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博士,谢谢你对我的精心手术和治疗,我现在又能看清东西了,非常高兴!”
6月4日,医院眼科病区,89岁高龄的患者张大爷出院时拉着江苏援建专家王勇博士后的手,激动的说。
王勇博士后告诉我们,他为张大爷做的是多焦点非球面人工晶状体手术,相比传统单焦点球面人工晶状体而言,这种多焦点非球面人工晶状体不仅可以满足白内障患者术后,既能“看近”、又能“看远”,而且可以提高夜间视觉质量。有效解除传统单焦点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视近需要配镜的苦恼。
5月25日上午,家住汉山街办89岁高龄患者张大爷在家人的搀扶下来到我院眼科门诊。经过眼科副主任医师李建业检查,初步诊断为双眼年龄相关性白内障,左眼视力仅为0.04。
老人的儿子告诉王勇博士,由于父亲年事已高,患有冠心病、房颤、窦性心动过缓等基础性疾病,子女们虽然很想老人能重见光明,但手术风险较大,医院又不方便,一直没有能给老人及时进行医治。这次听闻江苏援建专家王勇是留美博士后,技术非常好,随即带老人前来诊治。
王勇博士后对张大爷仔细进行了眼部检查,与老人沟通得知老人是全国劳模、政府部门退休老干部,虽然年事已高,但头脑清楚、思维敏捷,每天有读书看报的习惯,用眼的需要和意愿很强。
张大爷入院后,王勇博士后组织科内眼科医生进行了认真的术前讨论,制定了详细手术方案,为了满足老人意愿,王勇博士后计划对张大爷采用白内障手术摘除的同时植入一枚多焦点非球面人工晶状体。针对老人心脏疾病,医院心内科专家进行会诊,调整药物治疗后择期手术,以确保万无一失。
6月1日上午,王勇博士后成功为张大爷进行了手术,术后第一天,张大爷终于可以无需家人搀扶自己行走。三天后,张大爷左眼视力恢复到0.25,获得了满意的治疗效果。
刚刚从南通进修回来的眼科医生李建业欣喜的告诉我们,这是我院第一例多焦点非球面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医院的白内障手术由传统复明性手术进入精准屈光白内障手术时代。
“王博士非常好,无私心,眼科方面所有的技术他都非常乐意传授给我们,在他的帮助下,医院眼科建起来,提升我们自身实力,为更多群众服务!”与李建业医生的交流中,医院眼科的美好未来。
“我来南郑只有半年时间,一方面要为老百姓做手术解决问题,医院眼科建起来,培养一批带不走的专家队伍!”细细算来,王勇博士后来院仅11天,但已经开展了6台眼科手术,均获得满意的疗效,下周一还预约了3台。每天他早早来到科室,很晚才离开,中午随便在病床上眯眼休息一会儿,看门诊、查病人、上手术,他几乎把所有时间都用在工作上。眼科成立在即,帮助科室制定发展规划、拟定设备采购计划,住院医生写得病历他都要一字一句审核把关,每天忙得不亦乐乎。他的到来必将为我院眼科发展书写浓墨重彩的一笔。
知识链接~
球面和非球面人工晶状体
根据人工晶状体表面设计不同,可分为球面和非球面人工晶体。非球面视觉成像效果优于球面,其原因简单来说,就是光线透过球面透镜时无法汇聚到一个点上,造成中央视力和周边视力出现“像差”“畸变”,而非球面晶体能够很好的克服像差问题,无论白天还是夜间,都有良好的视觉效果。人眼本身的晶状体就是非球面的,所以想要获得更好的视觉质量,可选择非球面人工晶状体。球面人工晶状体(周边视野畸变)
非球面人工晶状体(中央和周边视野保持一致清晰)
多焦点和单焦点人工晶状体多焦点和单焦点人工晶状体
单焦点人工晶状体:即普通人工晶状体。只能对焦于某一特定距离,即远距离、中距离和近距离只能有一个距离看得最清楚,其余的距离就会呈现模糊的影像。也就是说,做完手术后的患者可能获得了良好的远视力,但是看书报等近处物体,是需要配戴老花镜的,患者的舒适程度大大减低。
多焦点人工晶状体:属于高端人工晶状体的一种。它不仅具有普通人工晶状体的优势,更接近人体眼部晶状体连续变焦的光学原理,植入眼内后可在远距离、中距离和近距离都有清晰的影像产生。完全摆脱了佩戴眼镜的困扰,生活质量大大提高。单焦点人工晶状体
多焦点人工晶状体
随着白内障手术从复明手术向屈光手术的转变,患者对术后视觉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不仅要看得清楚、看得舒服、看得持久,多焦点人工晶体的出现是广大白内障患者的福音,还无数患者清晰世界。来源:党委办公室
编辑:李春兰
责编:张自强
审核:贾汉明
网址:
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