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公园怎能年年“八仙过海”(图)
今年11月18日至20日,广州国际美食节首次选址文化公园,另外还有第五届中国烹饪大赛第十八届广州(国际)美食节和羊城菊会,3大盛事同时举行,让文化公园再次出现了人头攒动的盛况。据美食节组委会公布的数据,11天内共有20万人次进入文化公园,其中有10万人次为购买10元门票的市民,这11天的门票收入远远超过了文化公园黄金周的收入。
11天过去了,羊城菊展也就只有10来万的观众,而各个展览厅人头寥寥,展览中心摆设的更是和“文化”“公园”挂不上钩的“秋冬精品服装展”,周边的服装市场和电子市场让本该安静的公园总是熙来攘往,一片喧闹……随着繁华的长堤区域商业日渐衰落,连南方大厦也转变经营后,文化公园这个广州市唯一的一个集展览、文娱、园林为一体的综合性公园,在多元化的城市发展中该往何处走,已成为一个现实的话题。
豪情岁月
曾是广州人文化生活的窗口
随着广州国际美食节的结束,文化公园又恢复了昔日的平静。一名老工作人员对说,11天20万的客流量,让文化公园仿佛又回到了1986年“羊城菊会”的壮盛时期,那是文化公园的“豪情岁月”。
文化公园建于1951年。初期的文化公园是当之无愧的广州市大众文化中心。几十年来前后有2000多个文化艺术白癜风有哪些症状、科技教育、政治经济等各种内容的展览和演出在这里举行。今年已75岁的张伯原来住在六二三路,他说,上世纪50年代,公园里有个文娱剧院,专门接待外来剧团,全国知名的京剧、评剧、豫剧等所有地方剧种都曾到此亮相,著名表演艺术家马连良、梅葆玖、常香玉、红线女都曾在此登台,这就是后来的中心舞台。
文化公园当年是外宾接待单位,外宾通过这个“窗口”看到广州人民丰富多彩的文化生活。那时候来中国访问的英国元帅蒙哥马利等都被安排到公园观光。
对年轻人来讲,这里也曾是乐园。1985年,文化公园从香港引进一批游乐项目,建成了广州第一个游乐场,人们第一次见到电动小火车、摩天轮这些新奇的玩意。1995年与台商合作建成的“广州海豚表演馆”,更是全国首家水族馆,很多广州孩子的海洋知识就是从这里起步的。家住西关的郭小姐告知,当时场内看台上1000多个坐位都是满满的。
740)this.width=740"src="UploadFiles/.jpg">过去,每逢中秋灯会文化公园都热闹非凡。(资料图片)
发展现状
3大传统展览日渐衰落
50年过去了,广州市的文化生活环境有了明显的变化,高档次的文化活动场所日趋增多,市民的文化生活方式向多元化转变。
根据民间风俗而创办的迎春花会、中秋灯会、羊城菊展,是文化公园的三个重头戏,也曾是每一个老广州记忆中难以磨灭的一页。李长青老人是文化公园的常客了,他给描写1961年的灯会,那是“千盏花灯,百万观众”啊,真是好热烈的场面。但现在看很多了,元宵中秋的那些灯好像也就一般了,吸引力也没那末大了。权威的白癜风医院p>
相比于灯会,羊城菊会这个广州唯一保存的专业性菊展的生存状态更加不容乐观。从2000年开始,菊会的参展单位就逐年减少,观众也逐年减少,观众从最高峰的30多万人下滑至10万余人,且相当部份是持月票的观众,参展单位也从60多家下滑至30来家。目前,届届菊会都是入不敷出。
热点文章
最近更新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