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英雄的ldquo战车rdquo

文章来源:窦性心动过缓   发布时间:2021-8-24 12:29:16   点击数:
  

9月3日,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纪念大会阅兵仪式上,伴随着隆隆的礼炮声,老兵方队的“战车”第一个驶向天安门广场。那一刻,坐在这些英雄当中负责为他们保健,同时接受检阅的我们坚信,在万众瞩目中,我们和老英雄们的思维频点绝对是同步的。在“战车”驶向天安门广场的那一瞬间,英雄们脑海里浮现出的当年战斗场景,此刻也正是我们脑海中不断频闪的历史画面。在英雄们强大磁场的感应中,我们分明听到了为和平而战的呐喊。

“战车”上,昔日的老英雄精神矍铄,他们的腰杆虽然苍老但依旧挺得笔直,在坚定的目光中稳稳地举起他们有力的手,显示出一种责任和担当,表达着他们对祖国的无限忠诚和热爱。医院阅兵医疗保障组成员,此刻,我们分明感觉,与其说我们在“战车”上履行对英雄身体健康的守护,不如说我们正代表着百万官兵在感受英雄对我们思想和心灵的守护。我们清楚地听到老英雄们透过喉咙那发自肺腑的声音,仿佛听到当年他们在战场上冲锋时的怒吼。我们深知,此时此刻,他们正在用心一寸寸抚摸着当年用生命和鲜血换来的这片和平土地。于是,我们的心也跟随着他们抚摸着祖国充满温度的大地江河。

同样的光荣,同样的责任,同样的信念和使命。穿越时空,亘古不变。

8月3日,医院组派医疗保障组正式进入阅兵村,担负为参加9.3阅兵抗战老同志乘车方队随车通过天安门并同时接受检阅的重任,还担负老同志在驻地的医疗和生活护理任务。保障组由5名来自临床一线的副主任医师及5名高年资主管护师组成。医院心血管内科副主任医师张海涛带队,队员是:干部病房副主任医师尹巧香、神经内科副主任医师吕强、急诊部副主任医师许瑞佳、心血管内科副主任医师孙津津、急诊部护士长盛薇、干部病房护士长杨淑梅、干部病房主管护师王宁、林乐拉和邓娟。他们在阅兵期间分别为5个车组共55名抗战老同志提供在京期间身体健康安全保障。在保障组全体人员的共同努力下,55位抗战老同志全部安全顺利参加了检阅。

王建昌院长看望保障组

居传震政委看望保障组

为那一刻精彩而苦练军事

作为随车医护保障人员,同时又担负着通过天安门广场与老同志同时受阅的重任,这就要求保障组全体不仅要具备过硬的军事素质和思想作风,还必须拥有过硬的医疗护理本领和保障能力。保障组到达阅兵村的第2天,就开始接受严格的队列及体能训练,这对于大部分同志都人到中年的保障组来说,很具有挑战性。为此,队员们克服困难,严格要求,严格训练,任凭汗水浸透衣衫也绝无怨言。

阅兵直播中,很多人都看到了许瑞佳在老兵战车中的威武形象。许瑞佳今年已53周岁,也是全部7支保障组中年龄最大的同志,军训时被指定为分队长。他以身作则,严格遵守各项纪律,训练中就像年轻战士一样格外投入,每一个军事动作都做得很精准。

体能训练毫不放松

昔日白面书生,今日沙场战将。许瑞佳和年轻战士同吃同住同训练(右一)

为那一刻精彩而苦练技能

除了军事训练,保障组对医疗技能训练的要求也非常高。俗话说:“70不留宿,80不留餐,90不留坐”。而抗战老同志平均年龄90岁,在这里不但要留老同志在京生活半月,还要保障他们安全顺利通过天安门广场接受党和人民的检阅,为他们提供医疗生活保障任务难度可谓空前绝后。

为确保任务完成,保障组针对老年人身体健康保障需要,进行医疗护理理论及技能培训,人工心肺复苏、常见外伤救治、紧急气道的建立等数十个项目,要求大家都必须熟练运用。保障人员无论医生护士,都必须是医疗护理保障的全才。

为那一刻精彩而主动作为

此次保障任务规格高,没有可借鉴的任何经验,为此,保障组全体人员克服困难,集思广益,研究并制定了《参阅抗战老同志入住当天随车人员工作流程》、《参阅抗战老同志随车医护人员职责分工》及《参阅抗战老同志随车医护人员工作制度》等多个指南性文件,并被指挥保障组在《抗战老同志参加阅兵卫勤保障工作指南》采纳收录。

他们白天训练学习,晚上挑灯阅读了解每位老同志抗战历史资料,满怀对抗战老同志的崇敬之情,为55位老同志制定了详细的个性化健康护理措施及抢救预案,同时细化工作流程,确保在保障中的各个环节畅通有序。

工作转场到老同志入住的酒店后,全组人员以最快的速度熟悉了酒店环境布局及设施使用,迅速开展医疗保障工作。在入住第2天以医院医疗保障组为单位,设置了抗战老同志入住酒店期间突发外伤危急病情时的场景,为所有参加医疗保障人员演示紧急处置及后送流程,还制定出切实可行的驻地急救突发事件流程图。

为那一刻精彩而无私奉献

人到中年是最辛苦的,上有老、下有小、自己身体也在走下坡路。在保障组驻训期间,张海涛的父亲突发大面积脑出血,病情危急,作为一名医生,他深知大面积脑出血所带来的后果。医院为他父亲提供了最好治疗和住院条件,但作为儿子,他依旧非常揪心。医院为他请的一天假,深情陪伴了老父亲。医院领导的关心使他感受到一种来自集体的温暖和力量。他想到这次任务使命之重,于是和家人商量并得到父亲的赞成,决定克服重重困难,义无反顾地回到阅兵村,下决心要圆满完成这次重大任务。正如他的父亲所说:“你一人出征,咱全家光荣!”那段时间,他满嘴都是溃疡,但依旧面带微笑地进行着各项工作。

杨淑梅儿子今年高三,11月份面临出国留学提交申请资料,9月12日赴香港参加美国高考,10月份托福冲刺考试,这两次考试对孩子来说无疑是申请国外知名大学最后的考试机会。孩子父亲隔三差五出差,一个月来孩子只能是自己照顾自己。在这样的关键时期,杨淑梅始终未流露出任何焦躁不安情绪,抱着一颗坚决不辱使命的决心和信心,认真对待每一个环节和细节。

邓娟的孩子年幼,在她执行任务期间,孩子突然高烧住院,年迈的婆婆帮助她照顾孩子。她在工作之余打电话了解孩子的病情时,深明大义的婆婆告诉她:“好好参加阅兵,为医院、也为咱家争荣誉。”有了婆婆的支持,她干起工作更带劲。

保障组有太多太多的故事,为了这些抗战老兵,他们舍小家、为国家。

汗水浸透衣衫

为那一刻精彩而倾心呵护

一组数字告诉我们一个多月以来,医院医疗保障组的工作。我们在电视直播中看到的那一精彩瞬间,是保障组用真诚、汗水和奉献换来的。

老同志抵京时,全体人员携带急救药品和器材到火车站及机场安全接站(机)31批次。完成外出全要素合练及保障4次,组织老同志适应性训练2次,组织各类巡诊余人次,同二、三线联合巡诊余次,及时后送入院3人(阅兵前均返回),抽血70余人次(%一针见血),做心电图人次,佩戴动态心电图检查30人次,测血糖60人次,生命体征测量人次,共为老同志开展针对性健康教育指导人次,并且每日三餐全程陪同老同志到餐厅协助取餐、用餐,保障安全防跌倒,观察进食情况,有无呛咳或误吸。与此同时,还为55位陪伴家属集中组织培训了“提高陪伴人员对抗战老同志安全防护意识”及“老同志突发情况、健康及生活需求等呼叫方式”,设置并发放了便捷的医疗处置联系卡,并耐心与老同志进行交流,了解心理状况,为个别情绪易激动、有焦虑倾向的老同志进行心理疏导等。

这55位老同志入住酒店的半个月,分分秒秒都有可能出现问题,保障组人员把他们当做手心里的宝,精心呵护,不敢出现一丝一毫的闪失。

让我们来看看医疗保障组分组后的工作吧。

尹巧香和林乐拉负责24号车老同志的保障工作。期间,她们成功抢救一名中暑合并心衰的88岁老同志;及时发现一名89岁心律失常、心动过缓的老同志;还抢救一名90岁心肌缺血、可疑心肌梗死的老同志,医院住院治疗,由于发现及时,老同志们均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并确保他们安全顺利地参加了阅兵。

吕强和邓娟负责23号车老同志的保障工作。一次巡诊过程中,他们发现有位老同志情绪出现异常波动,于是,马上与心理专家共同进行心理疏导,有效化解了矛盾,使老同志情绪恢复平稳,最终顺利参加了阅兵。这位老同志还欣然为两位同志撰写诗词,表达自己感激的心情。

孙津津和盛薇负责26号车老同志的保障工作。组内老同志基础疾病较多,行动能力和自理能力有限,对环境适应能力差。于是,两位同志每天坚持早中晚3次巡诊,并坚持陪老同志吃饭、散步,帮助他们解决饮食、用药、穿衣、情绪等各种实际问题,发现问题及时处置,多次把疾病控制在早期,确保老同志健康安全。

许瑞佳和杨淑梅负责25号车老同志的保障工作。他们组老同志大多来自小城镇和农村,许多老同志没有做过系统体检,自己也说不清明确的疾病,陪伴子女平时也很少与老人共同生活,不能提供详细病史。为此,他们耐心问诊查体,每天多次巡视,密切观察老人情况,有问题及时处置并完善信息。在巡诊中,他们还发现多位陪伴子女年过六十,患有严重的高血压、糖尿病,有的还出现各种身体不适,使保障任务变成了双倍。他们二人毫不含糊,为陪伴老兵子女查体、测血压、做心电图、测血糖,给药治疗等,使陪伴者尽快病情稳定,更好的看护老同志健康,顺利参加阅兵。

张海涛和王宁负责22号车老同志的保障工作。可谓细心、耐心、真心并充满爱心。一位老同志的陪护(儿子)不慎摔伤,为了不影响老人情绪,他们24小时陪伴老人,就像对自己父母一样,连续数日陪伴老人就餐、散步、聊天等,细致入微的关心使老人一直维持着平静的心情,安全顺利地参加了阅兵。

最值得一提的是,有一位姓孙的癌症晚期老同志,由于生活环境变化进食极差,他们及时与餐厅人员联系,为老同志进行了个体化配餐。从老同志基本信息中获知,该同志8月24日过90岁生日,于是,他们联合有关部门在老同志90岁生日当天,为他准备了生日蛋糕,一首“祝你生日快乐”让老同志感到无比幸福。这位老同志参加完阅兵后,他的女儿眼含热泪激动地说:“因为你们,我的老爸今生没有遗憾了。”

阅兵结束,送别的时刻到来了,保障组全体队员依依不舍地为抗战老兵送行。和老兵的相聚犹如穿越时空般令人振奋和难忘,而这一别也许就是永别。保障组医护人员眼中饱含着不舍的泪水,呵护着老同志踏上回家的路程。此刻,老兵方队驻地电子显示屏上那段话依旧在闪烁,“暂短的相聚只为那一刻精彩”。相信,这精彩定将成为永恒。

(医院阅兵医疗保障组提供资料部分图片来自网络)艾素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jwexm.com/lctx/11905.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