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来源:窦性心动过缓 发布时间:2020-9-28 17:41:18 点击数: 次
北京专门治疗白癜风的医院 http://m.39.net/pf/bdfyy/bjzkbdfyy/2月3日下午,宁波召开新闻发布会,通报一起聚集性疫情案例:患者胡某,无湖北(武汉)旅居史,自述1月17日晚上参加了一次聚餐,其中有武汉人参与;19日乘坐大巴车往返一寺院祈福活动,当天自感畏寒、发热,未及时就诊。其丈夫、女儿于22日发病,26日确诊,27日胡某本人也被确诊。此后19日与胡某同车参加祈福活动的人员中有14人先后发病并确诊。截止2月2日24时,参加该次祈福活动的人员和部分病例的密切接触者中,已有25人确诊为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简单梳理一下这个通报:胡某在聚餐时可能被武汉患者感染,然后又感染了自己的丈夫、女儿以及祈福活动中的14人,她一个人就感染了16人。这种一人传染多人的现象,不由得让人想起钟南山院士1月21日提到过的“超级传播者”。什么是超级传播者超级传播者(SuperSpreader),世界卫生组织提出,是指传染了10人以上的传染病患者,受染的多半是患者的家属和医务工作者。例如在SARS流行初期,SARS患者仅被认为是由常见病原体所致(如肺炎支原体等),尚未认识到这是一种新发现的严重传染病,医护人员没有对患者采取严格的传染病隔离和自身的防护措施。在缺乏保护的情况下,许多医护工作人员及亲属、患者的家庭成员及与密切接触者被感染。这次新冠病毒肺炎疫情初期也是这样,患有脑垂体瘤的赵军实(化名)住进武汉协和神经外科,69岁的他患有冠心病、窦性心动过缓等毛病,为此住院12天进行术前检查和评估。术后赵军实突发肺炎症状并迅速恶化,与他有过接触的14名医护人员也陆续出现发热症状。医院立即把病人转移进扩建的感染病房,进行隔离、消毒和治疗。这时赵军实已经转移到了第四个病房。到1月15日,赵军实被确诊新型冠状病毒感染,按要求立即医院。专家眼中的超级传播者在疫情中,一旦出现超级传播者,意味着疫情的严重程度正在升级,甚至引起疫情大爆发。防止超级传播者的出现是防控疫情的关键所在。不过,国家卫健委高级别专家组成员、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主任高福及多位权威疾控专家都表示:赵军实传染14名医务人员的事件,不能算已出现超级传播者,因为这个患者曾多次转移病房。钟南山院士也提到:超级传播者没有严格的定义,不是一个人传多少人就叫超级传播者,而是看被超级传播者传染的人,是否会再迅速传染别人。也就是说,A传染了多个B,B又能传染多个C,A就是超级传播者。如果说赵军实感染14位医护人员是因为疏忽大意而不能算超级传播者的话,那么,宁波胡某可就是钟院士口中那种危害极大的超级传播者了。为什么会出现超级传播者在疫情中,超级传播者一般数量极少,可能仅占所有患者的1%~2%,但危害大,往往是一传多人。成为超级传播者,可能跟他自身的免疫情况有关:要不免疫功能比较低,例如存在慢性疾病、年老、长期使用激素,低淋巴血症等,他们受感染后身体不对病毒发生剧烈免疫反应,因而症状较轻,传染性高;要不就是高免疫状态者,如免疫失衡,免疫力高于正常人的水平,病毒不能导致发病,呈携带状态。总而言之,就是病原体能跟超级传播者在短期或长期内相安无事、和平共处,既不引起宿主发病,又可以堂而皇之地感染别人。坚持少出门和戴口罩由于在新冠肺炎发病之初,患者并没有特殊的临床表现,甚至无症状,尤其是对于在社区内感染、流行病学史不详的病人,他们往往认为自己不可能医院就医,或者在就医时容易被医务人员误诊为其他发热性疾病而漏诊。流行病学分析表明,患者从发病到住院隔离的时间间隔是衡量预防控制工作的一项重要指标。患者从发病到住院隔离的时间间隔越短,作为传染源在社会上停留时间则越短,接触的人越少,对传播所造成的危害就越小。而那些没有及时住院的病例,在社区内停留时间越长、接触人数越多,越容易造成社区内的传播。所以,病例应该尽早住院隔离,对于那些暂时不能住院的病人,或还不知道自己是否被感染的人,都应该减少在社区内活动,尽量减少与他人的接触。另外研究表明,戴口罩、勤洗手是避免感染的保护性因素,是预防病毒在社区内继续传播的重要的保护因素。自我隔离、戴口罩、勤洗手,也就是目前我们最能做的事情。预览时标签不可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