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大一切勿在患者身上做得过多

文章来源:窦性心动过缓   发布时间:2017-3-4 0:27:46   点击数:
  

胡大一教授

  胡大一,男,年7月出生,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北京突出贡献专家,享受国务院政府专家津贴。著名心血管病专家、医学教育家。

  “不要在患者身上做得过多”是医圣希波格拉底向医生发出的警世恒言。过度医疗不仅伤害了患者的健康和生命,也重创了医生职业的尊严和本应得到的社会尊重与信任。如不认真控制,过度医疗猛如虎。

  经食管调搏技术曾风靡全国。几乎所有窦性心动过缓的患者都被“扫荡”了一遍。测定窦房结恢复时间、窦房传导时间并用阿托品与普萘洛尔(商品名:心得安),去除交感迷走影响,测定窦房结固有频率,又因此不恰当或过度使用了多少起搏器?而且把诊为病态窦房结综合征的老年人又戴上冠心病的帽子。中国病态窦房结综合征近半数病因为冠心病,闹了一场历史笑话。

  因为心血管内科重症监护(CCU)监测或24h动态心电图发现夜间长间歇而置入起搏器。老年人心房颤动,因夜间长间歇,被起搏的理由很能唬人——“不安起搏器,心率快了,不能用药。为了用药安全,必须安起搏器。不安,没法治,心脏可随时停跳”。更有甚者,急性下壁心肌梗死一过性的房室阻滞也被永久起搏了。医院接受全国各地因起搏导线感染而需冒风险拔除电极的患者中,三分之二的起搏器从未工作过。

  今日最值得   支架用于急性心肌梗死救治,99%使用恰当,降低心肌梗死急性期病死率,抢救保存心肌,保护左心室功能,也延长远期存活。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大多仅需1个支架,成本低,效果好。未必一定用成本高的药物洗脱支架。而对稳定性冠心病患者,大多情况为缓解心绞痛的对症治疗,并不改善预后(至少不确定),反而常常用了多个支架,且都是药物洗脱支架,带来即刻或长期血栓与出血的风险。一旦发生,可能导致急性心肌梗死,甚至猝死。左主干和多支病变,尤其合并糖尿病与心力衰竭的患者,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的远期效果更好,应该优先选择,而在我国相当大比例的这类患者被置入了多个支架。

  技术规范使用,保护患者;不规范使用,伤害患者,也伤害医生。过度医疗是患者的风险,医院的风险,是导致医患关系难以和谐的根源。

  为什么在不同历史时期过度医疗屡禁不止?

  第一、医学存在大量未知数,病因明确的疾病极少,疾病的复杂性带来诊断不确定,在疾病诊治过程中难免不恰当或过度使用一些诊治技术。

  第二、我们多年来遵循经验医学传统,后来才逐渐明白循证行医的必要。

  第三、西方现代医学为单纯生物医学模式,不可避免忽略疾病的心理与社会因素。见病变不见病,见病不见人,容易产生技术至上、科学主义和对生物技术的迷信与崇拜。

  第四、趋利性的医疗服务模式推动过度治疗。收入奖金与手术量、药品支架数挂钩,大型设备的成本回收包产到户,落实到科室与个人。既有利益驱动,又有任务压力,加上不合法的灰色收入诱惑,使过度医疗愈演愈烈。

  科学主义、生物技术崇拜与经济利益驱动的联姻,成为过度医疗最强大推手。控制过度治疗,需标本兼治,出组合拳。

  一、要加强法规建设,用法律威慑少数滥用技术伤害患者生命的医生。

  二、要有健全的医保拒付惩罚机制,有效遏制过度医疗。

  三、要建立健全公开、公平、公正的技术质控体系,开展实效研究。不能由少数技术专家既当运动员又做裁判员,自说自话。假数据比无数据更可怕!

  四、要重视医学人文。从医学教育到毕业后教育,都要重视提高医生的人文素质与临床基本功培训,走出生物技术迷信崇拜误区。疾病在患者身上,治疗是否恰当,患者感受最清楚。当医生一定要坚持患者利益至上,时时考虑患者利益,一切为了人民健康。

  五、要加大公众健康教育,培养提高患者与公众参与治疗决策的能力。









































北京治疗白癜风北京哪家医院好
中科医院专家微信
转载请注明:http://www.jwexm.com/bzzs/583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