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护士执业资格考试道题做对

文章来源:窦性心动过缓   发布时间:2021-8-25 13:22:38   点击数:
  辽宁白癜风医院 http://pf.39.net/xwdt/151016/4710733.html
最近,很多年护士执业资格考试的考生,在看完护资网课后纷纷来消息问小编,护士考试答对多少题能过。因为大家平时都是通过刷题的方式来提高自己的应考能力,考生知道自己答对多少道题目能通过,心里自然就有谱了。一、护士资格考试分值介绍年护士执业资格考试有两个科目——《专业实务》和《实践能力》,两个科目各有道题目,题目全部都是选择题。考试满分是分。这时,很多考生就会犯嘀咕,道题目,满分不应该是分,或者的倍数吗?怎么会是分呢?这就涉及到标准分的计算了,比较复杂。标准分算法是怎样的?关于标准分的计划方式,涉及到一些函数,标准分计算方式:标准分数(standardscore)也叫z分数(z-score),是一个分数与平均数的差再除以标准差的过程。用公式表示为:z=(x-μ)/σ其中x为某一具体分数,μ为平均数,σ为标准差。z值的量代表着原始分数和母体平均值之间的距离,是以标准差为单位计算。在原始分数低于平均值时z则为负数,反之则为正数。简单来说,你们在考试中答对了的题的个数,叫做原始分。比如,专业实务个题,你答对了80个,这就是你的原始分。但是原始分一般不能直接反映考生间的差异状况,不能刻画出考生相互比较后所处的地位,也不能说明考生在其他等值测验上应获得什么样的分值。总之一句话,标准分就是为了体现公平。所以你们虽然是在不同的批次考试,不管你们考了下来觉得觉得自己的批次难或者别人的批次简单,最后的结果都是公平的,不会因为别人考得简单,标准分就比你们高。考试分数线最近几年都是标准分分,即分数达到分就算通过考试。二、年护士执业资格考试道题,满分分,答对多少题能通过?先看往届护士考生的经验:上面这位考过护考的考生认为,当时出来的对比表,有的是70分,有的是80分,不太一样。说明人们压根就没有统一的算法,到底怎样算,估计只有护考考务部门才能说明白。这位小姐姐表示平时自己做试卷能考个七、八十分。这位小姐姐透露,她考试的时候,大概需要80分,上一年是75分。这似乎印证了,护考的难度一年比一年大。这位小姐姐很有信心,认为只要考90分以上一定能过。综合上述往届考生们的经验分享,大概七八十分就能通过了,九十分以上比较稳妥。小编提醒各位考生,平时练习的时候一定要高标准、严要求,把控好准确度,把分数控制在90分以上,即大概答对90道题以上。三、年护士资格证考试标准成绩是怎么计算?1难度调查结果相信大家都可以从下方统计调查数据中看到自己场次的考试难度,大家可以对号入座。很多同学在看到上图难度系数后,纷纷展开了吐槽,在进行下个问题之前,让我们先来看看大家都在讨论什么!网友A:我怎么觉得18号上午很难........网友B:不是说难就不会过了,简单就过不了,问题是题难错的肯定多啊!19号下午那套题真的比平常模考难多了。网友C:19号下午的没希望了吗?网友D:18号上午相对而言最简单吗?.......希望能过..........网友E:感觉只要好好学习两个月,流畅任一一场都能过。要是没有好好学,哪一场都会让你提心吊胆吧。学的不扎实,只能靠运气。好好学比什么都可靠!以上节选部分网友吐槽,下面和大家讨论一下是否试卷难度越大越难通过考试呢?2怎么算自己的标准分不知道大家想过没有,历年护考分为6个场次,有的场次试卷较难,有的场次试卷较简单,这样得出的成绩是否对每一个人都公平?还有,所谓的“标准分”又是从何而知?大家都知道,护考分为6个场次,6个场次试卷各不相同,有难有易。但是,大家可能不知道,除过这6套试卷外,还有一套标准卷。3标准卷是什么鬼?提醒:标准卷是不对外公开的。第一:标准卷不是给考生做的!出题的糟老头子可能会找20个人来做这套“标准卷”,目的是为了得到这套“标准卷的平均分”。第二:同时,做完标准卷后,这20个人也会做考生在6个场次考到的6套试卷,分别得出这6套试卷的“平均分”,这6套试卷暂且命名为“考场卷”4难度系数是怎么得来的?上面我们得出了一个“标准卷平均分”以及一个“考场卷平均分”(也就是考生考试的那6套试卷得到的6个平均分)通过“考场卷平均分”以及”标准卷平均分”,共同计算出这套试卷的“难度系数”(计算公式不得而知,大家就知道难度系数是怎么来的就行了)5怎么算自己的标准分上面我们通过两大类“平均分”(“考场卷平均分”以及”标准卷平均分”)得到了“难度系数”。得到难度系数之后,再通过考生的原始分,算出你所在考场的“标准分”。(计算公式不得而知,大家就知道标准分是怎么来的就行了)由此得出两大结论:?、简单的试卷得出的成绩比标准卷的平均分高。?、复杂的试卷得出的成绩比标准卷的平均分低。标准分计算方式:俗点来说,也就是:难的卷子,如果你对的少,不一定你不会过关,反之亦然。所以说,吐槽实践能力难的小伙伴,别吐槽啦,这个解释满意不满意。在文章中,我们得到了两个论点,如下:?、简单的试卷得出的成绩比标准卷的平均分高。?、复杂的试卷得出的成绩比标准卷的平均分低。说到这里,可能有些坐不住了,会说,那就是说简单的场次反而过不了了!!!别担心继续往下看6具体算法扯了这么多,还是具体说说标准分算法?提醒:此算法只可借鉴。第一步.估算出卷面分这个问题有点难,由于护考试卷的版权属于官方,各位考生只有考试权限,没有对试卷的拥有权,所以目前很难见到完整的试卷。网络上能够找到的也基本是回忆版。这就给估分带来了难度,那么,怎么样在没有完整试卷的情况下,更准确的估出自己的分数呢?关于卷面分的估分技巧。第二步.计算出试卷难度系数计算标准分成绩,需要用到试卷的难度系数,那么试卷的难度系数是怎么来的呢?主要有两种获取途径:1.主管单位的难度系数在考试结束后,主管单位,会对各场次的卷面分进行统计,得出各试卷的难度系数,公式为:难度系数=分数线/中间成绩;其实这个很好理解,比如,某试卷中间成绩为70分,护考分数线是分。那么,某试卷的难度系数就是/70=4.29。2.网络数据难度系数难度系数表见文首。第三步:计算标准分成绩试卷难度系数知道后,如何计算标准分成绩呢?直接利用公式就可以计算,公式如下:标准分成绩=卷面分数*试卷难度系数(提示,计算结果请四舍五入)例:张三,卷面分成绩为72分,试卷难度系数为4.29,张三的标准分成绩为72*4.29=分。温馨提示:上述分析,仅供参考。具体分数以相关部门发布的公告为准。小编有话说关于分数计算很多同学都想搞明白,其实小编看呀,加油备考就行了!只有备考做到位了考试通关那是必然的![护考]常见记忆口诀儿科护理学:小儿感觉和运动功能的发育记忆口诀(张天择老师)

大运动包括抬头、坐、爬、站、走等。

为了方便学员记忆“大运动规律”的知识点,给大家编写了一组口诀

1、2、3,走跳跑

二抬四翻六会坐,

七滚八爬周会走。

这段口诀的意思是:

1、2、3,走跳跑:1岁会走,2岁会跳,3岁会跑。

二抬四翻六会坐:2个月会抬头,4个月会翻身,6个月会坐。

七滚八爬周会走:7个月会打滚,8个月会爬,12个月会走。

有了这样的口诀,采用联想记忆的方法,“小儿感觉和运动功能的发育”这个抽象的考点是不是就很容易记忆了?

附:

平衡和大运动

(1)抬头:因为颈后肌发育先于颈前肌,所以新生儿俯卧位时能抬头1~2秒;3个月时抬头较稳;4个月时抬头很稳并能自由转动。

(2)坐:新生儿腰肌无力,至3个月扶坐时腰仍呈弧形;5个月靠着坐时腰能伸直;6个月时能双手向前撑住独坐;8个月时能坐稳并能左右转身。

(3)匍匐、爬:新生儿俯卧位时已有反射性的匍匐动作;2个月时俯卧能交替踢腿;3~4个月时可用手撑起上身数分钟;7~8个月时已能用手支撑胸腹,使上身离开床面或桌面,有时能在原地转动身体;8~9个月时可用上肢向前爬;12个月左右爬时手膝并用;18个月时可爬上台阶。学习爬的动作有助于胸部及智力的发育,并能提早接触周围环境(如手拿不到的东西,通过爬可以拿到),促进神经系统的发育。

(4)站、走、跳:新生儿直立时双下肢稍能负重,出现踏步反射和立足反射;5~6个月扶立时双下肢可负重,并能上下跳动;8个月时可扶站片刻,背、腰、臀部能伸直;10个月左右能扶走;11个月时能独站片刻;15个月时可独自走稳;18个月时已能跑及倒退走;2岁时能并足跳;2岁半时能单足跳1~2次;3岁时双足交替走下楼梯;5岁时能跳绳。

儿科护理学:小儿年龄阶段的划分及各期特点记忆口诀

根据生长发育不同阶段的特点,将小儿年龄划分为7个年龄期:胎儿期、新生儿期、婴儿期、幼儿期、学龄前期、学龄期、青春期。

为了方便学员记忆“小儿年龄阶段的划分及各期特点”的知识点,编写了一组口诀

胎儿期10个月,重点防畸12周。

新生儿二十八,防止死亡是重点。

婴儿期1岁内,生长发育当属它。

幼儿期不懂事,防止意外当属它。

学龄前期学龄期,第二高峰青春期。

这段口诀的意思是:

“胎儿期10个月,重点防畸12周”:胎儿时期是10个月,防畸形的重点在前三个月。

“新生儿二十八,防止死亡是重点”:新生儿是指自胎儿娩出脐带结扎至生后28d止,是死亡高发期。

“婴儿期1岁内,生长发育当属它”:婴儿期是指出生后至满1周岁之前。此期生长发育最迅速,是生长发育最快的第一个时期

“幼儿期不懂事,防止意外当属它”:幼儿自我保护能力有限,意外事故和中毒较多见,

“学龄前期学龄期,第二高峰青春期”:剩下的三个时期分别是学龄前期、学龄期、青春期。其中,青春期出现第二生长发育高峰。

有了这样的口诀,采用联想记忆的方法,“小儿年龄阶段的划分及各期特点”这个抽象的考点是不是就很容易记忆了?

附:

根据小儿生长发育不同阶段的特点,将小儿年龄划分为以下7个时期。

1.胎儿期 从受精卵形成到胎儿娩出为止称为胎儿期,约40周。此期孕母状况对胎儿发育有重要影响。

2.新生儿期 自出生后脐带结扎起至生后28日止,称新生儿期。出生不满7日的阶段称新生儿早期。胎龄满28周(体重≥g)至出生后7足日,称围生期。此期包括了胎儿晚期、分娩过程和新生儿早期,是小儿经历巨大变化和生命遭到最大危险的时期,死亡率最高。

3.婴儿期 出生后到满1周岁之前为婴儿期。此期小儿以乳汁为主要食品,又称乳儿期。

4.幼儿期 1周岁后到满3周岁之前为幼儿期。

5.学龄前期 3周岁后到入小学前(6~7岁)为学龄前期。

6.学龄期 自入小学起(6~7岁)到进入青春期(12~14岁)为止,称学龄期(相当于小学学龄期)。

7.青春期(少年期) 从第二性征出现到生殖功能基本发育成熟、身高停止增长的时期称青春期,一般女孩从11~12岁开始到17~18岁,男孩从13~14岁开始到18~20岁,但个体差异较大,有时可相差2~4岁,也有种族的差异。

妇产科护理学:妊娠诊断记忆口诀(马蕴琦老师)

“妊娠诊断”的考点,一起来看看这个知识点的。

不同妊娠周数所对应的宫底高度都会有不同的变化。

为了方便学员记忆“妊娠诊断”的知识点,给大家编写了一组口诀

3月联合上23、脐耻脐下脐上1、脐3脐突剑下2

这段口诀的意思是:

3月联合上23:3个月的时候开始测量,在耻骨联合上2-3横指。

脐耻脐下脐上1:后期隔一个月测一次,4、5、6月分别在脐耻之间,脐下1横指和脐上一横指。

脐3脐突剑下2:7、8、9月分别在脐上3横指,脐与剑突之间,剑突下2横指。

有了这样的口诀,采用联想记忆的方法,“妊娠诊断”这个抽象的考点是不是就很容易记忆了?

附:

子宫增大子宫随妊娠进展逐渐增大。手测子宫底高度或尺测耻上子宫底高度,可以判断子宫大小与妊娠周数是否相符。增长过速或过缓均可能为异常。

不同妊娠周数的子宫底高度及子宫长度

妊娠周数

妊娠月份

手测子宫底高度

尺测耻上子宫底高度

满12周

3个月末

耻骨联合上2~3横指

满16周

4个月末

脐耻之间

满20周

5个月末

脐下1横指

18(15.3~21.4)cm

满24周

6个月末

脐上1横指

24(22.0~25.l)cm

满28周

7个月末

脐上3横指

26(22.4~29.0)cm

满32周

8个月末

脐与剑突之间

29(25.3~32.0)cm

满36周

9个月末

剑突下2横指

32(29.8~34.5)cm

满40周

10个月末

脐与剑突之间或略高

33(30.0~35.3)cm

内科护理学:心力衰竭病因记忆口诀(叶冬老师)

“心力衰竭心脏负荷过重病因有两个方面,前负荷过重、后负荷过重。

为了方便学员记忆“心力衰竭病因”的知识点,叶冬老师给大家编写了一组口诀

后夫压力高,心胸狭而窄;

前夫肚量大,不闭缺心眼。

这段口诀的意思是,现在离婚率很高,二婚后妻子可能会拿后任丈夫和前夫对比,所以“后夫压力高”,后夫压力高的另一个原因是因为心眼小所以“心胸狭而窄”。前夫你说离婚就离婚,我该对你好还是会对你好,所以“前夫肚量大”“不闭缺心眼”

结合知识点讲解为:

“后夫压力高”:后夫指后负荷,也叫压力负荷;高代表高血压、肺动脉高压。

“心胸狭而窄”:狭窄代表主动脉狭窄和肺动脉狭窄。

“前夫肚量大”:前夫代表前负荷,也叫容量负荷。

“不闭缺心眼”:不闭代表二尖瓣、主动脉瓣关闭不全,动脉导管未闭;缺心眼代表房室间隔缺损。

有了这样的口诀,采用联想记忆的方法,“心力衰竭病因”这个抽象的考点是不是就很容易记忆了?

附:

慢性心力衰竭病因

(1)心肌损害

1)缺血性心肌损害:冠心病心肌缺血、心肌梗死是引起心力衰竭最常见的原因。

2)心肌炎和心肌病:以病毒性心肌炎及原发性扩张型心肌病最为常见。

3)心肌代谢障碍性疾病,以糖尿病心肌病最常见等。

(2)心脏负荷过重

1)容量负荷(前负荷)过重:见于二尖瓣、主动脉瓣关闭不全;房间隔缺损、室间隔缺损、动脉导管未闭;以及伴有全身血容量增多疾病,如甲状腺功能亢进症、慢性贫血等。

2)压力负荷(后负荷)过重:见于高血压、主动脉瓣狭窄、肺动脉高压、肺动脉瓣狭窄等,以及左、右心室收缩期射血阻力增加的疾病。

内科护理学心脏瓣膜病:二尖瓣狭窄和关闭不全记忆口诀(叶冬老师)

二尖瓣狭窄和关闭不全的重点内容有临床表现和辅助检查两个方面。临床表现又包括它的症状和体征。

为了方便学员记忆“二尖瓣狭窄和关闭不全”的知识点,叶冬老师给大家编写了一组口诀

二三狭窄隆隆样,关闭不全吹风响;

不闭都在收缩期,狭窄赶在舒张上;

狭梨闭球心尖部,关闭不全易传导;

左腋传导左卧清,吸气减弱呼明显。

这段口诀的意思是:

“二三狭窄隆隆样”二尖瓣、三尖瓣狭窄是隆隆样杂音;“关闭不全吹风响”是指二尖瓣关闭不全是吹风样杂音。

“不闭都在收缩期”是指二尖瓣关闭不全的杂音出现在收缩期;“狭窄赶在舒张上”是指二尖瓣狭窄的杂音出现在舒张期。

“狭梨闭球心尖部”是指狭窄是梨形心,关闭不全是球形心,杂音位置都在心尖部;“关闭不全易传导”是指二尖瓣关闭不全的杂音易传导,相反的二尖瓣狭窄的杂音不传导。

“左腋传导左卧清”是指传导的部位是左腋部,左卧位时听的清楚;“吸气减弱呼明显”是指吸气时减弱,呼气时明显。

有了这样的口诀,采用联想记忆的方法,“二尖瓣狭窄和关闭不全”这个抽象的考点是不是就很容易记忆了?

附:

(一)二尖瓣狭窄

1.病理生理 正常成人的二尖瓣口面积约4~6cm2。当瓣口狭窄、心室舒张时,血液自左心房进入左心室受阻,使左心房不能正常排空,致左心房压力增高,左心房发生代偿性扩张。当瓣口达到中度狭窄(<1.5cm2)甚至重度狭窄(<1cm2),左心房扩张超过代偿极限,引起肺淤血,进一步发展可产生肺动脉高压、增加右心室后负荷,使右心室肥大,甚至右心衰竭,出现体循环淤血的表现。

2.临床表现

(1)症状:最常出现的早期症状是劳力性呼吸困难,常伴有咳嗽、咯血。随着瓣膜口狭窄加重,可出现阵发性夜间呼吸困难,严重时可导致急性肺水肿,咳嗽、咳粉红色泡沫痰。常出现心律失常尤其是房颤,可有心悸,还可有乏力、疲劳,甚至可有食欲减退、腹胀、肝区疼痛、下肢水肿。

(2)体征:可出现面部两颧绀红、口唇轻度发绀,称“二尖瓣面容”。

心尖部可触及舒张期震颤;心尖部可闻及舒张期隆隆样杂音,是最重要的体征;心尖部第一心音亢进及二尖瓣开放拍击音;肺动脉瓣区第二心音亢进、分裂。

3.辅助检查

(1)X线:左心房增大,后前卫左缘变直,右缘双心房影。左前斜位可见左主支气管上抬,右前斜位可见食管下端后移等。

(2)心电图:二尖瓣狭窄重者可有“二尖瓣型P波”,P波宽度>0.12秒,并伴有切迹。

(3)超声心动图:是明确诊断的可靠方法。

(二)二尖瓣关闭不全

1.病理生理 心室收缩,由于二尖瓣关闭不全,致使部分血液反流人左心房,使左心房压力增高,心室舒张期左心房有过多的血液流入左心室,长此以往,导致左心房和左心室肥大。当左心室功能失代偿,不仅心排出量减少,而且加重反流,导致左心房扩大,最后引起左心衰竭,出现急性肺水肿,继之肺动脉高压,最终导致右心衰竭。

2.临床表现

(1)症状:轻者可无症状,重者出现左心功能不全的表现如疲倦、心悸、劳力性呼吸困难等,后期可出现右心功能不全的表现。

(2)体征:心脏搏动增强并向左下移位;心尖区全收缩期粗糙吹风样杂音是最重要体征,第一心音减弱,肺动脉瓣区第二心音亢进。

3.辅助检查

(1)X线:左心房增大,伴肺淤血。重者左心房、左心室增大,可有间质性肺水肿征。左侧位、右前斜位可见致密、粗的C形阴影。

(2)心电图:急性者常见有窦性心动过速。重者可有左心房增大、左心室肥厚,ST-T非特异改变。也可有右心室肥厚征,常出现房颤。

(3)超声心动图:脉冲式多普勒超声、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明确诊断的敏感性高。

外科护理学:股骨颈骨折记忆口诀(汤以恒老师)

股骨颈骨折按骨折线角度分为:内收型,外展型。

为了方便学员记忆“股骨颈骨折”的知识点,给大家编写了一组口诀

内打我,不稳定,外小三。

这段口诀的意思是:

内人,我老婆打我(内收型骨折>50度),我的家庭不稳定,所以外面就有了小三(外展型<30度)”。

有了这样的口诀,采用联想记忆的方法,“股骨颈骨折”这个抽象的考点是不是就很容易记忆了?

附:

股骨颈骨折分类:

(1)按骨折线部位分为:头下型骨折、经颈型骨折、基底骨折。其中头下型和经颈型骨折易引起血运中断,发生股骨头坏死或骨折不愈合,而基底骨折对血运影响不大,骨折愈合较好。

(2)按骨折线角度分为:①内收型骨折:远端骨折线与两髂嵴连线的夹角(Pauwells角)大于50°;②外展型骨折:Pauwells角小于30°。前者属于不稳定骨折,Pauwells角越大,骨折端受的剪力越大,骨折越不稳定,后者为稳定骨折。

(3)按骨折移位程度分为:①不完全骨折:骨的完整性只有部分中断:②完全骨折:骨折线贯穿股骨颈全部。完全骨折又可分为无移位完全骨折;部分移位完全骨折;完全移位的完全骨折。

外科护理学:门静脉解剖生理概要记忆口诀(汤以恒老师)

门静脉主干由肠系膜上、下静脉和脾静脉汇合而成,门静脉与腔静脉之间存在四个交通支。

为了方便学员记忆“门静脉解剖生理概要”的知识点,给大家编写了一组口诀

门静脉的重要解剖——;

门静脉侧支循环:一上一下,一前一后。

这段口诀的意思是:

一、门静脉的重要解剖——:

2:介于2个毛细血管网之间;

3:主要由3支静脉汇集而成;

4:有4个侧支循环。二、门静脉侧支循环:一上一下,一前一后:

(1)上:胃底-食道下段交通支

(2)下:直肠下端-肛管交通支

(3)前:腹壁交通支

(4)后:膜后交通支

有了这样的口诀,采用联想记忆的方法,“门静脉解剖生理概要”这个抽象的考点是不是就很容易记忆了?

附:

门静脉主干由肠系膜上、下静脉和脾静脉汇合而成,进入肝脏后逐渐分支,其小分支和肝动脉小分支的血流汇合于肝小叶的肝窦(肝的毛细血管网),然后再汇入肝小叶的中央静脉、小叶下静脉、肝静脉,最后汇入下腔静脉。门静脉位于两个毛细血管之间,一端是腹腔内脏的毛细血管网,另一端是肝小叶内的肝窦。

门静脉与腔静脉之间存在四个交通支:胃底、食管下段交通支,直肠下端、肛管交通支,前腹壁交通支,腹膜后交通支。当门静脉入肝血流受阻时,可通过这些交通支分流到腔静脉。

欢迎转发朋友圈,帮助更多找工作的朋友

免责声明:

本招聘信息来源于
转载请注明:http://www.jwexm.com/xgyy/11910.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