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室性心动过速应紧急治疗。一旦发生,应积极进行治疗,仔细判断病因,并做好电击除颤的准备。
利多卡因是首选药物,一般首次用量为1~2mg/kg稀释后静脉注射,隔5分钟可重复1次,但是在20分钟内总量不宜超过5mg/kg。当室性心动过速消失后,应该以1~4mg/(kg·min)的速度静脉滴注,以巩固疗效。对有心衰、肝功能严重障碍或休克等病人,用量宜酌减。
当利多卡因治疗无效时,可应用普鲁卡因酰胺,静注25~50mg/min,直至转复为窦律或总量达1.0g,或普鲁卡因酰胺1.0g加入5%葡萄糖ml静滴。随着普鲁卡因酰胺的输入,室性心动过速的频率逐渐下降,一旦频率降到次/分,则出现频繁的室性融合波与心室夺获,这往往是恢复窦律的先兆。静滴或静注过程中,当出现下列情况之一时,应立即停药:①给药总量已达10~20mg/kg;②出现副作用如血压下降或心缩无力等。因此,在给药过程中必须严密注意血压的变化,当发生严重低血压时,可用血管收缩药物处理。室性心动过速中止后,以1~4mg/min静滴维持24~48小时,24小时总量不超过3g。以后可口服普鲁卡因酰胺0.5g每日3次。
苯妥英钠在近年来应用较多,该药对洋地黄中毒所致室速特别有效,急用时可以mg/5~10min的速度静脉注射,一般用量以~mg为宜。
若室速的病因或诱因是与交感神经-肾上腺兴奋密切有关,亦即可能是儿茶酚胺释放所致则可选用心得安,每次以静脉注射不超过2~3mg为宜。应当指出,在所有抗心律失常药中,心得安对心肌收缩力的抑制最为明显,当有心衰、低血压、支气管哮喘时禁用。
其他药物如慢心律、心律平、乙胺碘呋酮、安搏律定对室性心动过速的治疗也均有一定效果。
在室性心动过速的治疗中,药物的应用一般以单一用药为原则。当一种药物无效时可更换另一种药,不宜采用多种药物联合应用。还应指出,在室性心动过速合并有房室传导阻滞的病人中,除非已置入心脏起搏装置,否则,所有抑制自律性的药物均属禁忌。
上述药物治疗无效或明显血流动力学障碍病情紧急时,应该给予直流电击复律。血流动力学稳定的患者,50J就足以复律成功,若复律失败,将电能量增加到~J,仍不成功则用J。复律前患者清醒时,用地西泮使患者镇静是有益的。
当药物和直流电复律均未成功时,可给溴苄胺治疗。首次剂量mg静脉注射,若未见效时,在2小时内可重复1次。复律成功后每6小时肌注1次,24小时总量不超过2g。由于该药降压作用较明显,而且在用药初期有促使儿茶酚胺释放的作用,因此仅其他措施无效时选用。
值得强调的纠正诱发因素,如缺氧、低血压、酸中毒、心力衰竭等。有时诱发因素纠正,室性心动过速即可自行转复为窦律。室性心动过速转复后预防治疗亦很重要,可选用Ⅰ、Ⅲ类抗心律失常药物。
多形性室性心动过速(又称扭转型室性心动过速)是一种罕见的恶性室性心动过速,被认为是室性心动过速发展成室颤的前奏状态,其治疗方法除上述以外,可采用:①提高基本心率使复极离散度减少,予以异丙肾上腺素静滴(0.2mg溶于5%~10%葡萄糖ml,使室率达次/分以上)。若为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患者除给异丙肾上腺素外,需安装起搏器。此外,可经食管行心房起搏,频率>次/分。②有明确低血钾者可静脉补钾,若患者有阿-斯综合征的发展,由于酸中毒的存在常影响血钾水平的测定。③静注硫酸镁。镁虽缩短Q-T间期但可使复极趋向一致。剂量为2.5g稀释40ml后缓慢静注(约10分钟)。对高血压、心室激惹不宜用异丙肾上腺素者尤为适用。④先天性Q-T间期延长综合征伴反复尖端扭转室性心动过速发作者,为预防其发作可施左侧交感神经法切除及β-受体阻滞治疗。⑤禁用IA、IC及Ⅲ类抗心律失常药物,可试用IB类抗心律失常药及Ⅱ类β-肾上腺素能受体阻断药。
镁与室性心动过速亦有密切关系,当遇有下列情况时应考虑镁盐治疗:①低镁血症;②合并缺镁的低钾血症;③洋地黄中毒;④对常规治疗无效的顽固性室速。处理可采用20%硫酸镁10~15ml静脉缓注,维持则以20%20ml加入到5%葡萄糖液ml中静脉滴注较为安全。
转自《现代麻醉学》第三版。
白癜风的偏方治疗北京中医治疗白癜风热点文章
最近更新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