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萍教授特发性室颤的现代认识

文章来源:窦性心动过缓   发布时间:2019-6-18 10:07:55   点击数:
  

特发性室颤(IVF)一种特殊的、严重危及生命的心律失常,临床上少见,但其诊断和处理是一个临床难题。在中国心脏大会(CHC)上,医院的张萍教授以“特发性室颤的现代认识”为题做了精彩的报告,详细介绍了IVF的定义、临床和心电图特点、诊断与鉴别诊断以及治疗。

特发性室颤的定义

近二十年来,关于特发性室颤的定义有很多不同的版本。随着认识的深入,多种疾病相继从特发性室颤的定义及诊断中剥离出来,包括长QT综合征(LQTS)、儿茶酚胺敏感性室性心动过速(CPVT)、Brugada综合征(BrS)、短QT综合征(SQTS)、早复极综合征(ERS)等。

年发表的《HRS/EHRA/APHRS遗传性原发性心律失常综合征患者诊断和管理专家共识声明》指出,在排除可以解释室颤的具体疾病之后,方可诊断特发性室颤。具体疾病包括:(1)结构性心脏病:心肌炎、心脏结节病、ARVD、肥厚型心肌病、扩张型心肌病;(2)原发性心律失常综合征:包括BrS、CPVT、SQTS、ERS、LQTS。此外,还要排查相关的呼吸系统疾病、代谢性疾病和中毒原因。

特发性室颤的临床及心电图特点

与其他心源性疾病导致室颤的患者相比,特发性室颤患者:(1)以男性居多;(2)发病年龄都较早(20~65岁),集中在中青年(35~45岁);(3)以无症状患者为主;(4)很多患者无明确家族史。

IVF的临床特点:

?临床症状多表现为心悸、头晕、晕厥或心脏骤停等;

?频发室早、单源性室早多见;

?室早多起源于右室,特别是RVOT;

?与BrS、CPVT等不同,IVF的发作往往与情绪、运动无关,且多在白天发作,夜间睡眠时发作少见。

IVF的心电图特点:

?QT间期正常或相对缩短,男性患者QT间期相对较短;

?Tp-Te间期正常(而LQTS和BrS患者中,该指标明显延长,提示恶性心律失常风险);

?短联律间期的室性早搏是诱发IVF的重要原因,多小于ms(而长QT综合征多为长联律间期室早诱发);

?可存在RonT现象。

图1短联律间期室早诱发的室颤

图2短联律间期室早

图3RonT

特发性室颤的机制探讨

特发性室颤的发病机制尚不清楚,希-浦系统可能在其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约20%的特发性室颤患者存在心脏性猝死或特发性室颤家族史,提示遗传因素在IVF中扮演重要角色。

研究发现,在某IVF家系中,检测到7q36染色体上DPP6基因突变,这是目前家族性IVF最常见的致病基因。此外,研究者还发现了其他相关的基因突变。

特发性室颤的诊断流程

1.必要的诊断手段

?心电图:排查LQTS、SQTS、BrS、ERS;

?胸片:初步排查呼吸疾病;

?血生化:完善心肌酶、电解质和甲状腺功能;

?毒物筛查;

?Holter:动态心电图可帮助识别室早的特点和起源,出现RonT室早,应高度怀疑IVF、LQTS、SQTS、BrS及RVOT-VT;

?超声心动图:有助于排除各类心肌病、瓣膜性心脏病;

?运动试验:CPVT诊断;

?冠脉造影、左室造影:对于年轻患者(<45岁)伴低危冠心病可能,冠脉CTA或MRA并非必选项目;若冠脉CTA或MRA结果阴性,无需冠脉造影;

?心脏核磁:进一步排查心脏结构异常,包括ARVD。

2.若仍无结论,可行其他必要的诊断手段

?麦角新碱/乙酰胆碱激发试验:除外冠脉痉挛;

?钠通道阻滞剂激发试验:除外BrS。

3.其他可选的诊断手段:电生理检查和心肌活检争议较大

4.基因检测:独立于激发试验结果

5.初步诊断

对于诊断IVF的患者,每2年应复查心电图和超声心动图,随访时间需达6年;对一级亲属进行筛查。

特发性室颤的鉴别诊断

1.早复极综合征

早复极综合征(ERS)定义为:不能解释的室颤或多形性室速的生还患者,标准12导联心电图中有≥2个连续下壁或侧壁导联J点抬高≥1mm。早复极模式(earlyrepolarizationpattern)定义为标准12导联心电图中有≥2个连续下壁或侧壁导联J点抬高≥1mm。

伴室颤高风险的早复极波具备某些特征性表现:

?多见于男性;

?早复极波的振幅明显增高,高于已明确病因的心脏停搏患者(0.±0.mVvs.0.±0.mV);

?早复极波的导联分布更为广泛,以下侧壁早复极波多见,约31%的室颤患者中伴有下侧壁早复极波(正常人群中约5%);

?常继发水平型或下移型ST段改变;

?可伴有低振幅T波(T波在I、II、V4-V6导联为倒置、双向或者振幅≤0.1mV≤R波振幅的10%);

?早复极波可发生于长R-R间歇之后,这种暂停依赖性的早复极波(下图)可预示室颤的发生,其特异性甚至高达%。

图4室颤患者中暂停依赖的J波明显抬高

ERP定义分为两部分,包括ST段抬高、QRS末端切迹/顿挫(Osborn波)。早复极模式伴无法解释的室颤/室速发作,为早复极综合征。若表现为某单个导联J抬高>1mm,或J波虽然抬高但<1mm,合并不明原因的室颤发作者,仍归为IVF。

早复极综合征和特发性室颤的基因突变不同。

2.特发性室颤与Brugada综合征

Brugada综合征的特征性心电图表现:

?右胸导联V1、V2(常规位置、上一肋或上二肋间隙)中,≥1个导联出现ST段下斜型抬高≥2mm,包括自发出现、静脉使用I类抗心律失常药物激发试验后出现的1型Brugada波;

?右胸导联V1、V2(常规位置、上一肋或上二肋间隙)中,≥1个导联出现2、3型Brugada波,静脉使用I类抗心律失常药物激发试验后演变成1型Brugada波。

鉴别要点:

?Brugada综合征诱发室颤与迷走神经张力高有关,因此多发于夜间或静息时;

?氟卡胺激发试验可诱发1型Brugada波;

?基因检测。

3.CPVT

CPVT发作特点:

?以运动或儿茶酚胺诱发的双向性室速或多形性室性早搏/室速为特点;

?发病年龄多<40岁;

?运动或药物(肾上腺素)激发试验阳性;

?基因检测:RyR2/CaIM基因突变。

少部分CPVT患者也可能运动或药物激发试验阴性,仅仅表现为运动后的长QT间期,但该家系可检测到MR-RyR2基因位点突变。而在这部分群体中,确实难以鉴别CPVT和IVF。

4.SQTS

SQTS的诊断标准:(1)QTc≤ms,或者(2)<ms,伴有以下情况中的一项或多项:致病基因突变、SQTS家族史、≤40岁的家族猝死史、非器质性VT/VF后生还者。

特发性室颤的治疗

治疗手段包括ICD、药物治疗和导管消融。其中,ICD治疗已成为目前预防IVF相关猝死的最有效方法。目前指南中可用于室颤的药物为胺碘酮及奎尼丁。胺碘酮的推荐剂量为-mg/d,奎尼丁的推荐剂量为-1mg/d,IVF中以奎尼丁的研究证据更为充足。

HRS/EHRA/APHRS遗传性原发性心律失常综合征患者诊断和管理专家共识声明:

?推荐确诊的IVF患者植入ICD治疗(I类);

?确诊为IVF的患者并已植入ICD,或者拒绝植入、存在植入禁忌的患者,可考虑电生理程序刺激(EPS)指导下或经验性使用奎尼丁抗心律失常治疗(IIb类);

?确诊为特发性室速的患者,存在多形性室速,已植入ICD或拒绝植入、存在植入禁忌的患者,可考虑进行浦肯野电位消融(IIb类);

?IVF死亡患者的一级亲属若存在不能解释的晕厥,进行全面检查后无明确结论,在进行详细交代后可考虑植入ICD治疗(IIb类)。

ESC室性心律失常和心脏性猝死指南:

?推荐IVF生还者植入ICD治疗(I类);

?因室性早搏诱发的反复室颤而植入ICD的患者,推荐有经验的术者进行导管消融治疗(I类);

?因室性早搏导致电风暴的患者,推荐有经验的术者进行导管消融治疗(I类)。

医脉通

赞赏

长按







































中科白癜风让白斑告别
女性白癜风怎么治疗

转载请注明:http://www.jwexm.com/xgyy/935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