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窦性心动过缓 >> 临床体现>> >> 常用穴位保健

常用穴位保健

文章来源:窦性心动过缓   发布时间:2021-12-14 21:17:34   点击数:
  

随着医疗知识普及和自我保健意识的提高,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注重自身的健康问题,在饮食起居运动方式等方面有了很多的改善,今天为大家介绍几个常用保健穴位。

1、足三里穴:位于在小腿前外侧,当犊鼻下3寸,距胫骨前缘一横指(中指)。取穴时左腿用右手、右腿用左手以食指第二关节沿胫骨上移,至有突出的斜面骨头阻挡为止,指尖处即为此穴。

此穴的主治疾病为:消化器官如胃痛胀、食欲不振、便痢、腹部胀满、呕吐等一切胃肠、腹部不适。此外,对更年期综合征、腰腿疲劳、皮肤粗糙也很有效。现代常用于治疗急慢性胃肠炎,十二指肠溃疡,胃下垂,痢疾,阑尾炎,肠梗阻,肝炎,高血压,高脂血症,冠心病,心绞痛,风湿热,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肾炎,肾绞痛,膀胀炎,阳痿,遗精,功能性子宫出血,盆腔炎,休克,失眠等。

2、三阴交穴:内踝尖上直上3寸,约4指宽,按压有一骨头为胫骨,此穴位于胫骨后缘靠近骨边凹陷处。取穴:正坐或仰卧,内踝尖直上四横指处,胫骨内侧面后缘取穴。

主治:脾胃虚弱,消化不良,腹胀肠鸣,腹泻,月经不调,崩漏,带下,闭经,子宫脱垂,难产,产后血晕,恶露不行,遗精,阳痿,水肿,小便不利,遗尿,脚气,失眠,湿疹,荨麻疹,神经性皮炎,高血压病等.。

3、合谷穴:将拇指和食指张成45度角时,位于骨头延长角的交点即是此穴。

作用:镇静止痛,通经活络,清热解表。用于发热恶寒,头痛脊强,耳聋,下齿龋,喉痹,面肿,口噤不开,偏正头疼,风疹,腰脊内痛。孕妇慎用。

4、内关穴:在前臂掌侧,腕横纹上2寸,掌长肌腱与桡侧腕屈肌腱之间。

作用:1.循环系统疾病:心绞痛,心肌炎,心动过速,心动过缓,心律不齐,无脉症,高血压等;2.消化系统疾病:胃炎,胃痉挛,肠炎,痢疾,急性胆道疾患3.精神神经系统疾病:癫痫,癔病,失眠,血管性头痛,多发性神经炎,脑血管病后遗症以及手术疼痛,膈肌痉挛,休克;4.其它:甲状腺机能亢进,哮喘,疟疾。5.为针麻、镇痛常用穴之一。

5、曲池穴:在肘横纹外侧端,屈肘,当尺泽与肱骨外上髁连线中点。取法:屈肘成直角,当肘弯横纹尽头处。

作用:现代常用于治疗肩肘关节疼痛、上肢瘫痪、高血压、荨麻疹、流行性感冒、扁桃体炎、甲状腺肿大、急性胃肠炎等。配合谷、外关等治疗感冒发热、咽喉炎、扁桃体炎;配合谷、血海等治疗荨麻疹;配肩髃、外关等治疗上肢痿痹。

6、关元穴:在下腹部,前正中线上,当脐下3寸。

主治:培补元气、导赤通淋。小腹疼痛,霍乱吐泻,疝气,遗精,阳痿,早泄,白浊,尿闭,尿频,黄白带下,痛经,中风脱症,羸瘦无力,眩晕,肥胖等。

扫码

转载请注明:http://www.jwexm.com/lctx/12387.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