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不见P波的心动过速”是什么?最可能的机制?怎样紧急处理?我们通过2个病例解析上述问题。
病例一24岁女性患者,有阵发性心悸的病史,因医院就诊,考虑为肠炎。患者自述有心悸症状,故给予其远程心电监护,在晚上监控仪发现了心动过速的证据。图中节律是什么心律失常?
图1
分析
图1解析:窦性心动过缓,房性早搏,窄QRS波室上性心动过速(“看”不见P波的心动过速),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
图1中有3种不同的节律带。第1条上,头两个QRS波是窦性心律,频率为42次/分。QRS波前面有P波(*),PR间期为0.18s。第3个QRS波是早搏,它和之前的QRS波形态相同,前面也有P波(^),但是形态和之前的P波不同,PR间期更长(0.24s)。第4个QRS波也是早搏,和之前的QRS波形态相同,其前面也有P波(▼),与第3个P波形态相同,但是PR间期更长(0.32s)(┌┐)。故第3个和第4个QRS波是房性早搏。在第4个QRS波(早搏)之后,是一个节律规律的次/分的心动过速。其QRS波的形态和第4个QRS波相同。但是在QRS波之前或之后看不到P波,因此这是一个窄QRS波“看”不见P波的心动过速,最常见的病因是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AVNRT)。
本例心动过速的触发属于AVNRT的典型触发方式,即一个伴有长PR间期的房性早搏的出现,AVNRT的机制是房室结内存在两条路径:第一条是快径路,传导快但是复极和恢复期长,即不应期长,第二条路径传导慢但是复极和恢复期短,即不应期短。这两条路径在房室结内首尾相连,形成环路。
如果在快径路除极或者恢复之前有一个房性早搏出现,那么这个早搏便会通过慢径路前传激动心室,导致一个长PR间期。如果冲动到达环路远端时快径路已经恢复传导,那么这个冲动便同时可以前传心室又可以通过快径路逆传心房。如果逆传心房的冲动到达慢径路时慢径路已经恢复传导了,则此冲动又可以进入慢径路前向激动心室。如果这个过程继续下去,一个折返性心动过速便产生了。因为心房和心室的激动是同时的,所以看不到P波,即是一个“看”不见P波的心动过速。
第2条节律带显示了2个窦性波,频率为56次/分,PR间期为0.18s。第3~6个有着相同形态的QRS波,但是前面的P波(+)却有着不同的形态,因此,这是频率为84次/分的房波,第7个QRS波是提早出现的,频率为次/分,其前面的P波与之前的P波形态相近(●),但PR间期进一步延长(0.32s)(└┘)。在这一跳后面是一段次/分的节律规整的心动过速。这是一个AVNRT,和第一个节律带上的心动过速类似。
第3条节律带记录了AVNRT的突然终止,终止后的头两个QRS波(↑)前面没有P波,因为这两跳是频率为60次/分的交界性逸搏,在这之后,是一段频率为72次/分的窦性心律。
第4条节律带再次记录了AVNRT的发作,还是因为一个房性早搏(^),后面是一个长PR间期和提早出现的QRS波(*)。
病例二69岁老年女性,患有冠状动脉疾病,因突发头晕、心悸被送往急诊室,做了一份心电图(图2A)。除了快速心率之外,她的体格检查都是正常的,在建立了静脉通道之后,给予了患者静脉用药,然后心动过速突然终止了,随即症状也缓解了,之后又做了一份心电图(图2B)。
图2A
图2B
心动过速最可能的机制是什么?
急诊室应该怎样紧急处理这位患者?
分析
心电图2A分析:窄QRS波,“看”不到P波的室上性心动过速,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频率相关的右束支传导阻滞,电轴左偏,陈旧性下壁心梗,胸前导联低电压。
心电图2A节律规整,频率为次/分,在任一个QRS波前后均看不到P波。QRS波时限延长(0.14s),存在右束支传导阻滞图形,V1导联呈RSR′(→),Ⅰ和V6导联有宽S波(←)。电轴左偏,在0°~–30°(QRS波在Ⅰ和Ⅱ导联上直立,在aVF导联为负向)。Ⅲ和aVF导联上有Q波(↑),意味着存在下壁陈旧性心梗,这同时导致了电轴的左偏,QT/QTc间期延长(/ms),但如果把延长的QRS波时限考虑进去的话则是正常的(/ms)。胸前导联低电压(每个导联振幅10mm)。
这是一个室上性心动过速,图中看不到具体的P波,因此是一个“看”不到P波的心动过速,最有可能的病因是典型的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AVNRT)。发病原因是房室结存在双径路,快径路传导快但是恢复慢,即不应期长,慢径路传导慢但恢复快,即不应期短。这两条径路在房室结内首尾相连形成环路。
在窦性心律下,激动是通过快径路传导至心室,慢径路并不参与,但是,如果在快径路恢复之前,出现一个房性早搏并到达房室结,那么此冲动便通过慢径路前向传导激动心室(因此会出现一个长PR间期)。如果冲动到达希氏束时快径路已经恢复了,那么此冲动可以进入快径路快速逆传回心房。因此,会出现心房和心室的同时激动,导致P波的不可见。如果当冲动逆传回心房时慢径路已经恢复了,那么此冲动可以再次进入慢径路,这个过程持续下去的话就能导致折返性心律失常的出现,即慢-快型AVNRT。
在紧急情况下,可以用能影响到房室结电生理特性的药物来终止AVNRT,包括腺苷、β受体传导阻滞剂(口服或者静脉途径)、钙离子拮抗剂(口服或者静脉途径)或地高辛。针对AVNRT的长期治疗包括β受体传导阻滞剂、钙离子拮抗剂、地高辛或采用射频消融。
本文内容节选自《波德瑞德(Podrid)临床心电图解析(卷5B)窄和宽QRS波心动过速实践病例》(天津科技翻译出版有限公司出版)。医脉通已获得出版社授权。欲了解更多内容,请阅读原版书籍。
购买信息天津科技翻译出版有限公司出版
原价:75元
限时优惠:58元
扫描下方
热点文章
最近更新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