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水藏药产品目录

文章来源:窦性心动过缓   发布时间:2021-11-11 9:50:17   点击数:
  北京有没有专业看白癜风的医院 https://m-mip.39.net/czk/mipso_4759426.html

心脑血管类产品

珊瑚七十味丸

国药准字Z

珊瑚、珍珠、玛瑙、当归、藏党参、红景天、雪莲花、余甘子、藏红花、黄精、牛黄、人工麝香等七十五味。

本品为棕红色水丸;气微香、味苦、微甘。

镇心,安神,定惊,调血。用于脑血栓,脑溢血,冠心病,肢体瘫痪,心动过速或过缓,高血压,小儿麻痹,癫痫及各种神经炎等。尤其对大脑神经和心脏性疾病有特殊功效。

每丸重1克。

一日1次,一次1丸。将药丸碾碎成细粉用温开水冲服。

密闭,置阴凉处。

内包材为铝塑泡罩。3丸/板×1板/袋×1袋/小盒×2小盒/盒。

备注:“珊瑚七十味丸”是藏医药在多年的发展进程中,传承和保留下来的浩如烟海的藏药制剂中一种具有代表性的治疗心脑血管疾病的名贵藏药品种。该品由珊瑚、珍珠、藏红花、玛瑙、麝香、牛黄、人参等多种名贵药材和红景天、雪莲花、当归、藏党参、黄精等生长在西藏高原特殊环境下的纯天然野生药材共计七十多种药材组方。具有镇心、安神、定惊、调血之功能。其对心脑血管疾病的治疗有综合效应,能有效预防和治疗高血压、多血症、冠心病、缺血性心脏病和脑血管疾病,肢体瘫痪、半身不逐等中风后遗症以及各类神经炎、神经衰弱、神经官能症、神经功能性损伤等神经系统疾病,而且对小儿麻痹、癫痫和失眠也表现出了良好的治疗效果,对中老年人无病也有预防心脑血管疾病的保健作用,是目前藏医治疗心脑血管疾病的临床首选药物之一。

由于该药组方庞大、配伍复杂,其中的珊瑚、珍珠、玛瑙、磁石、琥珀、寒水石、朱砂等20多味药材还需要进行特殊的炮制加工后才能进行配伍,汇集了藏药生产多方面的炮制加工技艺,工艺极其复杂,配制技艺难度较高,因此通过著名藏医药专家白玛加措先生近10年的模索、研究才被挖掘、开发出来。

该品于年分别获得那曲地区和西藏自治区科学技术进步奖。年经当时的西藏自治区药政管理局审核,获得药品生产批准文号[藏卫药准字(93)Z-01号],成为西藏首批获得药品生产批准文号的藏药产品之一。年正式获得国药准字批文。年被在西藏自治区首届名、优、新、特产品展示会上,荣获“西藏自治区名优产品”称号。年在第四届中国民族医药研讨会上被评为“中国民族医药学会专家委员会推荐产品”。于年2月“珊瑚七十味丸配伍技艺”被列入西藏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同年6月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年又被授于拉萨市名牌产品称号。

二十味沉香丸

国药准字Z

沉香、丁香、木瓜、肉豆蔻、红花、广枣、藏木香、石灰华、鹿角、乳香、珍珠母、木香、马钱子、诃子、短穗兔耳草、木棉花、余甘子、降香、兔心、人工牛黄。

本品为深棕色水丸;气微香,味苦。

调和气血、安神镇静。用于偏瘫,高血压,神志紊乱,口眼歪斜,肢体麻木,失眠。

一次3~4丸,一日2次。将药丸碾碎成细粉用温开水冲服。

每10丸重5.6克。

密闭,置阴凉干燥处。

内包材为铝塑泡罩。16丸/板×3板/袋×1袋/盒。

备注:本品是公元八世纪,著名藏医药大师宇妥宁玛·云丹贡布编著的藏医古典巨著《四部医典》中的“八味沉香丸”的基础上,于公元十七世纪由第词桑杰加措的亲传弟子著名藏医药学家阿旺白桑添加十二味而成,并收载于其所著的《验方集荟》中,迄今已有多年的临床使用历史。具有调和气血、安神镇静、通经活络的功能。是藏医治疗气血不调,高血压,心悸,失眠,心慌,心律失常,神经衰弱,神经功能性障碍引起的偏瘫、口眼歪斜、肢体麻木的临床常用药品之一。

常松八味沉香散

国药准字Z3301

沉香、广枣、檀香、降香、肉豆蔻、天竺黄、红花、丛菔。

本品为棕红色粉末;气微香,味苦、辣、涩。清心安神,行气降压。用于气血不调,胸闷气促,胸背疼痛,高血压,心血管疾病。

每袋装2克。

一次2g。一日2~3次。用温开水冲服。

密闭,置阴凉干燥处。

内包材为铝塑袋。2g/小袋×6小袋/袋×1袋/盒。

十八味降香丸

国药准字Z

降香、木香、石灰华、甘青青兰、红花、紫草茸、丁香、藏茜草、肉豆蔻、藏紫草、豆蔻、兔耳草、草果、矮紫堇、诃子、巴夏嘎、莲座虎耳草、人工牛黄。

本品为棕红色水丸;气微,味苦。

干坏血,降血压,理气。用于多血症及高血压引起的肝区疼痛,口唇指甲发绀,口干音哑,头晕眼花。

每10丸重6克。

口服一次4~5丸。一日3次。将药丸碾碎成细粉用温开水冲服。

密闭,置阴凉干燥处。

内包材为铝塑泡罩。16丸/板×3板/袋×1袋/盒。

关节弊病类产品

二十五味驴血丸

国药准字Z

驴血、生等膏、降香、檀香、毛诃子、诃子、石灰华、余甘子、肉豆蔻、丁香、草果、豆蔻、决明子、乳香、木棉花、黄葵子、翼首草、龙胆草、莲座虎耳草、巴夏嘎、宽筋藤、秦皮、人工麝香、西红花、人工牛黄。

本品为棕褐色水丸;气芳香,味酸、辛。

祛风,除湿,干黄水。用于关节炎,类风湿性关节炎,痛风,痹病引起的四肢关节肿大疼痛,变形,黄水积聚等。口服,一次3丸,一日2~3次。将药丸碾碎成细粉用温开水冲服。

每丸重0.25克

酸、冷、酒。

密闭,置阴凉干燥处。

内包材为铝塑泡罩。18丸/板×3板/袋×1袋/盒。

备注:本品是十五世纪藏族著名藏医药学家、藏医北方学派的创始人强巴·朗杰扎桑根据藏医药学原理,精选驴血、松生等、降香、檀香、宽筋藤、诃子、石灰华、乳香、秦皮、麝香、西红花、牛黄等二十五味纯天然药物组方,精心配制而成。经过多年来长期的临床应用表明,该药对关节炎、类风湿性关节炎、痛风、痹病等病症疗效确切,深得藏医界及广大患者的欢迎,所以一直以来是藏医临床最常用的药品之一。

十五味乳鹏丸

国药准字Z3304

乳香、宽筋藤、决明子、渣驯膏、黄葵子、藏菖蒲、巴夏嘎、儿茶、诃子(去核)、安息香、毛诃子、铁棒锤、木香、人工麝香、余甘子。

本品为棕褐色水丸;气微香,味苦。

消炎止痛,干黄水。用于关节红肿疼痛,发痒,痛风,黄水积聚。

一次2~4丸,一日2次。将药丸碾碎成细粉用温开水冲服。

每10丸重3克。

部分患者如出现心悸,胸闷,四肢麻木,口唇发麻,恶心等症状者,应减量或停用。

密闭,置阴凉干燥处。

内包材为铝塑泡罩。16丸/板×3板/袋×1袋/盒。

备注:本品成方于公元17世纪,收载于著名藏医药学家藏医直贡派创始人—直贡·曲杰扎巴、直贡·次旺旦巴等编著的藏医药名著《直贡医诀补遗》中,迄今已有多年的临床使用历史。经过多年来长期的临床应用,其对关节炎、风湿性关节炎、痛风引起的关节红肿疼痛、发炎、发痒、手足僵缩、变形、黄水聚集等病症较好的临床疗效,一直以来是藏医临床上最常用的药品之一。

呼吸系统类产品

十五味龙胆花丸

国药准字Z

白花龙胆、檩香、诃子、毛诃子、余甘子、石灰毕、木香、广枣、丁香、肉豆蔻、宽筋藤、沉香、巴夏嘎、无茎芥、甘草。

本品为棕灰色水丸;气微香,味甘、辛、苦。

清热理肺,止咳化痰。用于支气管炎所致的咳嗽气喘,声嘶音哑。

每10丸重3克。

一次6~8丸。一日3次。将药丸碾碎成细粉用温开水冲服。

密闭,置阴凉干燥处。

内包材为铝塑泡罩。20丸/板×3板/袋×1袋/盒。

备注:本品收载于公元十七世纪著名藏医药专家第司桑杰加措编著的《藏医医诀补遗》中,迄今已有年的临床使用历史。经过多年来长期的临床应用,其较好的消炎、祛痰、止咳、平喘的功能,是藏医临床治疗上呼吸道感染、气管炎、支气管炎、哮喘等病症的最常用的药品之一。

二十五味肺病丸

国药准字Z3296

檀香、悬钩木、石灰华、山奈、红花、葡萄、獐牙菜、甘草、兔耳草、沙棘膏、巴夏嘎、香旱芹、榜嘎、白花龙胆、诃子、肉果草、毛诃子、无茎芥、余甘子、甘肃蚤缀、藏木香、铁棒锤(根、叶)、宽筋藤、人工牛黄、力嘎都。

本品为褐色水丸;气香,味苦。

清热消炎,止咳。用于各种肺病引起的咳嗽,胸胁痛,发烧,呼吸急促,痰带脓血,盗汗。

每丸10重5克

一次2~3丸,一日2次。早、晚将药丸碾碎成细粉用温开水冲服。

部分患者如出现心慌,心悸,四肢麻木,口唇发麻,恶心等症状者应减量或停用。

密闭,置阴凉干燥处。

内包材为铝塑泡罩。16丸/板×3板/袋×1袋/盒。

备注:本品收载于公元十七世纪著名藏医药专家第司桑杰加措编著的《藏医医诀补遗》中,迄今已有多年的临床使用历史。经过多年来长期的临床应用,本品较好的清肺止咳、消炎化痰、平喘的功能。长期以来一直是藏医临床治疗肺部感染,肺炎,肺结核,上呼吸道感染,支气管炎引起的咳嗽、气喘、痰多黏稠、胸肋胀痛、发烧、盗汗等病症的最常用的药品之一。

泌尿系统类产品

八味小檗皮散

国药准字Z3302

小檗皮、荜茇、余甘子、人工麝香、熊胆、甘草、红花、京墨。

本品为棕黄色粉末;气香,味苦。

消炎止痛,固精止血。用于尿道感染引起的尿频、尿急、尿痛、血尿,亦可用于白浊、滑精。

每袋装2克。

一次2g。一日2次。用温开水冲服。

密闭,置阴凉干燥处。

内包材为铝塑袋。2g/小袋×6小袋/袋×1袋/盒。

备注:本品收载于公元十七世纪著名藏医药专家第司桑杰加措编著的《藏医医诀补遗》中,迄今已有多年的临床使用历史。经过多年来长期的临床应用,其较好的消炎止痛,固精止血功能。是藏医治疗尿道感染,前列腺炎引起的尿急、尿痛、血尿,尿不尽,白浊,滑精等泌尿系统疾病的临床最常用的药品之一。

石榴日轮丸

国药准字Z

石榴子、冬葵果、肉桂、天门冬、黄精、西藏棱子芹、荜茇、喜玛拉雅紫茉莉、红花、蒺藜、豆蔻。

本品为棕黄色水丸,气微,味酸、甜,微辣。

温补胃肾。用于消化不良,腰腿冷痛,小便频数,脚背浮肿。

每10丸重6.5克。

一次3~4丸,一日3次。将药丸碾碎或用温开水泡开后服用。

密闭,置阴凉干燥处。

内包材为铝塑泡罩。16丸/板×3板/袋×1袋/盒。

备注:本方收载于公元17世纪著名藏医药学次旺丹巴编著的《医学百科全书-利乐精要》中,迄今已有多年的临床使用历史。经过多年来长期的临床应用,本品较好的温补胃肾之功能,长期以来一直是藏医临床治疗肾虚、肾寒引起的腰腿冷痛、尿频、遗精、早泄、脚背浮肿,阳痿。以及胃寒、消化不良的最常用的药品之一。

二十八味槟榔丸

国药准字Z

槟榔、蒲桃、石榴子、大托叶云实、肉桂、芒果核、荜茇、刀豆、豆蔻、金礞石、干姜、螃蟹、诃子、蒺藜、菥蓂子、姜黄、波棱瓜子、渣驯膏、圆柏膏、绿绒蒿、巴夏嘎、小檗皮、冬葵、甘青青兰、紫草茸、藏茜草、山矾叶、人工麝香。

本品为棕黄色水丸;味苦,微酸、涩。

温肾、通淋。用于寒性腰髋关节痛及脓血尿,睾丸肿胀等。

每丸重0.3克。

一次4~5丸,一日2~3次。将药丸碾碎成细粉用温开水冲服。

密闭,置阴凉干处。

内包材为铝塑泡罩。20丸/板×3板/袋×1袋/盒。

十八味诃子丸

国药准字Z3246

诃子、红花、豆蔻、渣驯膏、獐牙菜、刀豆、山矾叶、紫草茸、藏茜草、刺柏、芒果核、蒲桃、大托叶云实、金礞石、螃蟹、冬葵果、铁棒锤、人工麝香。

本品为红棕色水丸;气微香,味酸、苦。

清肾热,消炎。用于尿道感染,血尿,腰扭伤,肾病引起的腰痛,胯痛,大腿刺痛,脚背浮肿。

每丸重0.5克。

饭后服用。一次2~3丸。一日2~3次。将药丸碾碎成细粉用温开水冲服。

部分患者如出现心悸,胸闷、四肢麻木,口唇发麻,恶心等症状者应减量或停用。

密闭,置阴凉干燥处。

内包材为铝塑泡罩。12丸/板×3板/袋×1袋/盒。

消化系统类产品

帕朱丸

国药准字Z3297

寒水石(酒制)、肉桂、石榴子、胡椒、干姜、红花、诃子(去核)、豆蔻、荜茇、光明盐、木香

本品为棕灰色水丸;气微,味辛、酸。

健胃散寒,除痰,破痞瘤,养荣强壮。用于单一型培根病,胃痞瘤,胃溃疡引起的消化不良,胃脘胀痛、胸烧,泛酸。亦可用于功能性消化不良。

每丸重0.5克。

一次2~3丸,一日1次。将药丸碾碎成细粉用温开水冲服。

密闭,置阴凉干燥处。

内包材为铝塑泡罩。16丸/板×3板/袋×1袋/盒。

备注:本方收载于公元17世纪著名藏医药学次旺丹巴编著的《医学百科全书-利乐精要》中,迄今已有多年的临床使用历史。具有健胃益肝,破痞瘤,愈溃疡,养荣补身之功能。用于消化不良,胃肿瘤,“培根木布”包括胃炎、萎缩性胃炎、胃溃疡、胃肿瘤。亦可用于功能性消化不良和解酒。一直以来是藏医临床最常用的药品之一。

六味能消丸

国药准字Z3230

藏木香、干姜、诃子、大黄、寒水石、碱花。

本品为棕褐色水丸;味咸、辛。

消食和胃,消肿理气。用于积食不化、脘腹胀痛、便秘、难产,胞衣脱落难。亦可用于浮肿。

每10丸重5g

一次3~4丸,一日2次。将药丸碾碎成细粉用温开水冲服。

密闭,防潮。

内包材为铝塑泡罩。16丸/板×3板/袋×1袋/盒。

备注:本方收载于公元17世纪著名藏医药学次旺丹巴编著的《医学百科全书-利乐精要》中,迄今已有多年的临床使用历史。具有消食和胃,润肠通便,降血脂之功能。用于积食不化,脘腹胀痛,便秘,高血脂症等。一直以来是藏医临床最常用的药品之一。

石榴健胃丸

国药准字Z3303

石榴子、肉桂、荜茇、红花、豆蔻。

本品为棕褐色水丸;气香,味酸、微辣。

温胃益火。用于消化不良,食欲不振,寒性腹泻。

每10丸重6克。

一次2~3丸,一日2~3次。将药丸碾碎成细粉用温开水冲服。

密闭,置阴凉干燥处。

内包材为铝塑泡罩。16丸/板×3板/袋×1袋/盒。

备注:本品是公元八世纪,著名藏医药大师宇妥宁玛·云丹贡布编著的藏医古典巨著《四部医典》中,始迄今已有多年的临床使用历史。经过多年来长期的临床应用,具有温胃益火,化滞除湿,温通脉道之功能。用于消化不良,食欲不振,寒性腹泻等,是藏医临床最常用的药品之一。

肝胆类产品

秘诀清凉散

国药准字Z3231

寒水石(煅制)、檀香、降香、沉香、诃子(去核)、豆蔻、红花、天竺黄、肉豆蔻、草果、余甘子、石榴子、止泻木子、荜茇、木香、甘青青兰、獐牙菜、巴夏嘎、绿绒蒿、波棱瓜子、榜嘎、体外培育牛黄、人工麝香。

本品为浅棕色粉末;味苦。

清热解毒,凉血热,化培根痰湿。用于病毒性肝炎、酒精性肝炎、肝硬化、肝癌引起的肝区疼痛、肝肿大、黄染,亦可用于热病余邪。

每袋装2g。

一次2g,一日2~3次。用温开水送服。

密闭,置阴凉干燥处。

内包材为铝塑袋。2g/小袋×10小袋/袋×1袋/小盒×2小盒/盒。

备注:本品收载于公元十七世纪著名藏医药专家第司桑杰加措编著的《藏医医诀补遗》中,迄今已有多年的临床使用历史。经过多年来长期的临床应用,其对病毒性肝炎、酒精性肝炎、肝硬化、肝癌引起的肝区疼痛、肝肿大、黄染等病症较好的临床疗效,一直以来是藏医临床上最常用的药品之一。

九味獐牙菜丸

国药准字Z3185

獐牙菜、波棱瓜子、榜嘎、苦荬菜、小檗皮、兔耳草、角茴香、木香、金腰草。

本品为深绿色水丸;具特异香气,味苦。

清热、消炎、止痛。用于胆囊炎、初期黄疸型肝炎。

一次5~7丸,一日2~3次。将药丸碾碎成细粉用温开水冲服。

每丸重0.3克

密闭,置阴凉干燥处。

内包材为铝塑袋。30丸/板×3板/袋×1袋/盒。

备注:本品是公元八世纪,著名藏医药大师宇妥宁玛·云丹贡布编著的藏医古典巨著《四部医典》中,迄今已有多年的临床使用历史,经过多年来长期的临床应用,其对胆囊炎等胆囊疾病的独特疗效,一直以来是藏医临床必备的药品之一。

十三味红花丸

国药准字Z3186

红花、丁香、人工牛黄、水牛角、银朱、降香、人工麝香、大托叶云实、榜嘎、木香、诃子、毛诃子、余甘子。

本品为黄褐色或棕褐色水丸;气微香,味苦、酸、涩。

补肝益肾,解毒通淋。用于肝萎症,肝热症,外伤引起的肾脏肿大,小便癃闭,热性水肿,化合毒中毒症,“亚玛”虫病引起的头痛,鼻窦炎。

每丸重0.5克。

一次2~3丸,一日2~3次。将药丸碾碎成细粉用温开水冲服。

密闭,置阴凉干燥处。

内包材为铝塑泡罩。16丸/板×3板/袋×1袋/盒。

妇科类产品

二十六味通经散

国药准字Z3189

降香、红花、沙棘膏、诃子、毛诃子、余甘子、藏木香、寒水石(制)藏紫草、紫草茸、藏茜草、鬼箭藏锦鸡儿、朱砂、鬼臼、硼砂、羚羊角、山矾叶、蒺藜、兔耳草、甘青青兰、假耧斗菜、冬葵果、小伞虎耳草、巴峡嘎、束花报春、火硝。

本品为棕褐色粉未;气微香,味苦、涩。

止血散瘀、调经活血。用于“木布病”引起的胃肠溃疡出血、肝血增盛、胸背疼痛、月经不调、闭经以及经血逆行引起的小腹胀满疼痛,血瘀症瘕。

每袋装2g。

一次2g,一日2次。

密闭,防潮。

内包材为铝塑袋。2g/小袋×6小袋/袋×1袋/盒。

备注:本方收载于公元19世纪帝玛·丹增彭措编著的传统文献《秘诀精要实用医学实践集》中,迄今已有多年的临床使用历史。具有调经,活血化瘀,破积消症功能。用于“妇科血症”包括月经不调、闭经引起的痛经、腰膝酸痛、小腹胀痛以及血瘀症瘕等,是藏医临床用于治疗妇科病症的最常用的药品之一。

“神水藏药千年传承,源自雪域高原的天然药物,药性安全更持久,专注解决慢性病根本问题”

holywater

神水藏药作为纯正高原藏药生产企业,所用原药材均来自天然无污染的西藏高原,这里平均海拔米以上,高寒缺氧,昼夜温差大,紫外线照射时间长且强,动植物生长缓慢,一般要经过较长的生长才能进行药用采摘,从而药性的有效积淀较内地中药材更多,且生命活性更强,药性的持久性也就更长,加之大多藏药材并不能够被人工种植,均需要天然采摘,这就杜绝了由于人工种植而造成的药材中存有农残物的问题,西藏的环境保护,也杜绝了藏药材中污染物问题的出现。由于西藏人民特殊的生活环境及文化习俗,导致心脑血管、消化系统、肝胆病、呼吸系统等高原疾病高发,从而藏医自古至今千年来更多的针对此类慢性疾病进行研究及开发药物,从而是藏族同胞在青藏高原繁衍生息。另外由于佛教文化的传入,西藏全民信仰的佛教文化对于药物的理解不简单是治疗用途,还有精神层面的信仰,他们认为那是药师佛赐予众生的灵丹与甘露,能解除一切病症。

藏医在研制开发藏药产品时特别的

转载请注明:http://www.jwexm.com/xgyy/1222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