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律失常
心脏传导系统
窦房结是自主独立跳动的,冲动依次向下传导;
窦房结结间束一级60-(正常心率起源于窦房结)
房室结房室束左右房室束支二级40-60
蒲肯野纤维心室肌三级
一、窦性心律失常
一、病态窦房结综合征
(一)心电图
1.持续而显著的窦性心动过缓<50次;
2.窦性停搏与窦房传导阻滞;
3.窦房传导阻滞与房室传导阻滞同时存在;
4.心动过缓-心动过速综合征:窦速和房性心律失常交替出现。(心室率缓,心房率快)
(二)治疗
1.无症状,不需治疗,仅需定期观察。有症状如头晕、乏力、晕厥行病因治疗。
2.若出现逸波心率小于40/分,心搏间隙大于3秒时,不论有无症状均应安装永久起搏器。
二、窦性心动过速
(一)临床表现
指心率大于次/分。其他正常。正常人有时候也可以出现。
(二)治疗:
针对病因,解除诱因,一般不要药物。严重者用b受体阻滞剂。如果有禁忌证者选非二氢吡啶类钙通道阻滞剂(维拉帕米、地尔硫卓)。
三、窦性心动过缓
小于60次/分。一般不用药物治疗。严重的安装起搏器。
总结:P窦性心动过速;
60窦性心动过缓;
50病窦综合征。
二、室上性心率失常
(一)房型提前收缩(房早)
特点:P房早(有提前出现的P波)
治疗:不需要抗心律失常的药物治疗。偶发不处理。频发的需要治疗。
(二)房颤(最重要):
1.常见病因:常见二尖瓣疾病,最常见的是风心病的二尖瓣狭窄。
房颤最主要的并发症:体循环栓塞。栓子来自于左心房,左心耳。
2.心电图:①房颤p波消失;代之以f波。f波频率:-;②QRS波群正常,在V1导联最为明显;③心室律绝对不规则;为--,常大于。房颤体征的3大不:题眼:第1心音强弱不定;心室律绝对不规则;脉搏短绌(脉率小于心率);
3.分类:初发性房颤:首次发作;
阵发性房颤:持续时间小于48h,能在7天内转复;
持续性房颤:发作后不能终止,超过7天;
长程持续性房颤:超过1年;
永久性房颤:不能转复,需手术。
4.治疗:原则:抗凝、转复窦律、维持窦率、减慢心室率。
(1)抗凝:①首选华法林,次选肝素。②房颤48h,在电复律前,要抗凝3周。如果转复成功了,再用4周华法林。③INR(国际标准化率):确定华法林的抗凝效果。正常比值2-3。④肝素应用:血流动力学不稳定;房颤48h以及超声未见栓子。
前三后四要抗凝。
(2)转复窦律:①药物复律:两酮:胺碘酮和普罗帕酮;普罗帕酮禁忌:冠心病心肌梗死等器质性心脏病;②电复律:伴有血流动力学障碍首选电复律。电复律之前服用两酮。洋地黄中毒者禁用电转复。
(3)维持窦律:两酮。
(4)减慢心室率:β2受体阻滞剂、非二氢吡啶类钙拮抗剂(维拉帕米(异搏定)、地尔硫卓)和洋地黄类药。控制心室率的标准:静止:小于80;动态(运动):小于90;轻微活动:小于。
(5)根治方法:导管消融或外科消融。
(三)阵发性室上速(早搏点在房室结以上,所以QRS正常)
1.病因:没有诱因,疾病中最常见的是预激综合征;
2.临床表现:室上速三大体征:心动过速突发突止;第一心音强度恒定;心室率绝对规则;
3.心电图改变:①室上速的心率规则在:-;②QRS波群规则,如果波群不正常(宽大畸形)为异性传导。③P波为逆行。④起始突然。
4.治疗:刺激迷走神经:药物治疗;
①刺激迷走神经:按摩颈动脉窦;valsalva动作,诱导恶心;将面部侵于冰水内。②药物治疗:腺苷为首先。腺苷无效用维拉帕米、两酮、毛花腺苷。(都减慢心率)室上速合并预激综合征治疗:避免刺激迷走神经,不能用西地兰和维拉帕米。可以用两酮。③电复律:适应症并发了血流障碍。④射频消融:预防和治疗室上速发作的最好方法。
三、室性心律失常
(一)室早
1.心电图特点:QRS波群提前出现,呈宽大畸形,没有p波。时间大于0.12秒。
2.治疗:①没有器质性心脏病,偶发室早,无需治疗,观察。②心肌梗死并室早(室速,室颤):治疗首先利多卡因。没有利多卡因可以选B受体阻滞剂。③并发血流动力学障碍用电复律。
(二)室速
1.病因:最常见冠心病,特别是急性心肌梗死发生率最高。
2.临床:持续性:大于30秒持续性或者时间小于30秒并且出现了血流动力学障碍了。非持续性:小于30秒非持续性。
3.心电图:①室速就是室早多:3个或者3个以上的室早连续出现;②T与QRS正相反;③房室分离融合波:房室分离:p波与QRS波群没有固定关系。心房和心室单独跳动。心房的冲动和心室的冲动融合到一起为室性融合波。(突发)④心室夺获;宽大畸形QRS波中偶然出现了正常的QRS波为心室夺获。
题眼:心室夺获+房室分离融合波=室速。
4.治疗:终止室速。
①没有血流动力学障碍,有器质性心脏病:首选利多卡因。没有它选胺碘酮,普罗帕酮。②并发了血流动力学障碍(血压低,心衰),用电复律。
(三)室颤(最危险)
1.病因:常见于缺血性心脏病。
2.临床表现:意识丧失,抽搐,呼吸停顿甚至死亡。血压为零。
3.听诊:心音消失,脉搏触不到,血压无法测到。
4.治疗:非同步电除颤。(立即除颤)
四、房室传导阻滞
1.病因:常见于冠心病,心肌炎,心肌病,急性风湿热,药物中毒电解质紊乱、结缔组织病和原发性传导束退化症。
2.心电图:
一度:每个心房冲到都能传导到心室但P-R间期>0.20秒。
二度:I型:RP间期进行性延长,直到一个P波不能下传到心室,RR间期进行性延长。II型:心房冲动传导突然阻滞(P波后QRS波可有可无)但PR间期变。
三度:特点:
1.心房与心室互不相关;
2.心房率心室率;
3.PR间隙不固定;
4.大炮音(特异表现)。
阻滞的部位在房室结及其近邻,心室率40~60次/分;
如位于室内传导系统的远端(浦肯野),心室率40次/分。
3.治疗
一度和二度I型:无需治疗。
二度II型及三度:阿托品只可用于阻滞部位位于近端(房室结,窦房结)。异丙肾上腺素可用于任何部位的房室传导阻滞。植入人工心脏起搏器:适用症状明显,心室率明显缓慢者。
三度房室传导阻滞首选起搏器。
声明一下,本平台是资源交流学习平台,资源来源于网络搜索,仅仅提供医学生学习的机会,不参与任何资料售卖行为,只为学习,进步,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大家如果下载学习,请学习后删除,不得用于商业用途,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谢谢。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热点文章
最近更新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