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
言
心血管疾病,如心律失常、心绞痛往往呈阵发性发作,发作时间短暂,到医院就诊时往往发作终止,常规心电图、动态心电图等检查常常难以及时记录,给诊断增加了困难。然而远程心电监测具有即时监测等特点,并能同时结合患者症状记录心电图,可随时进行并反复监测,进一步提高诊断的准确率。
本文对门诊及住院患者共78人进行了远程心电监测,其中男患者43例,女患者35例,年龄在16~86岁,平均年龄52岁。入选患者有心悸、胸闷、胸痛等心脏不适或既往明确诊断存在心脏疾病,所有患者均同时完善常规心电图,其中42例患者完善了动态心电图。
远程心电监测对各种心律失常
及缺血性ST-T改变的检出率
78例患者中发现心律失常患者62例,其中性心动过缓13例,窦性心动过速12例,房扑/房颤8例,室性期前收缩12例,房性期前收缩25例,房速/室上速9例,预激综合症1例,一度房室传导阻滞4例。发现缺血性ST-T改变患者14例,未发现异常患者13例。
远程心电监测与常规心电图在心律失常及缺血性ST-T改变检出率比较
78例患者中,通过远程心电监测发现心律失常者62例,而常规心电图仅发现46例。
78例患者中,通过远程心电监测发现存在缺血性ST-T改变患者14例,而常规心电图仅发现6例。
由此可见,远程心电监测对心律失常的检出率、对缺血性ST-T改变的检出率都高于常规心电图。
远程心电监测与动态心电图在心律失常及缺血性ST-T改变检出率比较
42例患者中,34例经远程心电监测检出存在心律失常,而动态心电图只检出30例。
42例患者中,10例患者经远程心电监测检出存在缺血性ST-T改变,而动态心电图只检出7例。
由此可见,远程心电监测对心律失常的检出率、对缺血性ST-T改变的检出率均高于动态心电图。
结论
常规心电图和动态心电图是目前临床常用的心律失常检测方法。常规心电图只能捕捉几秒的心电信息,因而检测心律失常的价值十分有限。
动态心电图能够记录24小时的心电信息,大大提高了心律失常的检出率,但其实时性差,尤其对于院外患者,一旦发生室性心动过速、心室颤动等恶性心律失常,无法及时发现和处理。
远程心电监测的优势
研究发现,远程心电监测对阵发性心律失常有较高的检出率,是常规心电图和24小时动态心电图检查的有效补充手段。同时,远程心电监测还为心脏病患者提供院外心电监测服务,减少住院的次数,降低医疗费用;为亚健康人群提供心脏保健服务,减少亚健康人群盲目就医。
远程实时心电监测,心电信号记录准确,能够检测出常见的心律失常及恶性室性心律失常,对心律失常的诊断符合率高,使用可靠、安全。
本次研究发现,远程心电监测对心律失常的检出率高于常规心电图。与动态心电图比较,远程心电监测对心律失常的检出率稍高。对37例阵发性房颤和35例持续性房颤患者进行环肺静脉射消融。20例患者在远程监测中记录到房颤复发,而心电图和24小时动态心电图监测记录到10例患者的房颤复发。远程心电监测对房颤射频消融的术后复发的检出率高于动态心电图。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近年来冠心病已成为危害健康的主要疾病。冠心病的早期诊断和及时治疗,对预防急性心肌梗死和心源性猝死至关重要。然而对于冠心病患者,尤其是心绞痛患者,大多仅在心绞痛发作时心电图才有阳性表现,发作间期心电图正常,常规心电图不易确诊。
动态心电图、活动平板试验亦存在一定局限性。采用远程心电监测可使院外冠心病患者得到有效监测,在症状发作时记录心电图,有助于明确诊断。
经典案例
在进行心电监测的78例患者中,一位门诊的中年男性患者以胸痛为主诉,在就诊时,检查心电图未见异常,遂进行远程心电监测。患者第3天晨练时突发胸痛,远程心电监测提示心电图为超急性期心肌梗死改变,立即电话通知患者入院就诊,诊断为急性心肌梗死,并进行急诊PCI,过程顺利。该患者从发病到球囊打开时间仅为1小时20分钟,早期再灌注,有效挽救了濒死心肌,改善患者预后。该病例进一步提示远程心电监测在院外高危冠心病患者中的应用价值。
文章出处:老年博览专刊
原创作者:医院心血管内科
心健康云健康远程心电监测
使您更加安“心”
心健康云健康全国心脏筛查服务既是采用24小时远程心电监测技术,有全国最大的心脏病远程监护中心做技术支持(先进的iHolter24小时远程心脏动态监测设备),患者在佩戴机器后,可监测其心脏在睡眠、苏醒、运动、平静等各种状态下的情况,还会根据患者自身情况快速推导设置报警域值,并根据云计算平台提供的心电图报告,进行云数据分析、心脏风险筛查,一旦发现患者出现异常心电状况,及时触发预警。
心健康云健康平台拥有国家级专家40多位,专业执业心电医师多位。提供三甲级报告审查,对于特殊的特别严重病症,提交国家级心内专家确诊。提供的远程动态心电报告,医院均可通用。
做中国体医养结合第一品牌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