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中原大健康论坛
患者情况:
崔某某,男,60岁
主诉:
持续性胸闷、胸痛1小时
现病史:
入院前2小时休息状态下突发胸闷、胸痛,呈压榨样痛,位于心前区,伴大汗、左肩背部疼痛,全身乏力,家属急打送至我院
既往史:
既往患高血压病史8年,最高血压不详、自诉血压控制尚可
家族史:
否认相关家族遗传性疾病史
查体:
体温36.5℃,脉搏75次/分,呼吸24次/分,血压/99mmHg,
血氧饱和度:99%,双肺呼吸音正常,未闻及干湿性啰音,心脏相对浊音界正常,心率75次/分,心音正常、无杂音,无心包摩擦音、腹无异常、双下肢无水肿
辅助检查:
心电图:窦性心律、一度房室传导阻滞室性期前收缩三联律急性下壁心肌损伤,广泛前壁ST-T改变
急性心肌梗死全定量:无明显升高,
入院后30分钟(溶栓前)
初步诊断:
1.冠心病急性心肌梗死心功能I级
2.高血压病
静脉溶栓治疗:
重组人尿激酶原,一次用量50mg。先将20mg(4支)注射用重组人尿激酶原用10ml生理盐水溶解后,3分钟内静脉推注完毕,其余30mg(6支)溶于90ml生理盐水,30分钟内静脉滴注完毕。
溶栓后效果:
症状:30分钟后患者胸痛明显减轻,心电图ST段较前明显回落
静脉溶栓后32分钟心电图
溶栓前后心电图对比变化
再灌注心律失常
电复律后
溶栓后8小时行冠脉造影检查
RCA行PCI治疗反思:
研究发现,不能及时行直接pci的患者,选择院前溶栓治疗与直接pci效果相当。及时再灌注治疗对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的益处众所周知,临床研究表明直接PCI在减少死亡率方面优于溶栓,因此,直接PCI作为再灌注治疗优选方案。
现行指南推荐,针对就诊于无PCI医院,不能及时行直接PCI的患者,考虑溶栓治疗(I类推荐,A级证据)。
年STEMI溶栓治疗指南指出:
溶栓只是STEMI再灌注治疗的开始而不是结束,溶栓后3~24小时内应及时转运至上级PCI医院行冠状动脉造影或PCI,以进一步评价血管再通与心肌灌注水平,对溶栓开通血管效果欠佳的STEMI患者及时行PCI,以期进一步确认、补救、完善和巩固STEMI再灌注治疗的效果。早期溶栓结合PCI既可把握早期再灌注时间,又可巩固、完善溶栓后的再通效果。
STEMI早期并无典型ST段单向曲线型抬高及Q波形成,仅见T波增宽增高等超急损伤期改变和对应导联的镜像性改变;另外,STEMI发病2小时内心肌坏死标志物可不升高,故早期STEMI诊断治疗不必等待心肌坏死标志物的升高、不必等待心电图呈典型ST段单向曲线型抬高及病理性Q波形成(即“三不等”),可主要依据梗死性心绞痛特点及心电图T波增宽增高、ST-T融合抬高作出STEMI的早期诊断。
总结:
1、医院情况:
有导管室,但不能开展急诊PCI,医院转诊时间长。所以我们采取的措施是:看发病的时间、看病人家属的意见,立即谈话,讲清急诊分秒必争的重要性,可采取:①立即溶栓②急诊转院介入③溶栓后再冠脉造影。
2、入院溶栓要尽快!人到位,医护合作,药品常备科室,除颤仪在床旁,白班第一时间呼叫上级医师,夜班第一时间呼叫备班大夫。两个大夫配合,一人专职床旁监护,负责各个措施落实到位,除颤仪处于备用状态,做好随时抢救的准备。
3、入院后溶栓前立即规范的抗血小板聚集、抗凝,镇静、镇痛、补液(部分患者可自溶)。
4、再通最早指征:出现各种心律失常,频发室早,短阵室速,房颤,下壁梗死时出现窦性心动过缓,房室传导阻滞。随之症状缓解,多在用药后半小时到1小时之间再通,最快在用药后10余分钟。
5、溶栓药物的选择、疗效、并发症:
①最近3年用瑞替普酶溶栓,共溶栓56例,再通率94%。(年溶17例,1例发病时间长,年龄大,入院时已休克,很快死亡,除牙龈出血外,无严重并发症),年头皮血肿一例,追问病史病人入院前发病时晕厥摔倒外伤,溶栓后外伤处突然血肿,经局部压迫好转。做脑CT脑干少量出血。年消化道大出血1例,经抢救痊愈,胃镜正常;年脑出血1例,后果死亡。
脑出血发生率3.57%。再通率高,就怕出血!
②在用尿激酶原(普佑克)溶栓,溶栓11例全部再通,一例再通后又闭塞,行急诊PCI治疗,仅一例有轻微牙龈出血。无其他并发症。据统计普佑克脑出血率0.28%
赞赏
热点文章
最近更新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