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时相性心室内差异传导
交界性激动沿正常径路下传心室的程序与窦性相同,交界性与窦性QRS-T一致。有一部分交界性逸搏或交界性逸搏心律的QRS-T波群发生显著改变,并伴有明显的电轴偏移,而其QRS波群时限仍在正常范围。称为非时相性心室内差异传导。
伴发非时相性心室内差异传导的心律失常有:
1,过缓的交界性逸搏伴非时相性心室内差异传导(图)。
2,交界性心动过缓伴非时相性心室内差异传导。
3,交界性逸搏伴非时相性心室内差异传导。
4,交界性心律伴非时相性差异传导。
非时相性心室内差异传导的发生机制有以下几种解释:
1,逸搏起源
逸搏起源于交界区的边缘部位,引起心室非同步除极,激动在交界区内呈双径路或多径路传导,表现为功能性纵向传导分离,心室除极顺序异常,心电图上出现畸形QRS波群。
2.逸搏起源于分支
Massumi()提出伴有非时相性心室内差异传导的交界性逸择实际上起源于左束支分支:
3,束支及其分支4相阻滞
当心率减慢舒张期延长时,束支及其分支有机会发生4相除极化,致使膜电位降低而引起传导延缓或传导中断。
非时相性心室内差异传导见于交界性逸搏或交界性心律,伴发的继发性ST-T改变应与心肌病变引起的ST-T相鉴别。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热点文章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