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已80岁的男性患者金某自述10年前开始出现活动后胸闷、心悸伴双下肢水肿,夜里睡觉都不能平卧。10多天前突然出现了头晕、黑曚等症状,导致摔跤,家人随即把医院,动态心电图提示为房颤合并长间歇,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找到“病根”以后,患者需要行心脏起搏器植入术,医院技术方面等原因,医院医生的推荐下,金某被医院进一步治疗。在孙宝贵院长、孟庆智主任、徐东进副主任、赵培欣医生的共同努力下,医院首例希氏束起搏,目前患者恢复良好。
患者及家人于年2月29日来医院,找到了心内科孙宝贵院长,看了患者的病历,又做了进一步的检查,孙院长发现患者房颤伴严重心跳缓慢,心率每分钟有时候只有20~30次,由于患者冠心病、心律失常、心脏瓣膜病、高血压等多种心血管病缠身,心脏功能已严重恶化,特别是近期患者因房颤合并长间歇已出现摔倒、晕厥等情况,应尽早行永久起搏器植入术。
在拟定手术实施方案时,孙宝贵院长首先提出采用目前最先进的希氏束起搏技术以便更好的维持心脏的生理功能。医院并没有实施过希氏束起搏,而且希氏束起搏手术难度大,希氏束部位难以找到并精准定位,电极导线固定等都需要丰富的临床经验,但针对患者心脏功能情况,传统心脏起搏时间长了会加重患者心衰。最后经过孟庆智主任、徐东进副主任、赵培欣医生等心内科专家成员的讨论后,在病人和家属的理解支持下,孟主任、徐主任、赵医生等共同配合,孙宝贵院长亲自为金先生实行了希氏束起搏技术,并且是纯希氏束起搏。术中虽然希氏束标记、测试、定位,最后旋出螺旋固定起搏电极,固定导线等相对较难,但在心内科专家团队的共同努力下,手术历时2小时获得了圆满成功。
在病房里,赵培欣医生正在查看患者手术恢复情况
患者表示,“以前头晕无力、胸闷心悸的症状都消失了,这次之所以支持新技术,是因为我们那的医生强力推荐,医院在业内是医院,我相信这里的专家,现在按医生的交代慢慢增加活动量,今天下床还走了一圈,过两天就能够出院,以后我也会向别人推荐这里,好医院应该让病人都知道。”
医院孙院长领衔孟主任、徐主任、赵医生等心内知名专家团队成员在心脏电生理及起搏器植入等方面都有着丰富的临床经验,此次共同合作开展的首例希氏束起搏植入取得了成功。医院还将继续致力于这项技术的开展,让起搏效果最好、最生理性的心脏起搏技术给更多的患者带来“心”的希望。
希氏束起搏——更优化的心室起搏
问题一:什么是希氏束起搏?
一般的起搏是右心室心尖部起搏,希氏束起搏就是在希氏束这个部位进行起搏,一般分为纯希氏束起搏和希氏束旁起搏。纯希氏束起搏指电激动由希氏束传出,经左、右束支将激动传导至心尖;希氏束旁起搏是指希氏束旁高位间隔的心肌细胞首先被激动,电信号由心底传向心尖部。希氏束起搏目前最接近生理性起搏,最大程度的模拟心脏生理状态,电激动沿心脏正常传导下传,保持相对正常的心室电激动顺序和心室收缩同步性。
问题二:希氏束起搏有哪些优势?
(1)保证正常的电活动传导。在正常情况下,心脏的电活动是从上到下传导的。传统的右室心尖部起搏时心室激动和收缩顺序是颠倒的,希氏束起搏可使心脏的电和机械激动顺序符合正常的心脏激动顺序,从而实现真正意义的生理性起搏,保证血流动力学最大程度地模拟心脏的正常状态。
(2)让心脏收缩同步。逆转心脏重构、改善心功能。传统起搏的电激动顺序与正常生理起搏顺序相反,经临床试验证明会导致心室重构、影响心脏功能,心肌改变、增加二尖瓣反流、房颤等。希氏束起搏的电激动沿心脏正常传导下传,保持了相对正常的心室电激动顺序和心室收缩同步性,避免了心脏机械收缩不同步引起的房颤、心肌改变、心衰等弊端。
问题三:希氏束起搏有哪些适应证?
针对心脏起搏器适用人群,希氏束起搏都可应用。对于包括房颤、心功能不全和病态窦房结综合症患者,有显著的临床效果。在有效解决患者心动过缓的前提下,保证患者的心功能,减缓患者心衰。
第一,缓慢性心律失常有传统起搏适应症,尤其是伴心功能不全或具有心功能不全潜在危险的患者。第二,持续性房颤伴快心室率,如果已有心功能不全或存在心衰危险因素的患者行房室结消融后植入永久希氏束起搏,可以解决消融后右室起搏依赖导致的不同步和避免由此引发的心功能不全加重。
问题四:希氏束起搏手术可靠吗?
(1)更优化的心脏起搏。希氏束起搏是近年来心脏起搏器领域的一项新技术,是真正意义上的生理性起搏。比传统右室心尖部起搏具有更好的心电生理和血流动力学效应,起搏心电图和自身正常心电图基本相同。
(2)手术难度大,医院开展。因希氏束的范围仅数毫米,要准确地找到它很困难,医生还要在心脏跳动的情况下将起搏器的电极导线在希氏束定位,要求手术专家不仅要有扎实的起搏器植入技术,同时又要具备丰富的电生理知识,因此建议在大的医学中心开展,医院实施相对困难。
点击阅读原文,向专家咨询更多房颤知识
北京白癜风最好的治疗方法白癜风中药药方热点文章
最近更新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