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的西北地区,物产资源较为匮乏,因为暴晒得厉害,普通农作物和许多蔬菜瓜果难以存活,使得当地人另寻出路,用自己勤劳的双手创造出独具特色的西北饮食文化。搅团,正是西北饮食文化中极为重要的一部分。
什么是搅团?顾名思义,将食材搅拌成一团糊状物。这是西北地区一道特色的传统美食,也被称为西北第一碳水硬通货,在陕西、甘肃、宁夏等地,都能看到制作搅团的街头小店。
不同地区制作搅团的原材料不同,最常见的是玉米面粉,还有荞麦面粉、小麦面粉,最好吃的应该是土豆搅团,因为西北地区产出的土豆质量好,淀粉含量较高,做出来的搅团自带土豆的清香。
大约在60-70年代的时候,搅团是西北农民家的救命饭。物资匮乏,能够收获的仅仅是一些荞麦、一些土豆,做成搅团后就成了日常主食,饱腹感强,不花什么钱,英雌被称为“碳水硬通货”是名副其实。
虽然在西北地区的朋友看来,搅团既能当饭也能当菜,一碗就能填饱肚子,但对外地人看来,搅团仅仅是尝一口就会放下的食物,不少人尝过搅团,最大的感想就是口感好像浆糊,吃的是浆水的味道。
而搅团在西北地区,也被默认是难登大雅之堂的主食,餐厅、饭店很难看到它,街头小店倒是有专门做搅团的店,或是自家拿出器具来,把荞麦面粉倒进烧热的锅,一边加水一边使劲搅动,最后搅成一大坨熟了的面团,倒上调味汁即可。
甘肃的土豆搅团,也被称为洋芋搅团(当地人把土豆叫做洋芋),应该是搅团中最好吃的一种,因为甘肃的土豆淀粉含量实在太高了,绵密柔软的土豆成为甘肃人世世代代最喜爱的食材,用洋芋做的搅团也称为当地最有名的小吃。
土豆搅团,也是所有搅团中最难做的一种,和荞麦搅团、小麦搅团不同的是,土豆搅团要把熟土豆的质地捶打成如同芝士般能拉丝的质感,当地有谚语“要想搅团好,少不了三百六十搅”,土豆要经过千锤百炼才能变成搅团。
而且做土豆搅团特别“费人”,最起码也要有两个人,一个负责把煮好的土豆放进石臼里,一个负责拿木槌反复敲打,费时费力,如果搅团做得多,还要好几个人换着打,直到木槌粘着土豆直接提起,能拉丝的状态,就说明好了。
搅团能热吃,也能冷吃,每家每户的味道不一样,主要吃的是酸浆水的味道。酸辣可口是最基础的味道,喜欢吃辣的人多加辣油,喜欢吃酸的人多放酸菜。冷吃是先做好搅团再加浆水,热吃是先煮汤,然后把搅团切成小块放汤里烧开吃。
如果把搅团放在漏勺里,压出一条一条蝌蚪似的形状,那叫粉鱼儿,也叫漏鱼儿,比直接吃搅团更容易让人接受,因为这粉鱼儿吃起来口感不至于太像浆糊,能合着酸汤一起送入口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