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导线起搏器不再是梦

文章来源:窦性心动过缓   发布时间:2017-3-6 8:57:50   点击数:
  

自从森宁医生年10月在瑞典首都斯德哥尔摩为三度房室阻滞的患者拉尔森植入世界首例埋藏式起搏器以来,缓慢心律失常(即便是再严重的房室阻滞、窦房阻滞、窦性停搏、窦性心动过缓)已经不再是死亡率极高的噩梦,而是得以根治。拉尔森43岁植入起搏器后,尽管由于早期电池不耐用、更换了25次,但他又幸福地生存了43年,86岁死于癌症,而彼时救他性命的森宁医生、起搏器设计师厄姆奎斯特均已先他而去。这三位勇于第一次吃螃蟹的人值得后人永久缅怀。

现在起搏器业已广为普及,从最早的单腔(一居室,单心房或单心室)发展为双腔(两居室,房室顺序起搏)和三腔(三居室,双心室同步起搏治疗心功能不全),从最初的傻瓜型(不管不问心脏是否跳动,只是埋头起搏),逐步发展为具有感知的按需型,更进一步具有了很多自动化功能。

但起搏器的局限性也一直苦恼着医生和患者。例如感染,虽然发生率不高,医生和患者都不愿看到,但一旦发生将带来无穷无尽的烦恼,甚至由于感染侵及心脏而为之送命,直到冒着风险拔除电极导线、去除起搏器。

因此,人们一直在寻求无导线起搏的方法,近几年也一直在做动物实验和人体研究。

这两天伦敦正在召开的欧洲心脏大会(ESC)上,一项人体研究(LEADLESSII研究)引爆了大家的眼球。

LEADLESSII采用的无导线起搏器(NanoStim)经由股静脉穿刺由导管送入心脏内,把小小的起搏器(长<5cm,重2g,容积1cc)直接植入右心室(螺旋旋入心肌)。患者的平均年龄75.8岁,共名心动过缓患者,这种起搏器属于单腔心室起搏器。研究结果表明,在所有植入无导线起搏器的患者中,起搏与感知的达标率为93.4%。其中例患者完成随访6个月,出现严重不良反应的比例为6.7%,未出现任何起与起搏器相关的感染或慢性心衰。

如果说去年发表的LEADLESSI研究例数偏少,则这项研究结果的发表无疑给了我们更大的信心,无论是无线心脏起搏器的有效性还是安全性均令我们侧目。尽管这项研究只是观察性研究,而非随机、对照试验,随访时间6个月也并不足够长,有关起搏器电池耗竭之后如何处置、目前只能用于单腔起搏等问题尚待解决,但毕竟又迈出了巨大的一步。

科技改变人生。只要有梦,明天一定会更好!

张海澄

主任医师

医院心血管内科

出诊时间周三下午(特需)、周五上午(专家)擅长疾病心血管疾病/心律失常/高血压

长按







































福州白癜风专科医院
北京中科白癜风医院
转载请注明:http://www.jwexm.com/xgyy/588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