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饮食,不仅仅针对病人,对于正常人、健康人来讲,也是必须的,健康饮食必须要做到几点:
1.营养均衡,所谓的营养均衡,无非就是各种各样的能量来源都摄取一点,切勿挑剔或者以营养价值来衡量食物的标准。
2.多样化,多样化指的是摄入食物的种类,多样化的饮食才能更让我们趋于健康。
3.低盐低脂,貌似这个低盐低脂在很多地方都适合,但事实却真的是这样,在物质生活越来越丰富的今天,大多数人都是营养过剩导致的疾病,而不是营养不足。
4.适度饱餐,七八分饱,不要暴饮暴食,才是正确的饮食观念,觉得今天的食物好吃,就大吃特吃,是对健康有害的饮食方法。
心律失常是指心脏冲动的频率、节律、起源部位、传导速度与激动次序的异常。临床表现为心悸、心前区不适、头晕、乏力、晕厥等。各种心脏疾病、呼吸系统疾病、中枢神经疾病、药物中毒、电解质紊乱都有可能致心律失常。
有一类病人,交感神经兴奋性增强是心律失常的原因,那么这些人需要注意饮食。咖啡、浓茶以及辛辣的食物少吃或者不吃,因为这些食物的强烈刺激能够使交感神经兴奋,分泌儿茶酚胺等物质,导致心律失常。即便没有房颤、早搏、室上速等病理性心律失常,也有人会因为窦性心动过速而感到不适。
大部分心律失常需要注意:
第一,心律失常饮食注意。
饮食应注意低盐、低脂、清淡、易消化、富含纤维素,注意少量多餐,不宜过饱,保持大便通畅。对于心动过缓病人可避免用力排便时屏气而兴奋迷走神经至心动过缓加重。指导患者注意戒烟戒酒,避免刺激性的食物如咖啡、浓茶等。
1、心律失常患者应限制热量供给,不宜过度饮食,减少食物总热能卡。
2、心律失常患者应限制蛋白质供给,出现心衰及血压高时,要严格控制蛋白质。
3、心律失常患者应限制高脂肪,减少胆固醇摄入,多食含不饱和脂肪酸的食物。
4、心律失常患者应限制盐及水的摄入。尤其对有水肿的患者,更应严格控制,每人每天摄入食盐量在5g以下。
5、心律失常患者应供给富含维生素的食物,多食用新鲜蔬菜及水果,以维持心肌的营养和脂类代谢。
6、心律失常患者应禁用刺激性饮料及食物,如酒、浓茶、咖啡及辛辣调味品如葱、姜、蒜、辣椒等。
7、心律失常患者应养成良好的用餐习惯,应少食多餐,切忌暴饮暴食,以免加重心脏负担,而诱发或加重心律失常。
第二,心律失常预防发作。
1、饮食指导。饮食应注意低盐、低脂、清淡、易消化、富含纤维素,注意少量多餐,不宜过饱,保持大便通畅。
2、心理指导:指导患者学会调节自己的心理,保持情绪稳定,避免精神紧张、情绪激动,以免诱发和加重病情。
3、休息与活动指导:生活要有规律,注意适度的活动和充分的休息相结合,避免劳累。运动可以散步、慢跑、打太极拳等,如活动中有心率过度加快、呼吸困难等,应立刻停止活动。
4、用药指导:用药应遵医嘱按时按量服药,不能擅自减量和停药,每月门诊复查一次,如有不适应及时就诊。
5、其他保健指导:积极防治原发疾病,如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贫血、甲亢等,避免各种诱发因素,如:发热、疼痛、饮食不当、睡眠不足等。教会病人及家属测量脉搏和听心律的方法。
第三,心律失常患者护理。
1、用药护理。抗心律失常药物大部分具有致心律失常作用和其他副作用。用药时,应掌握用药剂量、时间和方法,浓度过高、速度过快容易出现副作用;浓度太低、速度太慢又达不到最佳治疗效果,应严密观察,注意病人的个体差异。
2、心电监护。适用于严重心律失常。由于病人伴有严重血流动力学障碍,使其心、脑、肾血液供应骤然减少或停止,临床上常出现休克、晕厥、抽搐甚至猝死。
3、心理护理。大部分心律失常病人伴有器质性心脏病或其他疾病,病情反复发作,易产生消极、焦虑、抑郁、恐惧等心理。需要以积极、乐观的心态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这些常见食物居然是“偷营养的贼”,你还在吃吗?
心跳越快寿命越短?快来看看最健康的心跳什么样……
地中海饮食:不仅长寿还能治疗:心血管疾病(高压,高脂,高糖,冠心病,脑梗塞,老年痴呆等)
徐水田超赞赏
热点文章
最近更新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