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时候,灵台是遥远的历史,是文王伐密昭德天下的气势,是陇东黄土高原上的古丝路,深深的车辙;上学后,灵台是隽永的诗篇,是“经始灵台,经之营之”的和谐,是古“灵台”飞檐初起的溪云,渐沉的日落;如今,灵台,是不断前行的背影,商周重地,历史之城,是征途上从不停歇的脚步。这就是灵台,是针灸鼻祖皇甫谧、抗日英雄高永祥的故里,滋养诗意,遥望远方,面朝未来——“诗与远方”映带沟壑之中,蕴藏寸土之间,经年吟咏。
灵台依渭滨而连三秦,靠陇上而牵塞北。远古之时,先民繁衍,黄帝后裔,始建密须;文王伐密,修筑灵台,祭天昭德,扬名于此。今日的灵台,地处西安、兰州、银川三大省会城市的几何中心,是“西气东输”、陇东能源“东去中原、南下西南”的重要通道;是古丝绸之路的重要驿站,素有“陇东粮仓”之称。全县辖9镇4乡1个城市社区,个行政村,流域面积平方公里,耕地面积76.7万亩,总人口22.56万人。
历史悠久物华天宝
经年沉寂的文物,俯拾即是的历史,让每一个走进灵台的人都能真切地领会到属于这里的独特气息。密须古邑,民风淳厚。仰韶文化,见新石器文明;桥村遗址,显吾祖先足迹。境内已发现密须国都等古遗址近多处,相继开垦发掘出远到旧石器时代,近至明清年间的珍贵文物达近万件。其中西周秦汉青铜器久负盛名,著名的西周鼎、铜炳铁剑,品鉴名列国宝,载入历史;精美玉人佣曾走出国门,彰显魅力,面向世界。厚重的历史文化,吸引着国内外大量游客,纷至沓来。身临其境,品评史迹、俯首拾趣,领略商周文化的博大精深。
山水灵秀文脉沧桑
灵台以其深厚的人文历史、秀美的自然山水、古朴的民风民情,构成一道集生态风光、历史遗迹、自然资源为一体的靓丽风景。犹如一颗耀眼的明珠,镶嵌在滔滔达溪河畔,在新时代发展的滚滚热潮中,散发出夺目的光芒。“甘肃省文化先进县”、“全国体育先进县”、“全国造林绿化百佳县”、“全国文物工作先进县”、“中国绿色名县”、“中国最具投资潜力特色示范县强”、“第七批全省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平安中国建设示范县”……先后荣膺多项殊荣。
人文荟萃俊才辈出
西晋医学家、世界针灸鼻祖皇甫谧著述《针灸甲乙经》,声名远播国内外;唐朝名相、文学家牛僧儒所著的志怪小说《玄怪录》,开创我国传奇小说之先河;隋朝尚书律学家牛弘,对我国封建法制的完善作出重大贡献;抗日英雄高永祥浴血奋战晋西北,用生命讴歌为民族解放英勇献身的伟大精神。
浩浩达溪水,诉千古恒远情怀;悠悠古灵台,沐和谐发展春风。踏入皇甫谧故里灵台县,就如同走进瑰丽多彩的文化长河之中,聆听悠远传奇故事,探寻辉煌灿烂文明。
文旅融合互促互进
春有百花秋望月,夏有凉风冬舞雪。灵台,因山而挺拔,因水而灵动。大自然的鬼斧神工与热情淳朴的灵台人共同打造了这座山水依依、风光旖旎的生态之城。
大美灵台,毓秀钟灵。境内有达水丁流、荆山日丽、别墅烟浓、仙洞云深、密城秋望、书台月朗、孤峰晚照、瀑布春融八大自然景观和以灵台雄风、碣坊迎客、古街雅肆、碑林撷英、古馆蕴鉴、宏钟远鸣、琼阁揽胜、日月增辉为主的12处人文景观,丰厚的旅游文化资源构建起了灵台县商周历史文化和皇甫谧文化遗产旅游框架。被誉为“绿色氧吧”的荆山,春日荆花烂漫,四季松柏常青,是生态旅游、休闲娱乐、怡情养性的理想之地。素有“陇上明珠”之称的古“灵台”,为公元前11世纪商纣时期,周文王伐密凯旋,祭天筑台,昭德天下,被誉为“神州祭灵”第一台,距今已有多年历史,是人文历史演绎的象征。文王画卦山,山势峻峭,峰回路转,直入云霄。密须国遗址、千年唐槐岁月峥嵘、风雨沧桑。
幸福灵台,勤劳淳朴。灵台自古崇尚礼仪,素有热情好客的优良传统。灵台美食代表了黄土高原饮食风格、继承了北方饮食特色、融汇了三秦饮食文化,手工面、凉皮、蒸鸡肉、搅团、槐花麦饭、油糕、羊肉泡等特色美食令无数游客垂涎欲滴。木偶戏、灯盏头剧、皮影戏、民间社火等非物质文化遗产代代相传,剪纸、根雕、泥塑、刺绣、香包、麦秆画等民间工艺品独具一格。
灵昭天下正气,台显时代雄风。过去的灵台,因文王筑台祭天而得名,因皇甫谧潜心针灸而扬名;今天的灵台,既是一方钟灵毓秀、资源丰富的肥腴沃土,也是一方历史悠久、人才辈出的人文宝地,更是一方充满生机、包容开放的投资热土。灵台,正张开强劲的臂膀,以见微知著的智慧、革故鼎新的精神和昂扬向上的姿态拥抱明天、走向未来!
(贾芳)
来源:灵台融媒
编辑:市文旅局信息统计科
备注
平凉文旅旨在宣传平凉文化旅游,欢迎转载。部分文字、图片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原标题:《“诗与远方”在灵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