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心脏起搏的护理
:人工心脏起搏是应用人工心脏起搏器发放脉冲电流,通过导线和电极的传导刺激心肌,使心肌兴奋和收缩,从而替代心脏自身起搏点,控制心脏按脉冲电流的频率有效的搏动。目前常用的起搏方法有两种:临时起搏和埋藏式起搏。临时起搏起搏器置于体外,适用于急需起搏救治或需“保护性”应用的患者,放置时间不宜过长,以免发生感染。埋藏式起搏起搏器埋藏于前胸壁胸大肌皮下,适用于需长期起搏的患者。
1.Ⅱ度2型以上房室传导阻滞,心动过缓并伴有症状者。
2.病态窦房结综合征,心室率<45次/min或伴有“慢—快综合征”。
3.反复发作的颈动脉窦晕厥和心室停搏。
4.异位快速心律失常药物治疗无效,临床症状重或有潜在危险者,可采用抗心动过速起搏器或自动复律起搏器。
5.外科手术前,介入性心脏疾病诊断治疗前的保护性应用。
1.术前准备
(1)了解患者的一般情况,配合医生做好术前检查、化验等。
(2)根据医嘱备皮、皮试。
(3)建立静脉通路,备齐抢救设备及药品。
(4)向患者介绍安置起搏器的意义、手术的安全性、手术基本过程及术中如何配合等,以消除紧张心理。必要时手术前夜给予地西泮(安定)辅助睡眠。
2.术后护理:
(1)持续心电监护24~48h,密切注意心率、心律的变化及起搏信号以判断电极有无脱落,询问患者有无对起搏器不适感。
(2)皮下囊袋处用约0.5Kg砂袋间断压迫4~6h,防止渗血并保证起搏器与周围组织有很好的接触。密切观察切口处有无感染和血肿,按无菌原则定期更换敷料。
(3)埋藏式起搏患者术后卧床24~48h,取平卧位或略向左卧位,术侧肢体不宜过度活动,以防电极脱位。经股静脉临时起搏者需绝对卧床,且术侧肢体避免屈曲和活动过度。
(4)嘱患者勿用力咳嗽,如咳嗽应用手按压伤口,必要时给予止咳药以防止因震动而致电极脱位。
(5)术后给予抗生素3~5d,预防感染,观察体温变化。
(6)监测脉搏、心率及心电图变化,以尽早发现有无导管电极移位或出现竞争心律,发现异常及时报告医生并协助处理。
1.告诉患者起搏器的设置频率及使用年限。一般进口起搏器使用寿命为7~10年,国产起搏器为5~7年。如果起搏频率减慢,与原程控频率比较下降10%为起搏器电池不足,应准备更换。
2.教会患者自己测脉搏,出现脉搏明显改变或有头晕、乏力、晕厥等不适应及时就医。
3.装有起搏器的一侧上肢应避免做过度用力或幅度过大的动作,如打网球、举重等,以免影响起搏功能。
4.避开强磁场和高电压,如核磁、激光、理疗、电灼设备等,但家庭生活用电一般不影响起搏器工作。嘱患者一旦接触某种环境或电器后出现胸闷、头晕等不适,应立即离开现场或不再使用该种电器。
5.妥善保管起搏器卡(注明起搏器类型、品牌、有关参数、安置日期等),外出时随身携带,便于出现意外时为诊治提供信息。
6.定期随访,测试起搏器功能。一般术后1年每3个月随访1次,以后每半年随访1次。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热点文章
最近更新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