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呼吸抑制
镇静和(或)麻醉及麻醉恢复期间应密切观察患者的呼吸频率与呼吸幅度。如果患者脉搏血氧饱和度低于85%,应立即处理。如怀疑舌后坠引起的气道梗阻,应行托下颌手法,必要时放置口咽或鼻咽通气管;同时应增加吸氧流量或经麻醉面罩给予高浓度氧,必要时退出内镜。如采取上述措施后仍无效,则行气管内插管或放置喉罩。如果患者采用苯二氮卓类药物过度镇静,还应立即静脉给予氟马西尼。
2反流与误吸
镇静和(或)麻醉能使胃肠道蠕动减弱,加上胃镜检查过程中大量的注气和注水,使胃肠道张力下降。如果患者伴有胃食管交界处解剖缺陷、口咽或胃内大量出血或幽门梗阻等均可增加反流与误吸风险。无论固体或液体误吸入呼吸道均可造成呼吸道梗阻、气道痉挛、吸入性肺不张和吸入性肺炎等严重后果。因此应采取措施来减少胃内容物和提高胃液pH值;降低胃内压,使其低于食管下端扩约肌阻力;保护气道等。当超声内镜(EUS)检查时,胃腔内需要大量注水时,注意注水的部位,如位于食管、贲门等距咽喉部声门裂较近,应采用气管内插管全身麻醉,不插管不宜施行深度镇静。
一旦发生误吸,则应立即退出内镜并沿途吸引,尤其口咽部;同时立即使患者处于头低足高位,必要时应及时行气管内插管,在纤维支气管镜明视下吸尽气管内误吸液体及异物,行机械通气,纠正低氧血症。
3血压下降
患者血压下降可给予或加快输液速度,必要时可给予去氧肾上腺素25~μg或去甲肾上腺素4~8μg,可反复使用。明显窦性心动过缓合并低血压时,可酌情静脉注射麻黄碱5~15mg。对于操作时间较长、深度镇静和(或)麻醉的患者应常规预防性补充液体。
4坠床
在消化内镜镇静和(或)麻醉时,或苏醒过程中有发生坠床的可能,轻者可造成患者四肢和躯体创伤,重者可危及患者生命。所以在诊疗过程及苏醒期间,麻醉医生、诊疗医生及护理人员均应随时监护,并始终妥善固定与防护患者是防止坠床的关键。
5心律失常
内镜操作本身对植物神经的刺激以及镇静和(或)麻醉药物的作用均可能引起心律失常。窦性心动过速一般无需处理。如心率小于50次/min,可酌情静脉注射阿托品0.2~0.5mg,可重复给药;必要时可静脉给予肾上腺素0.02~0.1mg。关键在于及时发现,并及时处理。
6心肌缺血
消化内镜操作无论是否采取镇静和(或)麻醉均可能诱发或加重心肌缺血。在内镜操作过程中吸氧可以显著减少ST段压低。因此应加强监测,维持良好的心肌氧供与氧耗。
7其它并发症
内镜诊疗过程中,术者操作粗暴或麻醉效果不完全而致患者躁动挣扎,均有较大的危险,轻者引起消化道黏膜擦伤或撕裂,重者可引起消化道穿孔。故在内镜操作过程中,需要内镜医师与麻醉医师积极有效地配合,共同完成诊疗操作。
医学科普为公众,
修为人文做良医。
作者席宏副主任医师《中华麻醉学杂志》科普工作组成员
医院
文章为原创,欢迎转载,并请标识本
热点文章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