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患者,男性。自行咳痰困难,使用吸引器为患者进行吸痰时,正确的做法是
A.操作者站在患者头侧,协助患者抬颈,使头后仰
B.—手捏导管末端,一手持吸痰导管头端插入患者口腔
C.尽早为昏迷患者行气管切开,方便呼吸道管理
D.气管切开者应先吸口、鼻腔,再吸气管套管处分泌物
E.吸痰过程中随时观察呼吸改变
答案:E
解析:在吸痰过程中护士站在患者一侧,一手将吸痰导管末端折叠,一手用无菌镊持导管前端插入患者口中;气管切开患者严格无菌操作,先吸气管套管处分泌物,再吸口鼻腔;在吸痰过程中密切观察吸痰前后呼吸频率的改变是非常重要的。
2.不需使用保护具的患者是
A.视力障碍者
B.高热躁动者
C.意识不清者
D.输液时的婴儿
E.谵妄者
答案:A
解析:意识不清、高热躁动及谵妄者因其意识不清,为防止患者坠床、撞伤等意外发生应使用保护具;婴儿进行输液时使用保护具是为防止患儿自行拔除输液针头,保证输液的正常进行;视力障碍患者意识清楚,无需使用保护具。
3.腹部禁用冷是为了防止
A.心率减慢
B.心律失常
C.体温骤降
D.冻伤
E.引起腹泻
答案:E
解析:实记题
4.患者,男性,50岁。因急性心肌梗死而住院治疗,住院病情不稳定,需警惕室颤发生的心律失常是
A.心房颤动
B.短阵室性心动过速
C.室上性心动过速
D.窦性心动过缓
E.I度房室传导阻滞
答案:B
解析: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容易出现各种心律失常,尤其是室性期前收缩,如室性苌前收缩频发,成对出现或呈短阵室性心动过速,呈多源性或落在前一心搏的易损期时.常为室颤动的先兆。
5.患者,女性,36岁。转移性右下腹痛5小时,伴恶心、呕吐。查体:体温39℃,精神萎靡,腹硬,麦氏点有固定压痛,需急诊手术治疗。平车转送患者中不正确的操作是
A.固定输液针头,保证液体通畅
B.上坡时,护士应位于坡下防止平车下滑
C.患者头部卧于护士推车的一侧
D.下坡时,使患者头部位于坡下防止坠车
E.进入手术间时护士在前,用身体顶开房门
答案:D
解析:平车运送要点:①患者头部应卧于大轮端:②护士站在患者头侧,便于观察病情:③平车上、下坡时,病人的头部应在高处:④妥善固定导管,保持引流管及输液管通畅;⑤运送骨折患者,应垫木板,并将骨折部位固定好:⑥进出房门时,应先将门打开:⑦冬季注意为患者保暖。
6.输液引起肺水肿的典型症状是
A.心悸、烦躁不安
B.胸闷、咳嗽
C.发绀、胸闷
D.面色苍白、血压下降
E.呼吸困难、咳粉红色痰
答案:E
解析:由于输液速度过快,在短时间内输入液体量过多,导致循环血量急剧增加,心脏负荷过重,从而出现呼吸困难,感到胸闷、气促,咳嗽、咯粉红色泡沫样痰。粉红色泡沫痰是急性肺水肿的典型表现
7.患者,男性,78岁。因上呼吸道感染诱发慢性阻塞性肺病急性发作,入院后给予抗感染、平喘、祛痰治疗,输液总量为ml,计划5小时输完,输液器滴系数为15,每分钟滴数为
A.30滴
B.35滴
C.40滴
D.45滴
E.50滴
答案:C
解析:根据公式:每分钟滴数=液体总量(ml)×滴系数/输液时间(分钟)可计算得出。
8.患者,女性,50岁,体温持续39℃以上。护士遵医嘱给予生理盐水大量不保留灌肠。会影响降温效果的操作是
A.灌肠液ml,液温35℃
B.插管深度7~10cm
C.为患者置左侧卧位
D.液面距肛门40cm
E.嘱患者5~10分钟后排便
答案:A
解析:降温用灌肠液,以28~32℃为宜,中暑用灌肠液以4℃最佳。
9.患者,女性,43岁。中暑,体温41.5℃,遵医嘱灌肠为患者降温,正确的做法是
A.选用0.1%~0.2%肥皂水
B.用4℃的0.9%氯化钠溶液
C.灌肠液量每次<ml
D.灌肠时患者取右侧卧位
E.灌肠后患者保留1小时排便
答案:B
解析:中暑患者应用4℃冰盐水作大量不保留灌肠。
10.护士在准备注射用物时发现治疗盘内有一些碘渍,除去碘渍宜选用的溶液是
A.乙醇
B.安尔碘液
C.戊二醛溶液
D.过氧乙酸
E.苯扎溴铵
答案:A
解析:碘酊是含碘的乙醇溶液,不溶于水,溶于乙醇,因此可用乙醇脱碘:碘伏和安尔碘可溶于水,使用后不需脱碘。
长
按
关
注
星恒教育
繁星变幻,智慧永恒
赞赏
热点文章
最近更新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