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搏电生理二十五年回顾(上)
一、中国二十五年前的起搏电生理
人类对心律失常疾病的认识和探索由来已久,一代又一代的心律失常专家在心电领域的不契追求使人们对于心律失常的认识不断深入,随着各种诊断和治疗技术的日益发展,人们不断攻克了一个又一个心律失常疾病的堡垒。
当然,最具标志意义的是20世纪50年代末至60年代初,人工心脏起搏器的发明、心腔内电生理标测与记录的创新和发展,将起搏与心电生理事业引入了一个全新的时代。
我国的起搏器研制工作始于年,临床应用始于年,埋藏型起搏器的植入始于年。年,孙瑞龙教授在国内首次记录到了心脏内的His束电图。
我国电生理发展的第一个阶段是70年代后期与80年代,在这段时间内,食管调搏得到了充分的发展与普及,形成了临床电生理的专业队伍,心内创伤电生理检查开始起步。
我国是世界上开展食管电生理检查最广泛的国家,然而在心电生理的理念及临床应用的跟进与推广方面与西方国家差距甚大。
二、技术和理念的追赶与超越
胡大一老师在年以优异的成绩成为世界银行贷款的留美访问学者,进入美国纽约州立大学和芝加哥伊里诺依斯大学医学中心,进修心脏电生理和介入心脏病学。
当时的美国心内电生理已广泛开展,包括右房起搏测定,窦房结传导和恢复功能的测定诊断窦房结功能不良,A-H-V间期的测定诊断房内及室内阻滞,通过腔内电生理检查识别房室折返和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应用腔内电生理检查对I型、II型心房扑动、房性心动过速电生理机制进行研究,室性心动过速机制的探讨等等。
总之,当时欧美的心电生理检查广泛应用于心动过速、心动过缓的机制探讨,同时应用于不明原因晕厥,难以解释心悸患者的诊断;治疗方面,起搏治疗正处于第三代生理性起搏的产生及发展阶段,外科手术结合心电生理检测治疗W-P-W综合征等室上性心动过速;电复律除颤和电消融技术尚处于临床试验阶段。
年1月,胡老师学成归国,在北京医院(医院)组建了心电生理室,将国外所学的理念与技术应用于临床,在国内率先成功地开展了心腔内电生理检查(包括缓慢型心律失常及各种快速心律失常的电生理诊断),同时首次开展室性心律失常的心腔内电生理检查,并通过电生理检查筛选抗心律失常的药物治疗;培养队伍,推广技术,努力跟进欧美先进的电生理理念,追赶其发展的步伐,缩小与欧美等国的差距;这些工作也为日后射频消融治疗心动过速的起步与飞跃打下了扎实的基础。
当时针对快速心律失常的非药物治疗尚处于探索阶段,方法包括外科切除及直流电消融等。手术风险大,并发症多。针对直流电消融,国内当时也有过一些尝试,而胡老师觉得这种能量不易掌握,产生并发症的风险较高,前景不乐观。
针对那个时候我国起搏器技术和理念认识的实际情况,胡老师果断决定向国内同行介绍推广生理性起搏的概念,在国内较早成规模开展了生理性起搏(AAI),在生理性起搏方面做了大量工作,促进了国内起搏技术理念与欧美等发达国家差距的缩小,为国内生理性起搏的发展奠定了技术与理念基础。
射频能量应用于消融心动过速的发明与实施,标志着快速心律失常治疗的春天来临了。导管消融术于年开始用于治疗药物无效的室性快速心律失常,首先选用直流电。
年Huang等最先报道使用高频交流电即射频(radiofrequency,RF)电流成功消融房室交界区的动物实验结果。年Borggrofe和Kuck等先后在临床上应用RF消融治疗室上性快速心律失常获得成功,开创了心律失常介入治疗的一个新时代。
射频能量系高频交流电,频率范围KHZ-2MHZ,年Grades证实了通过导管产生射频组织损伤的可行性。依据其输出方式、波形、波峰系数和功率输出大小,对人体组织可产生三种不同效应:轴切、电凝和电干燥。射频导管治疗心律失常选用的是射频的干燥效应。
由于射频电流的高频性,它不刺激神经、肌肉和纤维,因而导管消融期间患者无疼痛和不适,不需要全身麻醉,电流释放时不产生气泡,无血细胞破坏。导管顶端电极释放的射频电流产生边界清楚的小范围(直径3~5mm,深度3mm),局限的心肌组织凝固坏死,不破坏周围正常组织。
年春,Jackman,Kuck和Calkins等报道了相对大系列室上性快速心律失常射频导管消融的临床应用结果,令人鼓舞。
经过充分准备,年10月4日,胡老师首次在北京医院进行射频消融治疗,经过摸索和向国外同行的学习,他大胆提出“粗标冠状窦,细标大头导管”、“十字交叉放电”等技术理论和操作方法,使手术时间从10~12个小时缩短至3个小时,提高了成功率。从最初左侧旁道的消融到房室结双径路的消融到随后右侧旁道的消融,随着病例量的增大,技术日益成熟,手术的时间越来越短,成功率越来越高,并发症越来越低。
年在武汉召开的长江国际介入心脏病学研讨会上,直播了一例射频消融手法,两位美国专家先后做了三四个小时未成功,参会代表不抱希望,并鼓励胡老师上台。胡老师毫不犹豫地迎接了挑战,和助手一起30分钟就找到理想靶点并成功消融。
随着右侧旁道消融的成熟,针对特发性室性心动过速、心房扑动和房性心动过速的消融也取得很高的成功率,成功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年注册资料显示,全国共完成射频消融治疗例,成功率45.6%,复发率为2.7%,并发症为1.8%,死亡率为0.06%,且接受治疗的人数逐年增加。
年底开始,胡老师的医院开展了心房颤动的消融治疗,同时注重在疑难病例的消融方面不断提高成功率,借助长城会心律失常疑难病例演示会等机会,与国内外专家共同探索疑难病例的消融方法与技巧。
通过射频消融心律失常技术的不断发展与提高,我国的医务工作者们完成了心电生理方面对欧美西方国家的追赶,并且在技术领域里完成了超越,中国消融技术快速步入强国之林。
本文节选自
《灯火阑珊处的精彩——记胡大一大夫》
北京中科医院正规吗北京白斑病医院热点文章
最近更新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