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考干货nbsp中医中西医混合高频

文章来源:窦性心动过缓   发布时间:2016-11-29 18:18:33   点击数:
  

执业药师考前30天冲刺.00元

心理咨询师、公共营养师协议班

康复理疗师,人社部高级证

办理医学类中专学历(可以考助理医师、护士、执业药师)

1.霍乱经消化道传播。

2.P波高尖,肢导电压大于0.25mv——右心房肥大。

3.血清淀粉酶——-1u/L。

4.属于脑膜刺激征的是——科尔尼格征。

5.胸骨左缘3、4肋间听到舒张期杂音见于——主动脉瓣关闭不全。

6.叩诊可扣到的是——移动性浊音。

7.听诊可听到的是——振水音。

8.霍乱病原菌分型——古典型、埃尔托型。

9.儿童最常见的结核类型是——原发性肺结核。

10.支气管狭窄时可听到——干啰音。

11.过清音见于肺内含气量增加者。

12.震颤性麻痹可见——慌张步态。

13.治疗尿崩症的是——氢氯噻嗪。

14.吗啡中毒引起死亡的原因——呼吸抑制。

15.非典患者发热都可用阿司匹林不正确。

16.安定的作用选择——中枢性肌松作用。

17.血海——冲脉。

18.营气的作用——营养全身。

19.可引起谵语的是——邪热内扰神明。

20.可引起证声的是——脏器衰竭,心神散乱。

21.伸舌左偏或右偏是——歪斜舌。

22.不属于六淫致病特点的是——传染性。

23.寒因寒用是针对——真热假寒证。

24.可治疗瘰疬痰核的中药是——连翘。

25.痛风患者慎用药——氢氯噻嗪。

26.不孕症肾阴虚治疗——养精种玉汤。

27.先兆流产中医诊断——胎漏。

28.慢粒阴虚内热证——青蒿鳖甲汤。

29.苦杏仁的功效——止咳平喘,润肠通便。

30.平肝潜阳,清肝明目的中药是——石决明。

31.大柴胡汤中调和脾胃,和营卫而行津液的药物组合是——生姜、大枣。

32.妊高症气滞型选方——正气天香散。

33.难免流产中医诊断——胎堕难留。

金英杰医学祝全体考生考试顺利。

34.胃癌脾胃虚寒证——理中汤合四君子汤。

35.崩漏治法——塞流、澄源、复旧。

36.老年性阴道炎湿热下注证治则——清热利湿,滋阴补肾。

37.产后关节痛,血瘀证——生化汤。

38.治疗无脉症的穴位——太渊。

39.第九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肝俞。

40.内庭在足背第2、3趾间缝纹端。

41.行间在足背第1、2趾间缝纹端。

42.治疗外感风寒表虚证的方剂是——桂枝汤。

43.麻黄的功效——发汗解表,宣肺平喘。

44.茯苓的功效——利水消肿。

45.四环素是——广谱抗生素。

46.阿昔洛韦是——抗病毒药。

47.心梗患者,气虚血瘀证——硝酸酯类、β受体阻滞剂、补阳还五汤。

48.急性心梗,气滞血瘀证——血府逐瘀汤。

49.鼓胀,肝脾血瘀证——调营饮。

50.急性胰腺炎患者发病6小时入院,首选的检查是——血清淀粉酶测定。

51.寒湿——口淡。

52.湿热蕴脾——口甜。

53.气虚证不见——面色苍白。

54.支气管哮喘——发作性伴呼气性的呼吸困难。

55.慢支病例,痰热郁肺证——桑白皮汤。

56.不含升丹的是——黑虎丹。

57.小儿腹泻脱水病例——中度脱水伴代谢性酸中毒。

58.流行性出血热出现全身中毒症状的时期是——发热期。

59.艾滋病分三期(有异议,有的书本分成四期)。

60.手少阳三焦经共——23个穴位。

61.足太阳膀胱经共——67个穴位。

62.休克时,针刺那个穴位有强心升压作用——人中?内关?

63.头围和胸围相等的时间是——1岁。

64.小儿的病理特点不包括——形气未充。

65.母乳喂养的优点不包括——含脂肪高,利于大脑发育。

66.面色赤见于——实热证。

67.面色白见于——寒证。

金英杰医学祝全体考生考试顺利。

68.霍乱中度补液,第一个24小时总量是———ml/d.?

69.肝细胞性黄疸出现——胆红素尿。

70.小儿黄疸病例,湿热熏蒸证——茵陈蒿汤。

71.胸中血瘀证病例——血府逐瘀汤。

72.小儿咳嗽病例——咳嗽变异性哮喘。

73.小儿支原体肺炎病例——百日咳样干咳。

74.出现白细胞核右移的是——恶性贫血。

75.虚火上炎证治法——滋阴降火。

76.心火上炎证治法——清心泻火。

77.成人细菌性痢疾的首选药是——氧氟沙星。

78.肺炎病例——阴竭阳脱。

79.休克病例,经治疗好转,仍四肢厥冷选——生脉散。

80.肺痨病例,阴阳两虚证——补天大造丸。

81.小儿肺炎病例——水气上凌心肺证。

82.小儿肾炎病例——水毒内闭证。

83.血小板减少性紫癜首选——糖皮质激素。

84.支气管哮喘首选药——糖皮质激素。

85.属于慢作用的抗风湿痹的药物是——甲氨蝶呤。

86.用于肠道感染及术前用药的是——庆大霉素。

87.抗铜绿假单胞菌的药物是——羧苄青霉素。

88.小儿多发性抽动症病例,肝亢风动——清肝泻火,熄风定惊。

89.补铁用于治疗——缺铁性贫血。

90.髓劳不包括的证型是——阳虚水停。

91.与脾相关的组合是——唇、肉、口、四肢。

92.与肾相关的组合是——骨、耳、发、齿。

93.小儿缺铁性贫血病例,心脾两虚证——归脾汤。

94.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病例,血热妄行证——犀角地黄汤。

95.小儿寒性哮喘首选方——小青龙汤。

96.慢支病例,肾气亏虚证的治法——补肾纳气。

97.中风病例,脉络空虚,风邪入中证——大秦艽汤。

98.枳实薤白桂枝汤中起温通经脉的药物是——薤白、桂枝。

99.妇科急性肾盂肾炎病例——湿热下注证。

.可引起食管向后移位的疾病是——左心房增大。

医考临近,除了看直播,还要背这些

一、奇经八脉

1、奇经八脉的名称

①、奇经

  奇经八脉是任脉、督脉、冲脉、带脉、阴跷脉、阳跷脉、阴维脉、阳维脉的总称。它们与十二正经不同,既不直属脏腑,又无表里配合关系,其循行别道奇行,故称奇经。

其功能有:

1、沟通十二经脉之间的联系;

2、对十二经气血有蓄积渗灌等调节作用。

②、八脉

任脉,行于腹面正中线,其脉多次与手足三阴及阴维脉交会,能总任一身之阴经,故称:"阴脉之海".任脉起于胞中,与女子妊娠有关,故有"任主胞胎"之说。

  督脉,行于背部正中,其脉多次与手足三阳经及阳维脉交会,能总督一身之阳经,故称为"阳脉之海".督脉行于脊里,上行入脑,并从脊里分出属肾,它与脑、脊髓、肾又有密切联系。

  冲脉,上至于头,下至于足,贯穿全身;成为气血的要冲,能调节十二经气血故称"十二经脉之海",又称"血海".同妇女的月经有关。

  带脉,起于季胁,斜向下行到带脉穴,绕身一周,如腰带,能约束纵行的诸脉。

  阴跷脉、阳跷脉:跷,有轻健跷捷之意。有濡养眼目、司眼睑开合和下肢运动的功能。

  阴维脉、阳维脉:维,有维系之意。阴维脉的功能是"维络诸阴";阳维脉的功能是"维络诸阳"。

2、奇经八脉的循行分布:

  督脉、任脉、冲脉均起于胞中,同出会阴,故有“一源三歧”之称。

  督脉行于腰背头面正中;任脉行于腹、胸、颏下正中;冲脉与足少阴经并行,环绕口唇,与任、督二脉有联系。

  带脉起于胁下,环绕一周,状如束带。

  阴维脉起于小腿内侧,并足太阴、厥阴上行至咽喉,合于任脉;阳维脉起于足跗外侧,并足少阳经上行,至项后会合于督脉。

  阴跷脉起于足跟内侧,伴足少阴等经上行;阳跷脉起于足跟外侧,伴足太阳经上行,至目内眦与阴跷脉会合。

3、奇经八脉的作用

  奇经八脉纵横交叉于十二经脉之间,具有如下生理作用;一是进一步密切了十二经脉之间的联系。如督脉总督诸阳经,任脉为阴脉之海,冲脉能通行上下而渗灌三阴三阳,带脉能约束躯干纵行诸经而沟通腰腹部之经脉。二是调节十二经脉的气血,正经气血有余时,则流注于奇经八脉蓄以备用,而当十二经脉气血不足时,则可由奇经溢出,予以补充。三是奇经八脉与肝、肾等脏及女子胞、脑、髓奇恒之腑关系较为密切,在生理、病理方面有一定的联系。

二、十五络脉

  络脉是由经脉分出行于浅层的支脉。十二经脉和任、督二脉各自别出一络,加上脾之大络,总称十五络脉,或十五别络。

1、十五络脉的分布规律:十二经脉的别络均从本经四肢肘膝以下的络穴分出,走向其相表里的经脉,即阴经别络于阳经,阳经别络于阴经。任脉的别络从鸠尾分出以后散布于腹部;督脉的别络从长强分出经背部向上散布于头,左右别走足太旭经;脾之大络从在包分出以后散布于胸胁。此外,还有从络脉分出的浮行于浅表部位的浮络和细小的孙络,遍及全身,难以计数。

2、十五络脉的作用:四肢部的十二经别络,加强了十二经中表里两经的联系,从而沟通了表里两经的经气,补充了十二经脉循行的不足。躯干部的任脉络、督脉络和脾之大络,分别沟通了腹、背和全身经气,从而输布气血以濡养全身组织。

三、十二经别

  十二经别是十二正经离、入、出、合的别行部分,是正经别行深入体腔的支脉。

1、十二经别的分布规律:十二经别多从四肢肘膝关节以上的正经别出(离),经过躯干深入体腔与相关的脏腑联系(入),再浅出体表上行头项部(出),在头项部阳经经另合于本经批脉,阴经的经别合于其表里的阳经经脉(合),由此将十二经别汇合成6组,称为(六合)。足太阳、足少阴经别从腘部分出,入早间肾与膀胱,上出于项,合于足太阳膀胱经;足少阳、足厥阴经别从下肢分出,行地至毛际,入早间肝胆,上系于目,合于足少阳胆经;足阳明、足太阴经别从髀部分出,入走脾胃,上出鼻頞,合于足阳明胃经;手太阳、手少阴强从腋部分出,入走心与小肠,上出目内眦,全于手及阳小肠经;手少阳、手厥阴经别从所属正经分出,进入胸中,入走三焦,上出耳后,合于手少阳三焦经;手阳明、手太阴经别他别从所属正经分出,入走肺与大肠,上出缺盆,合于手阳明大肠经。

2、十二经别的作用:加强了十二经脉的内外联系及在体深内的脏腑之间表里关系,补充了十二经脉在体内外循行的不足。由于十经别通过表里相合的“六合”作用,使得十二经脉中的阴经与头部发生了联系,从而扩大了手足三阴经穴位的主治范围。此外,又由于其加强了十二经脉搏对头面的联系,故而也突出了头面部经脉和穴位的的重要性及其主治作用。

四、十二经筋

1、十二经筋的分布

  十二经筋均起于四肢末端,上行于头面胸腹部。行于体表,不入内脏。具有结、聚、散、络的特点。每遇骨节部位则结聚于此,遇胸腹壁或入胸腹腔则散布于该部而成片,但与脏腑无属络关系。

  三阳经筋分布于项背和四肢外侧,三阴经筋分布于胸腹和四肢内侧。足三阳经筋起于足趾,循股外上行结于頄(面);足三阴经筋起于足趾,循股内上行结于阴器(腹),足厥阴肝经除结于阴器外,还能总络诸筋;手三阳经筋起于手指,循臑外上行结于角(头);手三阴经筋起于手指,循臑内上行结于贲(胸)。

经筋还有刚筋、柔筋之分。刚(阳)筋分布于项背和四肢外侧,以手足阳经经筋为主;柔(阴)筋分布于胸腹和四肢内侧,以手足阴经经筋为主。

2、十二经筋的作用及临床意义

  约束骨骼,完成运动关节和保护关节的功能。

经筋为病以转筋、筋痛、弛纵等表现为主,如痹证、口眼歪斜、痿证等。针灸治疗经筋病多局部取穴,且多用燔针劫刺。“治在燔针劫刺,以知为数,以痛为输。”

五、十二皮部

十二皮部是十二经脉功能活动反映于体表的部位,也是络脉之气散布之所在。

1、十二皮部的分布规律:以十二经脉体表的分布范围为依据,将皮肤病划分为十二个区域。2、十二皮部的作用:由于二十皮部居于人体最外层,又与经络气血相通,故是机体的卫外屏障,起着保卫机体、抵御外邪和反映病证的作用。

六、经络的作用

1、联系脏腑、沟通内外

“夫十二经脉者,内属于腑脏,外络于肢节。”人体的五脏六腑、四肢百骸、五官九窍、皮肉筋骨等组织器官,之所以能保持相对的协调与统一,完成正常的生理活动,是依靠经络系统的联络沟通而实现的。经络中的经脉、经别与奇经八脉、十五络脉,纵横交错,入里出表,通上达下,联系人体各脏腑组织;经筋、皮部联系肢体筋肉皮肤;浮络和孙络联系人体各细微部分。这样,经络将人体联系成了一个有机的整体。经络的联络沟通作用,还反映在经络具有传导功能。体表感受病邪和各种刺激,可传导于脏腑;脏腑的生理功能失常,亦可反映于体表。这些都是经络联络沟通作用的具体表现。

2、运行气血、营养全身

  “经脉者,所以行血气而营阴阳,濡筋骨,利关节者也。”气血是人体生命活动的物质基础,全身各组织器官只有得到气血的温养和濡润才能完成正常的生理功能。经络是人体气血运行的通道,能将营养物质输布到全身各组织脏器,使脏腑组织得以营养,筋骨得以濡润,关节得以通利。

3、抗御病邪、保卫机体

  营气行于脉中,卫气行于脉外。经络“行血气”而使营卫之气密布周身,在内和调于五脏,洒陈于六腑,在外抗御病邪,防止内侵。外邪侵犯人体由表及里,先从皮毛开始。卫气充实于络脉,络脉散布于全身而密布于皮部,当外邪侵犯机体时,卫气首当其冲发挥其抗御外邪、保卫机体的屏障作用。“夫邪客于形也,必先舍于皮毛,留而不去,人舍于孙脉,留而不去,人舍于络脉,留而不去,人舍于经脉,内连五脏,散于肠胃。”

七、经络学说的临床应用

说明病理变化:由于经络是人体通内达外的一个通道,在生理功能失调时,其又是病邪传注的途径,具有反映病候的特点,故临床某些疾病的病理过程中,常常在经络循行通路上出现明显的压痛,或结节、条索状等反应物,以及相应的部位皮肤色泽、形态、温度、电阻等的变化。通过望色、循经触摸反应物和按压等,可推断疾病的病理变化。

指导辨证:由于经络有一定的循行部位及所络属的脏腑及组织器官,故根据体表相关部位发生的病理变化,可推断疾病的经脉和病位所在。临床上可根据所出现的证候,结合其所联系的脏腑,进行辨证归经。

指导治疗:针灸治病是通过针刺和艾灸等刺激体表某些腧穴,以疏通经气,调节人体脏腑气血功能,从而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由于内属脏腑,外络肢节,因而在临床治疗时常根据经脉循行和主治特点采用循经取穴进行治疗。

八、腧穴的分类

腧穴可分为十四经穴、奇穴、阿是穴三类。

1、十四经穴:十四经穴为位于十二经脉和任督二脉的腧穴,简称“经穴”。经穴因其分布在十四经脉的循行线,上所以与经脉关系密切,它不仅可以反映本经经脉及其所属脏腑的病证,也可以反映本经脉所联系的其它经脉、脏腑之病证,同时又是针灸施治的部位。因此,腧穴不仅有治疗本经脏腑病证的作用,也可以治疗与本经相关经络脏腑之病证。

2、奇穴:奇穴是指未能归属于十四经脉的腧穴,它既有下定的穴名,又有明确的位置,又称“经外奇穴”。这些腧穴对某些病证具有特殊的治疗作用。奇穴因其所居人体部位的不同,其分布也不尽相同。有些位于经脉线外,如中泉、中魁;有些在经脉线内,如印堂、肘尖;有些有穴位组合之奇穴,如四神聪、四缝、四花等穴。

3、阿是穴:阿是穴又称压痛点、天应穴、不定穴等。这一类腧穴既无具体名称,又无固定置,而是以压痛点或其它反应点作为针灸部位。阿是裕多位于病变的附近,也可在与其距离较远的部位。

九、腧穴的主治特点及主治规律

1、腧穴的特点:

  每一个腧穴均有其主治特点,但从总体上分析,腧穴的治疗作用具有一些共同的特点和一定的规律性。现将腧穴的主治特点如下:

  腧穴的主治特点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即近治作用、远治作用和特殊作用。

(一)近治作用

  近治作用,是指腧穴均具有治疗其所在部位局部及邻近组织、器官病证的作用。这是一切腧穴主治作用所具有的共同的和最基本的特点,是“腧穴所在,主治所在”规律的体现。如眼区周围的睛明、承泣、攒竹、瞳子髎等经穴均能治疗眼疾;胃脘部周围的中脘、建里、梁门等经穴均能治疗胃痛;膝关节周围的鹤顶、膝眼等奇穴均能治疗膝关节疼痛;阿是穴均可治疗所在部位局部的病痛等。

(二)远治作用

  远治作用,是指腧穴具有治疗其远隔部位的脏腑、组织器官病证的作用。腧穴不仅能治疗局部病证,而且还有远治作用。十四经穴,尤其是十二经脉中位于四肢肘膝关节以下的经穴,远治作用尤为突出,如合谷穴不仅能治疗手部的局部病证,还能治疗本经所过处的颈部和头面部病证,这是“经脉所过,主治所及”规律的反映。

(三)特殊作用

特殊作用,是指某些腧穴具有双向的良性调整作用和相对的特异治疗作用。所谓双向良性调整作用,是指同一腧穴对机体不同的病理状态,可以起到两种相反而有效的治疗作用。如腹泻时针天枢穴可止泻,便秘时针天枢穴可以通便;内关可治心动过缓,又可治疗心动过速;又如实验证明,针刺足三里穴既可使原来处于弛缓状态或处于较低兴奋状态的胃运动加强,又可使原来处于紧张或收缩亢进状态的胃运动减弱。此外,腧穴的治疗作用还具有相对的特异性,如大椎穴退热,至阴穴矫正胎位,阑尾穴治疗阑尾炎等。

2、腧穴的分经主治规律

  腧穴的主治呈现出分经主治的规律性,即某一经脉所属的经穴均可治疗该经循行部位及其相应脏腑的病证。同一经脉的不同经穴,可以治疗本经相同的病证。如手太阴经腧穴主治肺、喉病证,手阳明经腧穴主治头面病证等。

  十四经腧穴的分经主治既各具特点,又具有某些共性。将其归纳如下表:

  手三阴经

经名

本经特点

二经相同

三经相同

手太阴经

肺、喉病

胸部病

手阙阴经

心、胃病

神志病

手少阴经

心病

  手三阳经

经名

本经特点

二经相同

三经相同

手阳明经

前头、鼻、口、齿病

咽喉病、热病

手少阳经

侧头、胁肋病

目病、耳病

手太阳经

后头、肩胛病、神志病

  足三阳经

经名

本经特点

三经相同

足阳明经

前头、口齿、咽喉病、胃肠病

眼病、神志病、热病

足少阳经

侧头、耳病、胁肋病

足太阳经

后头、背腰病(背俞并治脏腑病)

  足三阴经

经名

本经特点

三经相同

足太阴经

脾胃病

前阴病、妇科病

足阙阴经

肝病

足少阴经

肾病、肺病、咽喉病

  任督二脉

经名

本经特点

二经相同

任脉

回阳、固脱、有强壮作用

神志病、脏腑病、妇科病

特定穴的概念

  特定穴是指十四经中具有特殊治疗作用,并有特定称号的腧穴。根据其不同的分布特点、含义和治疗作用,将特定穴分为五输穴、原穴、络穴、郄穴、下合穴、背俞穴、募穴、八会穴、八脉交会穴和交会穴等10类。特定穴主治规律强,应用范围广,有着极其重要的临床意义。

十、特定穴

1、特定穴的分类和特点

  十四经中具有特殊性能和治疗作用,并有特定称号的腧穴。

  ①、五输穴

  1,概念:十二经脉分布在肘、膝关书以下的井、荥、输、经、合穴。

  2,与五行相配:阴井木、阳井金

  ②、原穴与络穴

  1,概念

  原穴是脏腑原气经过和留止的部位,均位于腕、踝部附近。

  十二原:六阳经原穴排列在输穴之后,单独存在;六阴经以输为原。

  络穴是络脉由经脉别出部位的腧穴,也是表里两经联络之处,皆位于四肢肘膝关节以下。

  ③、背俞穴与募穴

  1,概念:背俞穴是脏腑经气输注于背腰部的腧穴。募穴是脏腑经气汇聚于胸腹部的腧穴。

  俞为阳,均分布在背部的膀胱经内,为阴病行阳的重要位置。募为阴,均分布于胸腹部,是阳病行阴的重要处所。

  ④、八会穴

  名称:脏腑、气血、筋脉、骨髓之精气聚会处的8个腧穴。

  ⑤、郄穴

十一、腧穴的体表解剖标志定位法

  1、固定标志法:是借助人体各部的骨节、肌肉所形成的突起和凹陷、五官轮廓、发际、指(趾)甲、乳头、脐窝等在自然姿势下可见的标志。定取腧穴位置的方法。如脐中为神阙穴,以眉头定攒竹等。

  2、活动标志法:借助人体各部的关节、肌肉、肌腱、皮肤随着活动而出现的空隙、凹陷、皱纹、尖端等在活动姿势下才会出现的标志定取输穴位置的方法。如肩髃穴在肩部三角肌上,臂外展或向前平伸时,当肩峰前下方凹陷处。

执业药师考前30天冲刺.00元

心理咨询师、公共营养师协议班

康复理疗师,人社部高级证

办理医学类中专学历(可以考助理医师、护士、执业药师)









































白癜风医院海口哪家好
一般治疗白癜风要多少钱
转载请注明:http://www.jwexm.com/bzzs/204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