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方洁老师心电散点图的重要概念名词术

文章来源:窦性心动过缓   发布时间:2017-2-15 0:28:52   点击数:
  心电散点图的重要概念、名词术语及其内涵李方洁中医院

  近年来,心电散点图不仅作为动态心电图分析的新技术受到   

心电散点图是用迭代方法描记的连续心电RR间期图,因图形由散点组成,又称散点图(Scatterplot、Scattermap)。连续RR间期所代表的心脏节律是人体时间序列动态变化的重要表现形式,因此心电散点图已成为用非线性混沌理论研究生命科学的代表性方法学之一。

心电散点图在国外一直沿用Lorenzplot或Pincareplot的名称,美国动力气象学家E.N.Lorenz与法国数学家J.H.Pincare分别被称为“混沌学之父”与“混沌理论的奠基人”,以其二人的姓氏命名寓意Lorenzplot表达和研究的对象是非线性动力系统,其散点制作的方法具有迭代计算的独特性质:设二维坐标系中横坐标X=n(动力学系统中的任意点与点的间隔),纵坐标Y=n+1。这种迭代计算做出的散点图能非线性系统的特殊演变规律。目前已公认,连续心电信号属非线性动力系统,其迭代计算做出的散点图对心律和心律失常的区分度是传统动态心电图所不可替代的。

Lorenzplot是连续心电活动的空间轨迹截面图,是用连续RR间隔“虚拟的视觉空间”,称“相空间”。相空间可虚拟成二维、三维……乃至N维,即“高维”。维度越高,提供的信息就越多,对非线性系统本质的揭示就越接近真实。Lorenzplot是二维图形,称为相空间的截面图。

近年来涌现出“RR间期差值散点图”的概念,即通过对相邻RR间隔的差值迭代计算作图。RR间期差值散点图是心电动力学系统的另一个维度,已证实它能表征Lorenzplot之外的心电数据特征,如对长时间心电图记录中发作性心房颤动有较高的敏感性[1],对联律性心律失常的区分也有Lorenzplot不可替代的功能。

除此,近年关于“时间RR间期散点图”[2]的临床观察证实,这一图形对于动态心电图数据中心律和心律失常的区分也有其独特作用。时间RR间期散点图是实时RR间期随时间变化的散点趋势图,通过计算机技术的处理,与Lorenzplot系统之间实现了互相回放对照功能,称“逆向技术”。时间RR间期散点图被设计成能够自如“拉伸”,可以“浓缩”以便宏观掌握总体RR间期变化模式及其时间规律,也可以“稀释”,以便于观察操作者   两线:1.45°等速线——与X轴和Y轴各为45°夹角,分布在等速线上的散点为“等速散点”,组成该点的两RR间期等长,反映这一时刻无心率加速与减速发生。2.心率线——垂直于等速线的背景虚线,是快速对散点所反映的心率进行大致判断的线性标志。

八区:

1.基本加速区——有限度地偏离于等速线X轴一侧的区域,

2.基本减速区——有限度地偏离于等速线Y轴一侧的区域。基本加速与基本减速区的散点与等速线上的散点属于同一个吸引子,被吸引在有限的范围内

3.加速区——位于等速线与X轴之间的三角区,该区的散点为“加速散点”(前RR间期>后RR间期)为加速吸引子图形。

4.快加速区——位于加速区的近端,为“早搏前点”(后述)的吸引子图形(B图)。

5.慢加速区——位于加速区的远端,为“阻滞后点”(特殊三分布图形中的B图)或“早搏后点”(D图)的吸引子图形。

6.减速区——位于等速线与Y轴之间的三角区,该区的散点为“减速散点”(前RR间期<后RR间期)为减速吸引子图形。

7.快减速区——位于减速区的近端,为“早搏主点”的吸引子图形(C图)。

8.慢减速区——位于减速区的远端,为“阻滞前点”(特殊三分布图形中的C图)的吸引子图形。

4.子图的命名及其涵义

在多分布的心电散点图中,每个“子图”都是一个独立的吸引子。最初对子图的命名是根据其散点在一次异位早搏周期中出现的先后,按A、B、C、D……的顺序命名(图3),

个子图都分布在特定的位置范围,其中A图位于45°等速线上,由“同源同质”的RR间期组成,B图位于快加速区、C图位于快减速区、D图位于慢加速区,都是偏离45°等速线,由“同质不同源”散点组成的吸引子。通过解读早搏性心律失常的散点图,证实多数室上性早搏的图形由A、B、C三个子图组成,称为“三分布”,多数室性早搏的图形是由A、B、C、D四个子图组成,称“四分布”图形,因此二者分别被认为是室上性早搏和室性早搏的代表性图形[7]。

A图是早搏联律间期前的两相邻窦律RR间期(N—N—N);B图是早搏前的窦律RR间期与早搏联律间期(N—N-V/S),即“早搏前点”,意为形成B图的两相邻RR间期是以异位R波之前的窦律R波为中心,分别位于其前和其后(N—N-V/S);C图是早搏联律间期与代偿间期(N-V/S—N),即“早搏主点”,意为形成C图的两相邻RR间期是以异位R波为中心,分别位于其前和其后;同理D图被称为“早搏后点”(V—N—N)[8]随着临床观察范围的扩大,发现三分布图形中的B图的意义不尽相同,与早搏三分布图形相比,这些图形中的B图与C图不是分布在近端的快加速与快减速区,而都分布在图形远端的慢加速区与慢减速区,曾称“特殊三分布”(图4)。其图形源于一次传导阻滞的RR间期变化周期。

早搏图形的B图反映在大致匀齐的RR序列(A图)中突然出现短缩的RR间期,代表“早搏前点”(N—N-V/S);而传导阻滞图形中的B图反映一次延长的RR间期回到大致匀齐的RR序列(A图)中,代表“阻滞后点”(N——N—N)。与此对应,早搏图形中的C图代表“早搏主点”(N-V/S—N),而阻滞图形中的C图相当于“阻滞前点”(N—N——N)。因此知晓和正确理解目前阶段图形的命名及其涵义有助于对多分布图形发生原理的理解,提高对心律失常图形的分析能力。

5.诊断四要素、B线斜率及意义

诊断四要素是通过长期临床观察,总结出来的心律失常诊断的四项重要指标[9],包括子图数目、图形形态、图形位置、线形图形的斜率。其中线形图形的斜率目前研究最多的是B线(图3)。

图的长轴称A线、B图的长轴称B线、C图的长轴称C线……。斜率是指图形长轴与X轴的夹角(Y/X)。A图位于等速线上,A线斜率=1;B图(此处指早搏前点的B图,不包括特殊三分布的B图)位于等速线与X轴之间的加速区中,B线的斜率在0与1之间。临床观察证实,B线斜率与心搏起源高度相关,室性早搏的B线斜率趋向0,室上性早搏的B线斜率远离0但<1,在与动态心电图诊断的对照结果[10]显示,98%(/)的室上性早搏B线斜率在0.-0.之间;84%(/)的室性早搏<0.;%(27/27)差异性传在0.-0.之间。

研究是通过预探索设定了B线斜率标准,室上性早搏与室性早搏图形的B线斜率相比有显著的不同。在诸种可能的原因中,动态心电图本身对宽QRS诊断的特异性应考虑在内。因此,不能单独根据B线斜率诊断心搏起源,需要“诊断四要素”综合分析,并结合“反向技术”回放形成散点的实时心电图,以及根据作图原理进行逻辑分析做出判断。

最近,采用几何画版模拟心律失常散点图[11]并对其数学特征进行的观察,发现了心电散点图中所包含的更多新信息,其中包括对B线的新一轮剖析与认识,指出B线的近端和远端散点分别是单发室早的“早搏前点”和“二联律点”,而B线垂直于X轴是并行心律的特征,这些模拟结果可以得到传统动态心电图诊断和根据散点图作图原理进行逻辑分析结果的支持。

6.结语

对心电散点图命名的演变表明,这是一个发展中的新生领域,充满稚气、变化活力和广阔未来空间。在对名词术语的修正与发展演变中,折射出对这项新技术所带来的新信息的认识由浅入深,由外延到内涵的不断深化过程。对其命名、术语的认识演变,映衬了这一领域的发展。

  本文中对以往没有系统阐述的一些新概念及其内涵进行了表述,如非线性方法与海量数据、吸引子、标识标线、B线及其斜率的定义和意义、对B线的最新认识等。掌握这些概念将有助于动态心电图和临床医生阅读理解心电散点图,认识其心电生理的临床意义。

免责声明:本站所提供内容均来源于网友提供或网络搜集,由本站编辑整理,仅供个人研究、交流学习使用,不涉及商业盈利目的。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本站管理员予以更改或删除。









































治疗皮肤白癜风
治白癜风要多少钱
转载请注明:http://www.jwexm.com/bzzs/560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