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央视新闻微博客户端报道:
截至2月4日24时,国家卫生健康委收到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累计报告确诊病例例(海南省核减1例),现有重症病例例,累计死亡病例例,累计治愈出院病例例(海南省、湖北省各核减1例),现有疑似病例例。
目前累计追踪到密切接触者人,当日解除医学观察人,现有人正在接受医学观察。
累计收到港澳台地区通报确诊病例39例:
香港特别行政区18例(死亡1例),澳门特别行政区10例,台湾地区11例。
特此梳理一下武汉新型冠状病毒疫情时间线如下,特别说明,本文无任何倾向,所有的信息均可在公开发表的报道中找到,只是想把脉络梳理清楚,如有侵权,请联系我删除:
年12月1日
首例感染新型冠状病毒的患者出现症状,未接触华南海鲜市场,其家人也未出现发热和呼吸道症状。
来源:年1月24日《柳叶刀》发医院副院长黄朝林等人撰写的“新型冠状病毒感染患者的临床特点”的论文,详见参考[1]。
结论:由于病症有潜伏期,年11月份可能已经有人感染。
年12月10日
与华南海鲜市场有关系的第一例患者出现症状。
来源详见参考[1]。
年12月15日
有华南海鲜市场暴露史的病例集中出现。来源详见参考[1]。
年12月26日
医院附近小区的一对老两口因发烧、咳嗽看病,拍出来的胸部CT片,却呈现出与其他病毒性肺炎完全不同的改变。医院呼吸与重症医学科主任张继先让老两口叫来他们的儿子做检查,儿子没有任何症状,但CT一照,肺上也有那种表现了。
这一天,还来了一位华南海鲜市场的商户,一样的发烧、咳嗽,一样的肺部表现。
“一般来说,一家来看病,只会有一个病人,不会三口同时得一样的病,除非是传染病。”
张继先给这些病人做了甲流、乙流、合胞病毒、腺病毒、鼻病毒、衣原体、支原体等与流感相关的检查,病人全部呈阴性,从而排除了流感。
来源详见参考[2]。
年12月27日
张继先把这四个人的情况向业务院长夏文广、医院院感办和医务部作了汇报,医院立即上报给江汉区疾控中心。
来源详见参考[2]
年12月28、29日两天
医院门诊又陆陆续续收治了3位同样来自华南海鲜市场的病人,这一下就有7个一样的病人了。
这是我们从来没有见到过的病,同样来自华南海鲜市场的有4个病人了。
“这肯定有问题”,张继先判断。
7个病人,症状和肺部表现一致,只是轻重有区别。张继先敏锐地意识到情况不对,医院进行了报告,医院召开多部门会诊。
12月29日下午一点,分管院长夏文广召集了呼吸科、院感办、心血管、ICU、放射、药学、临床检验、感染、医务部的十名专家,大家对这7个病例进行了逐一讨论,影像学特殊,全身症状明显,实验室检查肌酶、肝酶都有变化。
专家们一致认为,这种情况确实不正常,要引起高度重视。追问到还有两例类似病史患者,医院、医院去治疗,留下来的地址也是华南海鲜市场后,夏文广副院长立即决定:直接向省、市卫健委的疾控处报告。
12月29日是星期天,省、市卫健委疾控处接到报告后快速反应,指示武汉市疾控中心、医院和江汉区疾控中心,医院,开始流行病学调查。
傍晚,武汉医院——武汉市医院业务副院长黄朝林和ICU主任吴文娟医院,逐一查看了这7个病人,接走了6位病人,其中轻症三位、重症三位。
那一家三口的儿子坚决不去医院,留在张继先这里继续治疗,年元月7日病愈出院。张继先接受采访时坚定地说,疫情发现越早越有利于控制。“我们现在感觉自己做对了!”
来源详见参考[2].
年12月30日
多份由当地卫生部门发出、有关“不明原因肺炎”的文件在网上疯传,官方向媒体证实文件属实,但还有待查证[3]。流传的红头文件宣称,武汉卫健委要求武汉医疗机构统计清查近一周接诊过的不明原因肺炎病人。
这说明,武汉医疗机构出现了多例的不明原因肺炎病人,但具体数量未知。
同一天,医院医生李文亮看到一份病人的检测报告,显示检出SARS冠状病毒高置信度阳性指标,出于提醒同为临床医生的同学注意防护的角度,下午,李文亮在同学群中发布关于华南海鲜市场疫情的信息,在群里发布消息说“确诊了7例SARS”。据媒体报道,当时有3个医学交流群发布相关的消息,群名分别是:武汉大学临床04级群、协和红会神内、肿瘤中心[4]。
据《中国新闻周刊》发表的《武汉之憾:黄金防控期是如何错过的?》[5]介绍,医院医生李文亮听同事说,急诊科隔离了7名来自于华南海鲜市场的SARS病人。当天下午5点多,他在大学同学群里发了这一消息,又解释说,“SARS的表述不太准确,应该是冠状病毒,具体分型还有待确认”,让大家加强防范,并强调不要外传。然而,这张“华南海鲜市场确诊7例SARS”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