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发展脉络学说,开启血管病防治新时代,

文章来源:窦性心动过缓   发布时间:2020-9-18 15:37:25   点击数:
  北京看白癜风效果好专科 http://m.39.net/pf/a_4781483.html
年10月0日,由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血管脉络病专业委员会主办的第六届中西医结合血管病学大会在成都召开,来自全国的中医、中西医专家学者余人参会,针对血管病变防治的最新进展和成果开展广泛学术交流。大会设主论坛及心血管病论坛、脑血管病论坛、糖尿病论坛三个分论坛,并在全国开设数百个视频分会场,近万名一线临床医师通过视频会议、新媒体平台共同见证了血管病学领域取得的丰硕成果。

学界知名专家云集会议现场

四川省中医药管理局杨正春副局长在开幕式致辞中表示,中医药事业现在迎来了天时地利人和的机遇,拥有历史上最好的外部环境。中医的经络分布全身,与血管疾病有密切联系,值得深入研究和探索。

成都中医药大学杨静副校长在致辞中说,在中西医结合防治血管病方面,络病理论及药物的研究具有独到的优势和特色。本次会议涵盖了该领域临床、基础、预防、医疗、规范和流程等各个方面,带来最新的研究成果。在吴以岭院士的带领下,系统构建起由络病证治、脉络学说及气络学说构成的中医络病学术体系,成为国家级重点学科和优势学科,确立了心血管病等血管病变的防治方向。

来自全国各地的近千名医师聆听专家讲座

目前,冠心病、心律失常、心力衰竭、糖尿病血管并发症等血管性疾病已成为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重大公共问题,具有很高的致死率和致残率,其治疗现状不容乐观。据报道,急性心梗患者由于不规范治疗造成的死亡率高达5%,平均住院费用上升30%;大约超过37%的糖尿病患者没有接受恰当的治疗,结果因血糖失控引发多种血管并发症。与会专家强调,中医脉络学说指导下研发的系列通络中药在血管病防治方面具有独特优势,被收录入教材、指南、专家共识等多项权威方案。遵循权威方案,及早进行规范、系统的干预措施,才能提高血管病患者的生活质量和生存率。

吴以岭院士:中医药治疗血管病变取得重大突破

中国工程院院士吴以岭教授在以“脉络学说构建及其指导微血管病变防治研究”为主题的学术讲座中指出:中医药作为独立的学科体系,具有整体、系统、辨证的干预思维,以及平衡、治未病等多方面的干预策略,对于以高危致病因素导致动脉硬化、硬化斑块破裂引发心肌梗死、致命性心律失常、充血性心力衰竭至最终死亡为主要内容的心血管事件链等血管病变防治具有不可替代的优势。

吴以岭院士作“脉络学说构建及其指导微血管病变防治研究”学术讲座

围绕通心络、参松养心、芪苈强心等通络中药进行了两项国家项目,开展了大量基础与临床循证研究,取得血管病变防治的重大突破。基础研究发现,保护微血管内皮细胞是治疗微血管病变的关键机制,上调微血管内皮细胞源神经调节蛋白是阻抑心血管事件链的共性关键靶点,初步揭示了通络中药保护微血管的机制。临床随机双盲对照、多中心循证医学研究证实:通络方药治疗心血管病、心律失常、慢性心力衰竭疗效确切,解决了稳定易损斑块、急性心梗无再流临床难题;为心力衰竭伴早搏国际医学界难题提供了新药物;填补了窦性心动过缓伴早搏药物治疗空白;提高了慢性心力衰竭临床治疗效果。综合临床与实验数据证实中医药治疗微血管病变取得重大突破,产生了重大的国际学术影响。通络药物多次登上国际高影响因子权威学术期刊,循证研究先后被《自然评述·心血管》(Naturereviewscardiology)、《美国心脏病学会杂志》(JACC)、《循环研究》(CirculationResearch)等收录,引起国际医学界对通络药物联合研究的广泛

转载请注明:http://www.jwexm.com/jbzd/10085.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