这么慢了,不安起搏器,睡一觉就可能“过去”吗?02实际上,夜间偶然的长间歇根本不会心脏停跳,或一觉就睡“过去”。如果自身没有症状,比如眼前发黑或晕厥,别盲目接受起搏治疗。如果仅根据患者夜间心跳间隙超过2秒以上就动员患者植入起搏器,其后果是可以预测的:第一,解决不了问题,因为患者的心率长期就偏慢;第二,使患者问题恶化,患者已经适应了长期的心率偏慢,如果把起搏器的工作频率设到六七十次,夜间患者会更不适应;第三,因为问题没有解决或者被起搏器恶化,会令一个本来心脏就没有问题的人,踏上无休止的心脏专科寻医问药之路。24小时室性早搏超过1-2万要射频治疗?01患者因为胸闷、胸痛和出汗就诊,经查动态心电图发现24小时室性早搏,医生说要射频消融。一定要做射频手术吗?02根据早搏的数目,决定是否手术是“一刀切”的荒谬标准。有症状的早搏,要认真辨“症”,如果心脏的结构和功能正常、没有病史,考虑症状是否来自焦虑。因焦虑造成的早搏,建议找心理医生治疗。如果你身体没有症状,没有器质性心脏病(经超声心动图检查心脏结构与功能正常),无论早搏多少,最好的治疗是不射频,不服药,交个信得过的医生朋友,定期随访。“一刀切”的诊断标准可能让病人承担不该有的痛苦,让医生成为病人眼中的“庸医”。每个病人都是独特的个体,不能用统一的数据标准来套用每个不同的个体。从我自身的学习、成长和逐步提高的经历来看,医生一定要重视实践、重视病例的追踪和随访,从中找出规律性的东西,如此才能个体化的对待每个病人。

本文允许转载,转载请注明文章出处。图片来源网络。

往期推荐医生最贴近患者的方式:“望触叩听”避免心血管疾病过度诊疗的“五指流程”

END

胡大一说说

读读胡大一的“健康理念”

转载请注明:http://www.jwexm.com/jbzd/10901.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