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金难求的34名国宝级名老中医秘方

文章来源:窦性心动过缓   发布时间:2017-6-2 15:43:41   点击数:
  

黄氏药茶是一个让你健康快乐的地方!   〔组成〕1.柴胡10克2.黄芩10克3.茵陈蒿12克4.土茯苓12克5.凤尾草12克6.草河车6克

  〔主治〕急性肝炎或慢性肝炎活动期,表现为谷丙转氨?嗷嵯灾?升高,证见口苦、心烦胁痛、厌油食少、身倦乏力、小便短赤、大便不爽、苔白腻、脉弦者。

  〔用法〕水煎服,日一剂。

  〔备注〕1、1钱=3.75g

2、〔草河车〕即〔蚤休〕,乃常用草药。

2、俞慎初(年10月生,福建中医学院教授、主任中医师)

2-1(加味五金汤)

  〔组成〕1.金钱草30克2.海金砂15克3.鸡内金10克4.金铃子10克5.川郁金10克6.玉米须15克。

  〔主治〕肝胆结石,尿路结石,以及肝炎、胆囊炎、肾炎、肾盂肾炎、膀胱炎等。

  〔用法〕日一剂,水煎分服。

  〔加减〕1.肝胆结石,加枳壳6克、朴硝6克

2.大便不通,加元明粉12克

3.尿路结石,加石苇12克、猫须草12克

4.有绞痛者,加元胡10克、生甘草3克,以缓解疼痛。

3、祝谌予(年生,北京市名中医,医院教授,师承京城名医施今墨)

3-1、〔降糖方〕

  〔组成〕1.生黄耆30克2.生地30克3.苍朮15克4.元参30克5.葛根15克6.丹参30克

  〔主治〕气阴两虚型糖尿病。

  〔用法〕日一剂,水煎分温服用。

  〔加减〕1、尿糖不降,重用花粉30克,或加乌梅10克。

2、血糖不降加人参白虎汤,方中人参可用党参代替,用10克,知母用10克,生石膏重用30克~60克。

3、血糖较高而又饥饿感明显者,加玉竹10克~15克、熟地30克。

4、尿中出现酮体,加黄芩10克、黄连5克、茯苓15克、白朮10克。

5、皮肤痒,加白蒺藜10克、地肤子15克、白藓皮15克。

6、下身搔痒,加黄柏10克、知母10克、苦参15~20克。

7、失眠,加首乌10克、女贞子10克、白蒺藜10克。

8、心悸,加菖蒲10克、远志10克、生龙骨30克、生牡蛎30克。

9、大便溏薄,加薏苡仁20克、芡实10克。

10、自觉燥热殊甚,且有腰痛者,加肉桂3克引火归元。

11、腰痛、下肢痿软无力者,加桑寄生20克~30克、狗脊15克~30克。

4、李孔定(年5月生,绵阳中医学校主任医师、副校长)

4-1、

  〔组成〕鲜泽漆10克(干品减半)、大茯苓30克、黄精30克夏枯草30克、连翘15克、山楂15克、枳壳12克甘草3克

  〔主治〕斑历(淋巴结核)

  〔用法〕诸药纳陶罐内,清水浸泡1小时,煮沸10分钟,取毫升,煎3次,将药液混匀,分3次温服,1日1剂,连服1~2个月,一般可愈,不愈再服,服药期间加强营养。

  〔加减〕(1).若斑历已溃加黄耆30克、制首乌15克,以补气血,托毒排脓,敛疮生肌;

(2).未溃则配合外治,用生川乌、草乌各30克研极细末,蜂蜜调敷患处,纱布固定,一日一换,忌食辛辣燥烈之品。

5、朱良春(年7月生,江苏省南通市主任医师)

5-1、

  〔组成〕红人参15克(参须30克可代)、地鳖虫、当归、甘杞子各21号、制马钱子、川芎各15克、地龙、制乳没、炙全蝎各12克、紫河车、鸡内金各24克、血竭、甘草各9克。

  〔主治〕凡脑震荡后遗症出现头晕而痛,健忘神疲,视力减退,周身酸痛,天气变化时则更甚;有时食欲不振,睡眠欠佳,易于急躁冲动;面色黧黑,舌有瘀斑,脉多沉涩或细涩者,均可用之。

  〔用法〕马钱子有剧毒,需经炮制,一般先用水浸一日,刮去毛,晒干,放麻油中炸,应掌握火候,如油炸时间太短,则内心呈白色,服后易引起呕吐等中毒反应;如油炸时间过长,则内心发黑而炭化,往往失效,所以在炮制中可取一枚切开,以黑面呈紫红色最为合度。

6、方药中(年生,中国中医研究院研究员)

6-1、

  〔组成〕升麻30克、甘草6克

  〔主治〕本方为治疗迁延性肝炎、慢性肝炎之辅助方。一般与后面所述之加味一贯煎、加味异功散、加味黄精汤合用。适用于迁延性肝炎、慢性肝炎肝功能损害严重,转氨酶长期持续在高限,中医辨证属于毒盛者,恒合用该方。

  〔用法〕常合入加味一贯煎、加味异味散、加味黄精汤方中同煎,煎服法亦同上。

7、董廷瑶(年生,上海市著名中医儿科专家、主任医师)

7-1、

  〔组成〕肉桂1.5克公丁香1.5克广木香1.5克麝香0.15克

  〔主治〕小儿肠麻痹

  〔用法〕本方共研细末,熟鸡蛋去壳,对剖去黄。纳药末于半个蛋白凹处,覆敷脐上,外扎纱布。2小时后如能肠鸣蠕动,矢气频转,则为生机已得,便畅腹软,转危为安。如未见转气,可再敷一次,必可见功,屡用屡验。

8、锺一棠(年6月生,医院院长,主任医师)

8-1、

  〔组成〕南北沙参各15克银花20克菊花10克薄荷6克(后下)杏仁10克清甘草2克

  〔主治〕上呼吸道感染、气管—支气管炎、慢性支气管炎伴感染等。症见发热恶寒,头痛口干,喉痒咽痛,咳嗽或气急,舌质偏红,脉数。

  〔用法〕每剂煎2次,头汁用冷水约毫升先浸泡20分钟,然后煮沸5-6分钟即可;二汁加冷水约毫升煮沸5分钟,勿过煮。亦可将药物放入热水瓶中,用沸水冲泡1小时后茶饮服。

  〔加减〕1.咽喉肿痛者去杏仁,加元参20克,桔梗6克,蝉衣10克;2.肺热偏盛、体温较高可加重沙参、银、菊用量,或改用野菊花15克,或加黄芩15克、蒲公英30克;3.咳嗽较剧去薄荷加前胡15克、象贝15克;4.气急较甚去薄荷、加枇杷叶(包)15克、地龙10克;5.宿有痰饮去薄荷,加半夏20克、茯苓18克、芦根20克。

9、李介鸣(~,北京中医学院名誉教授、主任医师)

9-1、

  〔组成〕人参15克黄耆20克北细辛6-15克制附片10克炙麻黄6克麦冬12克丹参18克五味子12克桂枝10克甘草10克

  〔主治〕心肾阳虚,心阳不运所致脉象迟滞结代、心悸怔忡、胸憋气短等症。包括现代医学的病窦综合征以缓慢为主者,及窦性心动过缓(单纯性)。

  〔用法〕每日1剂,水煎2次,早晚各服1煎。

  〔加减〕1.有房颤者加珍珠母、百合、琥珀末安神敛气,去附子、麻黄、桂枝、减细辛用量;2.心痛者加元胡、生蒲黄、檀香活血行气;3.胸憋者加瓜蒌、薤白宣痹通阳,或用菖蒲、郁金解郁理气;4.头晕者加菖蒲、磁石开窍通阳;5.气喘者加重人参用量,补元固脱。

  (注:本方细辛用量较大,最大量可达30克,据观察,一般服药一个半小时即可见心率增加,4小时后逐渐下降,服用大剂量细辛只要用法得当,除少数人有一过性面红潮热外,未见有不良反应。)

10、周仲瑛(年生,南京中医学院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

10-1、

  〔组成〕乌梅肉6克炒白芍10克北沙参10克大麦冬10克金钗石斛10克丹参10克生麦芽10克炙鸡内金5克炙甘草3克玫瑰花3克

  〔主治〕慢性萎缩性胃炎或溃疡病并发慢性胃炎,久而不愈、胃酸缺乏者。临床以胃脘隐隐作痛,烦渴思饮,口燥咽干,食少、便秘、舌红少苔、脉细数为主症。其病机为:胃痛日久不愈,或气郁化火,迫灼胃阴,下汲肾水,而致胃液枯槁。

  〔用法〕日一剂,水煎分服。

  〔加减〕1.口渴甚,阴虚重者加大生地10克;2.伴郁火,脘中烧灼热辣疼痛,痛势急迫,心中懊恼,口苦而燥,加黑山栀6克、黄连5克;3.舌苔厚腻而黄,呕恶频作,湿热留滞者,加黄连、厚朴、佛手各3克;4.津虚不能化气或气虚不能生津,津气两虚,兼见神疲气短、头昏、肢软、大便不畅或便溏者,加太子

  参、山药各10克。

11、刘弼臣(年6月生,北京中医学院教授、儿科硕士研究生导师)

11-1、〔五草汤〕

  〔组成〕:(1)倒叩草30克(2)鱼腥草15克(3)半枝莲15克(4)益母草15克(5)车前草15克(6)白茅根30克

(7)灯蕊草1克。

  〔主治〕:小儿急、慢性肾炎、肾病综合征、泌尿系感染。

  〔用法〕:每日一剂,水煎,二次分服。

  〔加减〕:〔五草汤〕不仅对小儿肾炎疗效卓著,而且对泌尿系感染及肾病综合征亦常收到满意的效果。如血尿严重,可加用女贞子10克、旱莲草15克,止血效果更佳。

12、谢昌仁(年8月生,主任医师、江苏省名老中医)

12-1、〔消渴方〕

  〔组成〕:(1)石膏20克(2)知母10克(3)甘草3克(4)沙参12克(5)麦冬10克(6)石斛12克(7)地黄12克(8)山药12克(9)茯苓12克(10)泽泻12克(11)花粉15克(12)内金6克

  〔主治〕:糖尿病、干燥综合征、尿崩症。

  〔用法〕:日一剂,水煎服。

13、胡翘武(年7月生,主任医师,安徽省名老中医)

13-1、〔阳和平喘汤〕

  〔组成〕:(1)熟地30克(2)淫羊藿20克(3)当归10克(4)麻黄6克(5)紫石英30克(6)肉桂3克(7)白芥子6克(8)鹿角片20克(9)五味子4克(10)桃仁10克(11)皂角3克

  〔主治〕:慢性气管炎、喘息性支气管炎、肺气肿之属肾督虚冷、痰瘀凝滞而致咳喘经久不已者。

  〔用法〕:日一剂,水煎分温两服。

  〔加减〕:

(1)阳虚及阴者,去肉桂,加山药20克、山茱萸10克。

(2)寒痰化热者,去白芥子,加葶苈子10克、泽漆15克。

(3)气急喘甚者,加苏子10克、沉香3克(后下)。

(4)大便秘结者,加肉苁蓉20克、紫菀20克。

(5)胃脘饱满,纳食不馨者,加砂仁6克、二芽各30克。

(6)痰浊消减者,去白芥子、皂角,加橘红10克、茯苓20克。

14、郑惠伯(年10月生于四川省奉节县永安镇,主任医师)

14-1、〔加味四妙勇安汤〕

  〔组成〕:(1)当归30克(2)玄参30克(3)银花30克(4)丹参30克(5)甘草30克

  〔主治〕:冠心病、胸痞气短、心痛、脉结代、能治疗肝区刺痛及肾绞痛。

  〔用法〕:水煎服,一日一剂。

  〔加减〕:冠心病:上方加毛冬青、太阳草,以扩张血管;(1)若兼气虚者,加黄耆、生脉散以补益心气。(2)若心血瘀阻甚者,加冠心二号以活血化瘀。

  病毒性心肌炎:上方加郁金、板蓝根、草河车以清热解毒活血。

  植物神经功能紊乱心律失常:上方配合〔甘麦大枣汤〕或〔百合知母汤〕,以养心安神、和中缓急。

14-2、〔加味二仙汤〕

  〔组成〕:(1)仙茅12克(2)仙灵脾15克(3)当归10克(4)知母10克(5)巴戟天12克(6)黄柏6克(7)枸杞子15克(8)五味子10克(9)菟丝子15克(10)覆盆子10克

  〔主治〕:功能性子宫出血,乳癖辨证属冲任不调者;血小板减少。

  〔用法〕:水煎服,分早晚两次服。

  〔加减〕:

1.功能性子宫出血:

(1)出血较多、血虚加阿胶、艾叶。

(2)血热加地榆、槐米、仙鹤草。

(3)血瘀加田七、丹参、益母草。

(4)血脱加红参、龙骨、山茱萸。

(5)脾气虚加黄耆、党参、白朮。

(6)冲任虚加鹿角胶、龟板胶。

(7)肾阳虚加鹿茸、附片。

(8)肾阴虚去知母、黄柏,加女贞子、旱莲草。

2.乳癖:乳癖属冲任不调者,可于上方配鹿角片粉2~4克,分2次药汤送服。

3.血小板减少:去知母、黄柏,加女贞子、旱莲草、黄耆、黄精。

15、陆芷青(年3月生,浙江中医学院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

15-1、

  ﹝组成﹞:(1)葶苈子12克。(2)炙苏子9克。(3)菜菔子9克。(4)白芥子2克。(5)苦杏仁9克。(6)浙贝母12克。(7)制半夏9克。(8)陈皮5克。(9)沉香5克(后下)(10)大生地12克。(11)当归5克。(12)紫丹参15克。

  ﹝主治﹞:肾虚失纳、痰饮停肺之咳喘。症见胸膈满闷、咳喘短气、痰多色白、苔白腻、脉沉细滑等。

  ﹝用法﹞:文火水煎,日1剂,分2次温服。

  ﹝加减﹞:

(1)畏寒肢冷,加肉桂。

(2)咳嗽甚者,加百部、前胡。

(3)咳痰黄稠去沉香、生地,加黄芩、焦山栀。

(4)咯痰不畅,加竹沥、瓜萎皮。

16、周信有(年2月生于山东牟平,甘肃中医学院教授)

16-1、

  ﹝组成﹞:(1)柴胡9克。(2)茵陈20克。(3)丹参20克。(4)莪朮15克。(5)党参15克。(6)炒白朮20克。(7)炙黄耆20克。(8)淫羊藿20克。(9)醋鳖甲30克。(10)五味子15克。(11)大腹皮20克。(12)猪茯苓各20克。(13)泽泻20克。(14)白芽根20克。

  ﹝主治﹞:肝硬化代偿失调所出现的水肿臌胀、肝脾肿大。

  ﹝用法﹞:水煎服,每日一剂,早中晚分三次服。

  ﹝加减﹞:

  肝病虚损严重,肝功障碍,絮浊试验、血清蛋白电泳试验异常,可加培补脾肾之品,白朮可增至40克,另加仙茅20克、女贞子20克、鹿角胶9克(烊化)。经验证明,重用扶正培本、补益脾肾之品,证候和肝功化验、免疫指标都能得到相应改善,说明扶正补虚是降絮浊和提高血清蛋白的关键。当然,虚与瘀是互为因果的,肝病虚损严重、抵抗力低下、微循环障碍,又能因虚致瘀,导致肝脾肿大,形成症积肿块。故在扶正补虚的同时尚须重用活血袪瘀之品。对此我们一般是轻重药并重,加重丹参、赤芍、莪朮等药之分量。补虚与袪瘀多是综合运用,不过有时有所侧重罢了。

17、刘云鹏(年生,30多岁即誉为湖北沙市八大名医之一,湖北中医学院兼职教授,擅长妇科)

17-1、

  ﹝组成﹞:(1)党参30克(2)炒白朮30克(3)炒扁豆9克(4)山药15克(5)熟地30克(6)山茱萸9克(7)炒杜仲9克(8)续断9克(9)桑寄生15克(10)炒白芍18克(11)炙甘草3克(12)枸杞子9克。

  ﹝主治﹞:滑胎(习惯性流产、腰痛、小腹累坠累痛、脉沉弱无力、舌质淡、或有齿痕、苔薄)。

  ﹝加减﹞:(1)若小腹下坠,加升麻9克、紫胡9克以升阳举陷。

(2)小腹掣痛或陈发性加剧者,白芍用至30克、甘草15克以缓急止痛。

(3)小腹胀痛,加枳实9克以理气止痛。

(4)胎动下血,加阿胶12克、旱莲草15克、棕榈炭9克以固冲止血。

(5)口干咽噪、舌红苔黄,去党参加太子参15克。

(6)或选用黄芩9克、麦冬12克、石斛12克、玄参12克,以养阴清热安胎。

(7)胸闷纳差,加砂仁9克、陈皮9克以芳香和胃。

(8)呕恶,选加竹茹9克、陈皮9克、生姜9克以和胃止呕。

(9)畏寒肢冷、少腹发凉,加肉桂6克、制附子9克以温阳暖胞。

18、张镜人(年6月生,医院主任医师,上海医科大学教授)

18-1、

  ﹝组成﹞:(1)柴胡6克(2)炒黄芩9克(3)炒白朮9克(4)香扁豆9克(5)炒白芍9克(6)炙甘草3克(7)苏梗6克(8)制香附9克(9)炙延胡9克(10)八月札15克(11)炒六曲6克(12)香谷芽12克。

  ﹝主治﹞:脘部涨满、疼痛、口苦、食欲减退、或伴嗳气泛酸、脉弦、细弦或濡细、舌苔薄黄腻或白腻、舌质编红。

  ﹝用法﹞:水煎,分二次,饮后一小时温服。

  ﹝加减﹞:

(1)疼痛较甚,加九香虫6克。

(2)胀满不已,加炒枳壳9克。

(3)胃脘灼热,加连翘9克(包),或炒知母9克

(4)嗳气,加旋覆花9克、代赭石15克。

(5)泛酸,瓦楞15克、海螵蛸15克。

(6)嘈杂,加炒山药9克。

(7)苔腻较厚,加陈佩梗9克。

(8)苔红苔剥,去苏梗,加川石斛9克。

(9)便溏,加焦楂炭9克。

(10)伴腹痛,再加炮姜炭5克、煨木香9克。

(11)便结,加全瓜萎15克、望江南9克。

(12)腹胀,加大腹皮9克

(13)X线示胃及十二指肠球部溃疡,加凤凰衣6克、芙蓉叶9克

(14)胃粘膜活检病理示肠腺化生,加白花蛇舌草30克。

(15)腺体萎缩,加丹参。

19、俞慎初(-2),福建福清人。福建中医学院教授,当代中医学家,中医医史学家,教育家,国家级中医药专家,中国百年百名中医临床学家、全国首批“继承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指导”老师。

19-1

  ﹝组成﹞:(1)蜜麻黄6克(2)光杏仁5克(3)炙甘草3克(4)紫苏子10克(5)白芥子6克(6)葶苈子6克(布包)(7)蜜款冬6克(8)蜜橘红5克(9)结茯苓10克(10)清半夏6克

  ﹝主治﹞:急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或轻度肺气肿。尤对风寒咳喘痰多者有较好的疗效。

  ﹝用法﹞:水煎服,每日一剂。

  ﹝加减﹞:

(1)若恶寒发热、鼻塞流涕、表证明显者,可酌加荆芥、防风、紫苏叶等。

(2)痰粘稠、咯吐不爽者,加桑白皮、浙贝母

(3)胸闷不舒者,加瓜萎、郁金。

(4)如痰黄之咳喘者,可加条黄芩、桑白皮、浙贝母等。

20、何炎燊(广东省名老中医,广东中医学院兼职教授)

20-1、〔加减清海丸〕

  〔组成〕:(1)熟地24克(2)淮山药12克(3)山萸肉12克(4)丹皮9克(5)北沙参15克(6)阿胶12克(7)麦冬12克(8)白朮9克(9)桑叶9克(10)白芍15克(11)石斛12克(12)龙骨24克(13)女贞子12克(14)旱莲草12克。

  〔主治〕:室女崩漏。

  〔用法〕:每日一剂,水煎分服。服至5~7剂后,崩块之热得减者,去桑叶、丹皮,加龟板、鳖甲、牡蛎。愈后每月经前服4~5剂,病根可除。

21、董漱六(年生,江苏省丹阳市云阳镇人。医院主任医师)

21-1〔麻杏射胆汤〕

  〔组成〕:(1)净麻黄5克(2)大杏仁10克(3)嫩射干9克(4)玉桔梗6克(5)炒苏子9克(6)净蝉衣4.5克(7)炒僵蚕9克(8)制半夏9克(9)广陈皮4.5克(10)生甘草4.5克(11)鹅管石12克(缎、杵)(12)江枳实6克(13)指胆星6克。

  〔主治〕:支气管哮喘、慢性气管炎急性发作期。症见咳嗽痰多、咯吐不爽、胸闷气急、喉痒作呛有哮鸣音,夜间不得平卧,乳蛾肿胀、苔薄白腻、脉浮滑数。中医辨证为风寒客肺、痰浊内阻、肺气失于宣降者。

  〔用法〕:根据药剂大小,先将冷水浸过药面,约半小时再加水少许,煎沸后再煎10分钟左右,头煎取汁一碗,接着加水煎熬二煎,取汁大半碗,把头煎、二煎药汁一同灌入热水瓶内,分2次顿服。如小儿可分3-4次服,当天服完。

  〔加减〕:本方为急性支气管炎慢性喘息性气管伴有肺气肿等疾病的有效方剂。

(1)如有口渴烦燥、痰粘、舌红苔黄者,上方可去半夏、陈皮,加石膏30克、知母12克、贝母12克。(2)如形寒肢冷无汗、痰白呈泡沫状、舌苔白滑者,可去蝉衣、僵蚕、桔梗,加桂枝4.5克、细辛3克、干姜2.4克。

(3)如咽红乳蛾肿痛、痰稠、舌红脉数者,可去半夏、陈皮,加银花9克、连翘9克、炒牛蒡子12克、生麻黄改用水炙麻黄5克。

(4)如溲黄便秘舌红者,可去桔梗、甘草,加黄芩9克、桑白皮12克。生麻黄改用蜜炙麻黄5克,制半夏改用竹沥、半夏9克,广陈皮改用广橘络5克。

(5)如咳喘气逆、腹胀胁痛者,去桔梗、甘草,加菜菔子9克、白芥子9克。

(6)如脘腹痞胀、口粘纳差、苔白腻者,去蝉衣、僵蚕,加厚朴4.5克、焦六曲12克。

(7)如有头胀头痛、鼻塞多涕者,可去半夏、陈皮,加辛夷9克、苍耳子9克。

22、李振华(年生,河南省文安县人,出身中医世家,医院技术顾问)

22-1〔香砂温中汤〕

  〔组成〕:(1)党参12克(2)白朮10克(3)茯苓15克(4)陈皮10克(5)半夏10克(6)木香6克(7)砂仁8克(8)厚朴10克(9)干姜10克(10)川芎10克(11)丁香5克(12)炙甘草3克

  〔主治〕:适用于浅表性胃炎、萎缩性胃炎、返流性胃炎、十二指肠球炎等病。症见胃脘隐痛、喜暖喜按、遇冷加重、腹胀纳差、暧气泛吐清水、大便溏薄、倦怠乏力、神疲懒言、畏寒肢冷、形体消瘦、舌质淡、舌体胖大、苔薄白、脉沉细无力等,中医辨证属于脾胃气虚、阳虚者。

  〔用法〕:日一剂,水煎分早晚两次服。

  〔加减〕:(1)兼肝郁甚者,加香附10克、乌药10克。

(2)兼血瘀,加丹参15克、元胡10克。

(3)湿盛泄泻者,加薏仁30克、泽泻10克、桂枝5克。

(4)湿阻呕恶者,加苍朮10克、藿香15克。

(5)食滞不化者,加焦山楂、神曲、麦芽各12克。

(6)阻虚甚者,加制附子10克。

(7)气虚甚者,加黄耆15~30克。

23、娄多峰(年3月生,河南省原阳县祝楼村人,出身中医世家,河南省中医学院骨伤科教授、主任医师)

23-1〔化瘀通痹汤〕

  〔组成〕:(1)当归18克(2)丹参30克(3)鸡血藤21克(4)制乳香9克(5)制没药9克(6)香附12克(7)延索胡12克(8)透骨草30克。

  〔主治〕:瘀血痹症(损伤后遗症、网球肘、肩凝症等)。

  〔用法〕:日一剂,水煎服。

  〔加减〕:(1)偏寒者,加桂枝、细辛、制川草乌。

(2)偏热者,加败酱、丹皮。

(3)气虚者,加黄耆。

(4)久痹骨节肿大变形者,加穿山甲、全虫、乌梢蛇。

24、何任(年1月11日生,浙江省杭州市人,浙江中医学院教授、院长)

24-1〔补益冲任汤〕

  〔组成〕:(1)小茴香3克(2)炒当归9克(3)鹿角霜6克(4)女贞子12克(5)沙菀蒺藜9克(6)党参15克(7)淡苁蓉9克(8)补骨脂12克(9)淡竹茹15克(10)紫石英12克(11)枸杞子9克(12)旱莲草9克。

  〔主治〕:崩漏久治不愈(包括经西医妇科诊断为功能性子宫出血,或人流后出血量多如崩或淋漓不净,或疑似子宫内膜异位致崩等)。

  〔用法〕:崩漏一般以塞流止血为多,摄止以后,即服本汤以补益冲任,以覆其正,连服一、二个月,每日煎服一剂,崩漏即不再覆作。

25、盛国荣(年11月25日生,福建省南安县诗山村人,出身中医世家,福建中医学院教授、厦门大学海外教育学院名誉校长、兼职教授)

25-1〔资肾益气汤〕

  〔组成〕:(1)生晒参10克(药汤炖)(2)黄耆30克(3)车前子20克(4)茯苓皮30克(5)杜仲20克(6)地骨皮15克(7)泽泻15克。

  〔主治〕:慢性肾炎,神疲倦怠、腰酸腿软、四肢轻度浮肿、小便短赤、大便时溏时秘、口干而喜饮、舌质淡有齿痕、脉沉细等。

  〔用法〕:日一剂,文火久煎,分温服。

  〔加减〕:

(1)脾虚气滞、全身浮肿明显者,加川花椒10克、生姜皮3片、另以玉米须60克、水3大碗先煎,去渣将汤分2次煎上药。

(2)肾虚水泛、面浮身肿,按之没指,乃肾阳不化,加肉桂3克、漂川附子10克、破故纸8克、桑螵蛸8克。

(3)瘀血阻络、水肿久留、面色暗滞、舌质紫暗者,加生蒲黄10克、五灵脂10克、红花5克、益母草10克。

(4)脾虚失运、食欲不振、脘腹胀满、舌淡苔白腻者,加白朮15克、砂仁10克、陈皮10克。

(5)肾衰水泛、头目眩晕、恶心呕吐者,加吴茱萸8克、半夏8克、陈皮8克、代赭石20克。

(6)若出现尿毒症者,可配合〔宁元散〕。

(7)如血压升高、头晕脑胀、手指蠕动、面色潮红、舌干咽噪、烦燥不眠,属于阴虚阳亢者,加夏枯草15克、炒枣仁30克、龟板20克、地龙干20克、天麻10克。

(8)如邪毒内闭,用〔安宫牛黄丸〕,每日服一粒,日服2次,羚羊角尖磨温开水,每日服2克,日服2-3次。中医治疗慢性肾炎,因症状不同治法亦异,主要以辨证论治,随症加减,因势利寻,急则治标,缓则治本,或标本兼治。善后可用〔安肾汤〕以资巩固。

26、姚子扬(生于年,山东省临沂市人。系中医世家的五世中医,医院主任中医师)

26-1〔安神达郁汤〕

  〔组成〕:(1)炒枣仁30克(2)合欢花15克(3)龙牡各20克(4)炒栀子15克(5)郁金12克(6)夏枯草10克(7)柴胡10克(8)佛手柑10克(9)炒白芍12克(10)川芎10克(11)甘草6克。

  〔主治〕:郁证(胃肠神经官能症,植物神经功能紊乱,精神抑郁症)久治不愈者。

  〔用法〕:

  水煎毫升,早晚分服,每日一剂。患者就诊时,先作思想安慰工作,服上药1-2剂有效时,停药2-3日。再服2剂。再停,再服。不要连服。1个月为一疗程。

  〔加减〕:(1)舌尖红、心烦重者,加黄连10克。(2)胃气上逆、有痰者,加半夏10克。

26-2〔瓜萎泻心汤〕

  〔组成〕:(1)瓜萎30~60克(2)制南星10克(3)姜半夏10克(4)黄连6~10克(5)栀子15克(6)枳实15克(7)竹沥10毫升(兑入)(8)橘红10克(9)柴胡10克(10)大黄10克(11)菖蒲10克(12)郁金12克(13)白芍15克

(14)甘草3克。

  〔主治〕:精神分裂症、烦燥不安、多语善疑、或哭笑无常、夜不安寐、或尿黄便秘、舌红苔黄、脉弦数或滑数。

  〔用法〕:日一剂,水煎,分2次温服。

  〔加减〕:(1)躁狂不安、便秘者,加礞石10~15克。(2)失眠重者,加朱砂研细冲服1克(3)口渴喜饮者,加知母15克。

27、查玉明(回族,年2月10日生于辽宁省新民县大民屯镇,辽宁省中医研究院主任中医师)

27-1〔宣导通闭汤〕

  〔组成〕:(1)黄耆15克(2)车前子30克(3)甘草20克(4)升麻7.5克(5)怀牛膝25克(6)淫羊藿15克(7)滑石25克。

  〔主治〕:老年前列腺肥大。

  〔用法〕:每剂药煎4次,头煎药用水浸泡半小时后煎煮,首煎沸后,慢火煎30分钟,二煎沸后20分钟,每次煎成毫升。两次混合一起,分两次,早晚餐后1小时服用。

  〔加减〕:凡症见小腹坠胀,时欲小便而不得出,或量少而不爽利,或小便不能控制,时有夜间遗尿,神疲倦怠等可选用本方。(1)若大便秘结者,加肉苁蓉20克。(2)尿道涩痛者,加蒲公英25克、木通10克。(3)咳喘者,加杏仁5克、细辛5克。

28、赵棻(满族,年9月16日生于福建省福州市,福建中医学院教授、副院长)

28-1〔健运麦谷芽汤〕

  〔组成〕(1)麦芽30克(2)谷芽30克(3)鸡内金15克(4)山药15克(5)党参10克(6)甘草5克

  〔主治〕慢性胃炎。临床凡见内伤或外感而致脾胃健运不及,腑脏功能低下者,均可配伍对症药应用,单用能增进食欲。此外,大病久病之后胃气受伤,食纳不香者也可灵活随症应用。

  〔用法〕加清水超过药面一寸(指一般药罐)浸泡1小时,然后置火上煎熬,沸后继沸5分钟即可,不宜久煎。

  〔加减〕(1)如伤风感冒者,加〔香苏饮〕合用。(2)伤风咳嗽者,加〔三拗汤〕合用。(3)脘腹胀满,大便溏薄者,加〔平胃散〕合用。如此类推,但无论成人、儿童,麦谷芽用量不宜减少。

29、何天祥(蒙古族,年生于四川省成都市,四川省舞蹈损伤研究所所长,中医伤科和正骨专家,美国洛杉矶中国传统文化研究院客座教授,被国内外誉为“东方艺术医学的开拓者”。

29-1〔活血养骨汤〕

  〔组成〕(1)当归10克(2)延胡索10克(3)陈皮10克(4)郁金10克(5)独活15克(6)白芷10克(7)肉桂10克(8)骨碎补15克(9)续断10克(10)狗脊15克(11)怀牛膝6克(12)透骨草10克

  〔主治〕股骨头骨骨后无菌性坏死症。

  〔用法〕

  上药可煎汤内服,每日1剂,早晚服。亦可共碾为药末炼蜜为丸,每丸重10克,日服3丸。可再加乳香6克、没药6克共研细末,用白酒调外敷于痛处。

  〔加减〕(1)若气血凝滞者,可酌加土鳖、血竭。(2)寒湿较重者,可加苍朮、威灵仙。(3)病程日久,体质虚弱者,可加黄耆、白朮、紫河车,以健脾袪湿,补益气血。

30、周炳文(江西省吉安人,生于年春,主任中医师,江西省名中医)

30-1〔加味益脾镇惊散〕

  〔组成〕(1)党参9克(2)白朮5克(3)茯苓6克(4)甘草3克(5)钩藤5克(6)朱砂0.3克(7)琥珀1克

  〔主治〕惊吓泄泻。症见惊惕不宁,睡中时惊醒,泄泻粪便如水或粪青如苔,目珠淡蓝,指纹淡红,或青色。

  〔用法〕每日1剂,水煎服用。

  〔加减〕惊泻是婴幼儿泄泻中的一个类型,惊泻粪青如苔,泻色青,发热有味,睡卧不安,大便日行四、五次,多则十余次,平素胆怯易惊,寐时多汗、胃纳欠佳、紫纹多淡红,若调治不当,往往缠绵难愈。本方宜于以上诸症治疗,如兼肠热食滞,腹胀,大便次数无度,粘如胶、矢气者,加黄连、木香、砂仁、焦三仙、陈米。另外还要强调饮食忌口,饮食需择清淡易消化之品,忌食生冷瓜肉,肥甘厚味。

31、蒋文照(年10月2日生浙江省嘉善县人,浙江省名老中医,浙江中医学院主任医师、教授)

31-1〔耆萸仲柏汤〕

  〔组成〕(1)黄耆15克(2)山茱萸9克(3)杜仲12克(4)黄柏6克(5)白茅根12克(6)茯苓15克(7)牡蛎20克

(8)金樱子12克

  〔主治〕慢性肾炎、肾病综合征而表现腰酸体瘦,舌质淡红胖嫩,苔腻,脉沉细弦,蛋白尿者。

  〔用法〕1日1剂,清水煎,上下午各服一次。

  〔加减〕(1)体虚易于感冒者,加党参12克、炒白朮9克。(2)水肿未消、小短少者,茯苓改为用皮,加大腹皮9克、车前草10克、薏苡仁20克。(3)口干烘热者,加生地15克、麦冬9克、炒知母9克、菟丝子12克。(4)尿赤而见红细胞者,加大小蓟各12克、阿胶珠9克。

32(贺普仁,河北省徐水县人,医院教授、针灸科主任)

32-1〔针刺治漏肩风方〕

(一)穴位:条口(患侧)

  功能:袪风散寒,通调经络。

  主治:肩周炎之轻症。症见:近期发病,以肩部轻微疼痛,逐渐加重,或局部发凉以及肩部沉重不适等。有的患者出现上肢活动受限,抬举轻微困难。

  操作:用3寸28号针,单手快速进针,针向承山,直刺2寸多,用平补平泻手法,得气后出针,10次为一疗程。

(二)穴位:条口,肩部阿是穴。

  功能:温经补气,袪邪通络。

  主治:肩周炎之重症。症见:发病大多三个月以上,肩部疼痛剧烈,入夜为甚,局部压痛明显,并有凉感,得温则稍缓,肩部各方向运动均受限,穿衣、梳头、系裤带都困难。

  操作:条口操作同轻症,局部阿是穴用中号火针点刺。隔一日或二日1次,10次为一疗程,5~10个疗程可愈。

(三)穴名:膏盲(患侧),局部阿是穴。

  功能:扶正袪虚,兼以通经活络。

  主治:肩周炎之顽症。症见:发病多在半年以上,肩痛连绵不已,肩臂沉重,活动受限,不能高举,局部畏寒怕凉,多数伴全身乏力、气短、食欲不振等。

  操作:用3寸29号毫针,从患侧膏盲穴进针,沿肩胛骨后侧缘向肩部平刺,使肩周产生酸麻胀感。留针30分钟,局部阿是穴火针点刺,隔二日一次,15天为一疗程,一般要治疗5~10个疗程。

33、陈景河(年妦辽宁省锦县,黑龙医院院长、名誉院长,主任医师,黑龙江中医学院兼职教授)

33-1〔消瘀散结汤〕

  〔组成〕(1)鹿角20克(2)浙贝母15克(3)瓜萎20克(4)乳香20克(5)没药20克(6)香橼20克(7)白芍30克(8)甘草10克(9)牡蛎15克(无鹿角可用鹿角霜代之)

  〔主治〕乳核肿痛,或渗乳汁,或乳汁中带血者。

  〔用法〕将药收入容器内,加温水浸泡一小时,即行煎煮,剩药液毫升为宜,煎两次,将药液混合一起,分两次服之。

  〔加减运用〕(1)若口干燥、心下满者,为肝脾气逆化热伤阴,宜重用瓜萎至50克,甘凉润燥,清热而袪满,加青果5克,平肝开胃而化瘀。(2)乳腺肿胀痛甚者,加川芎10克、郁金10克,利用其气香串,同香橼舒解气机,同乳、没活血化瘀而止痛,并外用木香克、鲜生地克捣成泥状为饼,敷在局部。(3)若舌苔白腻、不欲食者,为脾虚浊湿不化,加白朮10克,健脾燥湿,鸡内金3克,启脾胃消化之力,又善解脾气郁结。(4)若硬结不消,宜加甲珠10克,取其穿透破结之力,助软坚散结之药消坚止痛。(5)若用此方治疗急性乳腺炎,红肿痛甚有寒热者,加柴胡15克、黄连15克、蒲公英50克。

34、赵思俭(年生于天津市,少时师从津门名医周雅南、李仲甫学医,天医院教授)

34-1〔老人便秘方〕

  〔组成〕(1)黄耆30克(2)银花20克(3)威灵仙10-20克(4)白芍20克(5)麻仁20克(6)肉苁蓉20克(7)厚朴3-10克(8)当归20克(9)酒大黄3-10克

  〔主治〕老年虚证便秘。

  〔用法〕水煎服,1日1剂,酒大黄不后下,此方可连服,俟大便调顺再停药。

  〔加减〕大便连日得畅,可减免酒大黄。(1)便燥严重,加元明粉3-5克冲入。(2)气虚重,加党参20克。(3)腹胀重,加木香10克。(4)腰腿酸软,加杜仲10克、牛膝10-15克。

黄氏药茶提示您:请勿滥用抗生素,否则关键时刻无药可医、无药可用!平时多注重保健,身体不舒服尽快服用中药茶。

传递正能量分享人生智慧!更多健康咨询请登陆







































小孩得白癜风怎么治疗
白癜风会传染吗

转载请注明:http://www.jwexm.com/bzzs/669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