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衡世界,平衡自我
颈椎病的分类
颈椎病是颈椎椎间盘、周围韧带退行性改变导致颈椎失稳,压迫临近组织结构,如脊神经根、脊髓、交感神经、椎动脉而引起的一系列症状。
颈椎病的分型:
(1)颈型
(2)神经根型
(3)椎动脉型
(4)交感型(植物神经)
(5)脊髓型(一般不做手法,适合手术疗法)
(6)会咽及食管受压型(少见)
(7)混合型(多以神经根型和椎动脉型;神经根型和交感型混合型多见)
各种类型颈椎病的表现和鉴别
一、颈型:
头、颈、肩痛并伴有压痛感,反复落枕,脖子发紧发僵,颈部易疲劳。(神经根后支,多属功能型颈椎病)
病因:低头过久后引起的颈肩部肌肉劳损,紧张,痉挛的颈肩部肌肉刺激,压迫脊神经后支引起的。
神经:枕下神经、枕大神经、第四至八神经后支及副神经(第十一对脑神经)为主。
肌肉:后群:斜方肌、竖脊肌(颈胸段为主);前群:胸锁乳突肌、斜角肌。
表现:一侧或两侧颈肩肌肉僵硬、酸胀、疼痛不适并多伴有沉重感、寒凉感。
压痛点:多在风池、天柱、风府,颈夹脊、肩井、肩中俞、肩外俞等部位可摸到紧张、条索等阳性反应物。
头痛范围:枕后(枕下、枕大、第三枕神经支配区);脑后(颅后窝、上三对颈神经脊膜支配区)
生理曲度变化较轻,暂未出现椎—基地动脉供血不足。
鉴别诊断:以颈项僵硬、酸胀、疼痛不舒为主要临床特征,且伴有枕后痛,应该与急性颈肌扭伤、寰枢椎半脱位、落枕、颈部、头面部感染等区别。
二、神经根型(在神经根后支的基础上又出现神经根前支症状):疼痛向上臂,前臂和手指放射,手指有麻木过敏异样感。
病因:颈部肌肉损伤后局部水肿,渗出,继发的机化、粘连及椎间盘突出或膨出,颈椎钩突或骨质增生等原因刺激压迫相应的脊神经根引起。
表现:颈丛或臂丛相应的神经支配区出现麻木、疼痛、反射痛(窜痛)、感觉减退或感觉过敏等皮质(感觉)症状以及出现肌肉力量下降,病久可出现肌肉萎缩等肌支(运动)症状。
疼痛点:除头、颈项、胸椎1-5局部,还有相应神经支配区的疼痛。
鉴别诊断:神经根颈丛或臂丛受刺激后引起的麻木、疼痛、窜通及皮肤障碍为特征,可出现相应神经支配区肌肉萎缩、无力等。应注意与颈部肿瘤、结核、胸廓出口综合症、腕管综合症、尺神经综合症、神经根炎等其他能引起臂丛神经痛的病症区别。单侧出现居多,双侧多程度不对称,出现时间一早一晚,否则应考虑其他神经科及内科疾患,如神经根炎、糖尿病等。
三、椎动脉:椎间隙狭窄、颈椎不稳或颈椎骨质增生,动脉血流暂时受阻,因痉挛而堵塞或梗塞。
病因(两种):(1)颈部肌肉劳损后引发颈椎生理曲度改变引丘,当颈部肌肉严重损伤时,功能下降,颈椎生理曲度随之变小、消失、或反张甚至反张成角,直接影响位于横突孔内的椎动脉向脑部供血,从而出现椎—基地动脉供血不足症状(功能性颈椎病)。
(2)颈椎椎间盘蜕变(膨出或突出)后,椎间间隙变小,椎动脉相对变长隆凸及钩突关节骨质增生后引起脊柱颈段侧弯,椎动脉受到扭曲,牵拉导致(器质性颈椎病)。
表现:轻:头昏、头沉、似没睡醒而老想睡觉(嗜睡)。中:头痛、眩晕、失眠、多梦、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下降、视物模糊不清,耳鸣。重度:猝然晕倒、不省人事但移动即醒(暂短性脑短血发作)。
鉴别诊断:椎动脉以头痛、眩晕为特征,且多伴有失眠、多梦、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下降等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症状,应注意与其他能引起脑缺血的病症如贫血、高血压、糖尿病、散光近视等相鉴别。
四、交感:头晕、偏正头痛、枕部疼痛,眼睑下垂、视物模糊瞳孔散大或缩小甚至失明。
病因:多在椎动脉基础上,又出现植物神经系统的紊乱的症状
表现:常见咽干烟痒、说话嘶哑;胸闷、心慌、气短;食欲不振、消化不良、恶心呕吐;腹胀、便秘;烘干、多汗、烦躁易怒等;有人表现血压不稳,血糖不稳或轻度升高(耐糖量下降),可单独出现,也可同时出现。当系统检查,无其他明显问题时,可考虑颈椎病。
鉴别诊断:植物神经以植物神经功能紊乱为特征,应注意与神经症、更年期综合症及心脑血管系统、消化系统病相鉴别。
五、会咽及食管受压型颈椎病
病因:多因前纵韧带骨化或钙化后引起的骨赘占位直接刺激、压迫会咽或喉反神经或食道引起。
表现:前者表现多为咽痒、说话有别扭感或声音改变;后者多表现吞咽有异物感或别扭感,但不会引起梗阻。
鉴别诊断:与中医梅核气相鉴别,颈侧位X光可辅助确诊,发病率低。植物型同样可出现咽部不适症状,系咽部喉返神经障碍引起,症状相同,病因不同。前者与咽喉病变如慢性咽炎、咽后壁脓肿、咽喉部肿瘤相鉴别;后者与食管癌、胃肠神经症(梅核气)相鉴别。
六、脊髓:早期单侧或双侧下肢麻木,以后发展为肌力虚弱、行走困难、大小便功能障碍或各种类型瘫痪。
病因:多因颈椎间盘膨出或突出、颈椎骨间骨质增生,后纵韧带及黄韧带肥厚、骨化、钙化引起椎管狭窄,刺激挤压脊髓而致。最严重的一种,可同时出现颈型、神经根型、椎动脉型、植物神经型又伴有脊髓受压症状。病理反射(巴氏政阳性、霍夫曼氏阳性)。
表现:胸、腰部或下肢出现束带感(捆绑感);单侧或双侧下肢乏力,走路没劲儿,甚至跛行,脚落地足下踩棉花感(没根儿),不能走直线(走路偏向一侧)。下肢生理反射(膝、踝)亢进,上肢(肱二、三)减弱。X光看到椎管狭窄,硬膜囊受压或脊髓受压。
鉴别诊断:以脊髓刺激为特征,应注意与其他各种神经科疾患如颅内肿瘤、脑囊虫及脊髓侧索硬化、运动神经元脱髓鞘病相鉴别。
七、混合型颈椎病:临床以神经根及椎动脉混合型、神经根与交感型混合多见。
表现:颈部疼痛、上肢疼痛麻木;有头晕、目眩、卒倒、听力下降、记忆力下降;有下肢发紧、行走笨拙;有头痛、偏头痛、心慌、多汗。
临床体征
颈椎病患者多处会触到:棘突偏歪,排列紊乱;棘突间隙狭窄;C型侧弯或反C型侧弯;项韧带部位可以摸到肥厚、纤维化、钙化点(横拨时有咔咔的响声,像老化的牛皮筋一样);生理曲度变直:前突或后突;颈椎两侧肌肉里能够摸到块状或条索状阳性反应物并且这里有明显的压痛。颈椎棘突压痛只有根型颈椎病明显,按压时向同侧上肢窜麻,髓型和椎动脉型不明显,并且压痛在胸椎1—5甚至在下端脊柱椎旁有压痛。
脊柱辨证之颈椎
当然根据脊柱相关病因研究,如经过详细检查,排除其他器质性问题,颈段颈椎问题也可引起:头痛、眩晕、血压偏高或偏低,视力异常、心率异常、失眠、低热等问题。
颈1:眩晕、偏头痛、失眠、嗜睡、头昏沉、颈性高血压、脑供血不足、摇头
颈2:眩晕、头痛、失眠、嗜睡、眼干涩、斜视、耳鸣、心动过速、腮腺炎、过敏性鼻炎
颈3:眩晕、头昏沉、偏头痛、颈肩综合征、神经痛、粉刺、痘疹、牙痛、张口不能
颈4:头昏、恶心、呃逆、双手麻木、肩周炎、落枕、鼻塞、牙痛
颈5:胸痛、心跳过缓、恶心、呃逆、颈肩手掌胀痛、口臭、火气大
颈6:血压波动、肩部疼痛、肩拇指麻木、扁桃体肿大、肩膀痛、上肢外侧麻痛
颈7:气短胸闷、第4、5指麻痛、颈根、肩胛痛、咽喉痛、肩膀硬化、伤风、上肢后侧内侧麻痛。
总结一句话:“颈三肩四肘五腕六手七,头上症状一二找”。
颈椎病与富贵包
颈椎问题可关联到胸椎第5,肩手臂、头部位置的肌肉神经关节韧带,同时也包括颈部前群肌肉,如胸锁乳头肌、斜角肌。长时间的低头牵拉使后侧肌肉张力过大,前侧肌肉挛缩,以致使颈胸交界处,大椎穴附近关节失稳,深层肌无力,表层浅筋膜增生,肥厚,慢慢形成头前伸的不好看的姿态,也就是我们所说的“富贵包”。锻炼深层的深层肌才是关键。
推拿理疗与康复锻炼相结合
人是“体阴而用阳”,阳代表功能,阴代表身体。如果身体失去了它本来的功能,就像一辆车,不开动,一直放着,也就失去了它本来的意义了。但身体情况又决定着功能的发挥情况。身体形体外在的改变就代表着内在的变化。《黄帝内经》云:“司外揣内”,“有诸内,必形诸外”。
同时,刺激相关的穴位和正确锻炼也能够达到调节人体内在的功能。如果颈部肌肉有力和保持弹性,就能够减少颈部内在的压力,使椎间盘内在受压力量减轻。有些身体的问题并不是光靠休息休息和忍着、熬着就能够解决。预防大于治疗。阴阳的动态平衡才能良好向上发展。
郑州郑东新区得气康推拿工作室
预约
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