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人面对面
通过仪器记录心跳变化
心跳慢的获胜
你以为这单单是一场游戏吗?
为什么心跳会加速呢?
医院心血管内科主任医师
华军益给我们做了解答
什么是心率?
心率是指正常人安静状态下每分钟心跳的次数,也叫安静心率,一般为60~次/分,可因年龄、性别或其他生理因素产生个体差异。一般来说,年龄越小,心率越快,老年人心跳比年轻人慢,女性的心率比同龄男性快,这些都是正常的生理现象。安静状态下,成人正常心率为60~次/分钟,理想心率应为55~70次/分钟(运动员的心率较普通成人偏慢,一般为50次/分钟左右)。
我们该怎样了解自己的心率?
静态心率
静态心率是你在静止休息没做任何动作时的心率,理论上是心率最小值。测定静态心率最佳的时机是每天早晨睡醒起床前。
对于喜欢跑步的人群而言,一般身体素质越好静态心率越低,说明心跳力度很足,输血效率高。因此可以说静态心率是一个直观反映人体机能水平的指标。
除了身体素质本身,还有很多其他因素会影响静态心率,比如饮食、睡眠质量、酒精、咖啡,服用的药物等等。因此在测定静态心率时需要挑选最能代表身体普通状态的时机,并且尽可能多测量几次取平均。
运动心率
运动心率即人体在运动时保持的心率状态。无论是有氧运动,还是无氧运动,都需要一个合适的心率才能达到较佳的冬运效果。保持最佳运动心率对于运动效果和运动安全都很重要。如果心率过高,会对身体健康不利,导致恶心、头晕、胸闷等;心率低对身体虽然没有危害,但会影响锻炼效果。
最大心率
最大心率是指做剧烈运动时,把心脏功能发挥到极限时的心率。每个人的最大心率基本上是由基因决定的,很难通过后天的训练改变。除非遇到及其紧急的情况,平时很少会让心脏在极限状态下运转(长时间维持最大心率也很危险,有可能引发心脏骤停)。
对于大多数人来说,最大心率会随着年龄增长而逐渐降低,最大心率通常为~次/min。
心率与运动的关系
在跑步过程中,心率反映了跑步的强度、性质、能量代谢和氧气消耗、乳酸积累及机体的疲劳与恢复等。
心率在~次/min之间
摄氧量最大,当心率达到次/min以后,心率再增加,摄氧量递减,心率越高,摄氧量越少。
心率在~次/min之间
为跑步有效价值范围。心率在次/min以下时,机体的血压、血液成分、尿蛋白和心电图指标都没有明显变化,故健身价值不大,锻炼效果不明显。
心率在~次/min之间
跑步心脏每搏输出量较大,其中以心率次/min为输出量最大,锻炼效果最好。低于次/min或高于次/min的心率,脉搏输出量都将下降。
心率在~次/min之间
为中等运动强度跑,是提高心肺功能效果最显著的理想速度跑。
心率在~次/min之间
能提高无氧代谢能力,同时发展有氧代谢能力,能有效的提高心血管系统和呼吸系统的功能。
心率在次/min-次/min之间
是不同距离间歇跑的指标心率,它主要提高脏血容量,有助于心肺功能的提高与发展。
心率在次/min以上
是最大限度发展在氧供应不足条件下的工作能力,主要发展三磷酸腺甘和磷酸肌酸的无氧代谢能力。
检测心率的意义
心率过缓
正常人心跳次数是60~次/分,小于60就称为心动过缓。心动过缓有几种类型,最常见的是窦性心动过缓。
窦性心动过缓可分为病理性及生理性两种。生理性窦性心动过缓是正常现象,一般心率及脉搏在50~60次/分,运动员可能会出现40次的心率,不用治疗,常见于正常人睡眠中、体力活动较多的人。心率或脉搏小于50次多数为病理性,需要治疗,严重者要安装心脏起搏器来加快心率。
心率过速
成人每分钟心率超过次,称为心率过速。心率过速分生理性和病理性两种。生理性心率过速是很常见的,许多因素都影响心率,如体位改变、体力活动、食物消化、情绪焦虑、妊娠、兴奋、恐惧、激动、饮酒、吸烟、饮茶等,都可使心率增快。此外,年龄也是一个因素,儿童心率往往较快。
病理性心率过速可分为窦性心率过速和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两种。特点是心率加快和转慢都是逐渐进行,一般每分钟心率不会超过次,多数无心脏器质性病变,患者一般无明显不适,有时有心慌、气短等症状。如果是持续性心动过速,则一定要查明原因,及早针对病因进行治疗。
来源:浙江之声·杨宸工作室,综合整理虎扑跑步
欢迎大家点赞分享
▼更多精彩推荐,请热点文章
最近更新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