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0日,第十七届国际络病学大会在上海隆重举行。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孙达副局长,钟南山、陈凯先、杨胜利、杨宝峰、张运、吴以岭等近20位两院院士以及来自海内外知名专家学者通过线上线下齐聚大会。本次会议在国内28个省市设立多个视频直播分会场,在国外设立多个分会场,近10万名专家和学者在线收看大会盛况,共享应用中医络病理论防治慢性疾病的重大创新成果,共谋中医药产业化、现代化、国际化发展之路。
大会现场
大会致辞
络病研究硕果累累,中医药传承创新的生动实践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副局长孙达
年,全国中医药系统克难奋进,各方面工作取得突出成绩。在全世界没有特效药的情况下,中医药全程参与、深度介入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救治,中西医并重,中西药并用,为全球抗疫工作贡献了“中国方案”和“中国力量”,是中医药传承创新的生动实践。
上海市中医药管理局局长、上海市卫生健康委副主任胡鸿毅教授
国际络病学大会是汇集医学界精英的国际学术盛会,期待通过本次大会实现中西医汇聚、中西医融合,以科学、开放、创新的视角不断探索和论证中医药的奥秘,为人类生命健康和攻克重大疑难疾病提供中西医结合的“中国方案”。
上海中医药大学校长徐建光教授
中医络病学是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的典型代表之一,以吴以岭院士为代表的科研团队历时十余年在络病理论研究方面获得了可喜成果,以吴以岭院士为首席科学家开展的“中医脉络学说构建及其指导微血管病变防治”项目荣获了年度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为中医药传承与创新发展做出了示范。徐建光教授强调,中医药的生命力在于创新,希望通过络病学会培养造就更多高水平的中医临床和基础研究人才,尤其是多学科交叉的络病研究创新型人才,成为我国推动中医药现代化和国际化发展的中流砥柱。
院士论坛
高屋建瓴,中国方案助力破解多疾病领域防治难题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专家学者参与到络病理论及通络药物的深入研究工作中,围绕络病理论与现代科学接轨,开展了大量的科研项目,取得了系列研究成果,为临床提供了丰富的科学依据。在大会院士论坛环节,钟南山院士、吴以岭院士、张运院士、于金明院士、宁光院士分别作题为《新冠肺炎疫情与中国经验》《中医脉络学说构建及其指导微血管病变防治》《冠状动脉微血管病研究进展》《精准肿瘤学新实践》《中药治疗糖尿病的研究》的专题报告,就络病理论研究取得的一系列创新成果以及通络药物在多个疾病领域的防治价值展开深入的学术交流。
钟南山院士在报告中分享了我国应对新冠肺炎取得的重大成果,并提出联防联控仍是应对新冠肺炎的关键。对于我国初步有效的治疗手段探索方面,钟南山院士指出中西医并重在新冠肺炎疫情的防治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介绍了“三药三方”之一连花清瘟防治新冠肺炎的基础及临床研究。其中,由钟南山院士与张伯礼院士、李兰娟院士等中西医专家联合开展的随机对照研究结果显示,连花清瘟可明显提高新冠肺炎患者的症状恢复率、缩短症状持续的时间、改善胸部影像学异常。钟院士团队、广州呼吸健康研究院、呼吸疾病国家重点实验室杨子峰教授课题组发表的另一篇题为《连花清瘟对新型冠状病毒具有抗病毒、抗炎作用》的研究论文还获评年《药理学研究》杂志全球最佳论文。
吴以岭院士在报告中重点介绍了荣获年度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的“中医脉络学说构建及其指导微血管病变防治”项目在治疗心血管疾病方面取得的重大学术成果。该研究揭示了微血管病变是心脑(糖)肾相关疾病发生的共性机制,保护微血管内皮细胞则是治疗微血管病变的核心机制;同时,项目用国际公认的循证医学研究方法开展了大量临床试验解决了国际医学界重大难题——通心络胶囊解决了急性心梗无再流世界医学难题;参松养心胶囊为心功能不全伴室性早搏治疗提供了新药物,填补了窦性心动过缓伴室性早搏快慢兼治、整合调律的药物治疗空白;芪苈强心胶囊明显提高了慢性心衰的临床治疗效果。
国家“计划项目”验收专家组评价该项目“创立了‘理论+临床+新药+实验+循证’五位一体的中医学术创新与转化新模式,中医传统理论创新与现代科学技术相结合,产生重大原创成果,为中医药传承与创新发展做出了示范,取得了中医药治疗微血管病变重大突破”。
专家高峰论坛
专家共议络病理论指导的慢病管理高质量发展之路
杨跃进教授(左)、黄从新教授(中)、李新立教授(右)
董强教授(左上)、贾伟平教授(右上)、贾振华教授(左下)、邢念增教授(右下)
在专家高峰论坛环节,中医院杨跃进教授、医院黄从新教授、南京医院李新立教授、上海医院董强教授、上海交通医院贾伟平教授、河北医院贾振华教授、中医院邢念增教授在报告中分别探讨了通心络胶囊、参松养心胶囊等通络药物在心血管疾病、呼吸系统疾病、前列腺疾病以及糖尿病等重大疾病领域发挥的作用。
值得指出的是,近年来,以络病理论指导临床重大疾病防治,在多学科中西医专家的共同努力下,相关研究取得重大成果,提出缺血性心脑血管病、心律失常、慢性心衰等血管病变源自于中国传统医药的干预策略,研制出系列创新专利中药,被列入国家多项指南、共识、教材,为临床治疗增加了药物选择,在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及并发症、肿瘤等疾病的管理方面做出了积极贡献,开拓了慢病管理高质量发展之路。与会专家纷纷就络病理论指导慢性病防治方面取得的成果展开深入交流。
“健康中国行·人民健康之星”推荐活动启动仪式现场
此外,在本届大会上,“健康中国行·人民健康之星”推荐活动正式启动,该活动将通过线上线下等多种形式,邀请全国心脑血管和糖尿病治疗领域的院士、专家学者,对中老年人慢性病及中医药治病防病进行科普,助力健康中国建设。值得指出的是,一年一度的国际络病学大会以“传承、开放、创新、融合”为主题,是中医药学术交流与传播、国际对话与合作的重要平台,至今已成功举办十七届。国际络病学大会充分诠释了中医药“传承精华、守正创新”的重要发展理念,为推动中医药事业和产业高质量发展、建设健康中国贡献了力量。
编辑整理:中国医学论坛报寒林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热点文章
最近更新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