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来源:搅团 发布时间:2024/12/11 11:25:28 点击数: 次
治疗白癜风的著名专家 https://jbk.39.net/yiyuanzaixian/bjzkbdfyy/sfxbdf/“塬上的老汉”是已故著名作家陈忠实先生生前对自己的称谓。有一年,陈忠实先生去西安户县(今鄠邑区)体验生活。谷雨刚过,塬上一眼望不到边的大片麦子在太阳下翻着金色的浪花,县文化馆的一位同志用自行车驮着陈先生,沿着田间凹凸不平的土路,一颠一颠地奔波在金色的麦浪中。今年又是个好年景,你看这庄稼长势多喜人啊,麦穗就像碎娃的胳膊一样!陈先生高兴地望着面前波浪一样翻滚的麦田,咋也看不够。前面传来断断续续的唢呐声,到了村口,是一户人家在办丧事。逝者已年过八旬,算是喜丧了。帐子已经搭起来,孝子孝孙们青一色地穿着白孝袍,手里拎着纸棍,进进出出地忙活,脸上全然没有一丝悲伤。吹鼓手正围坐在一张方桌前,边吹边嗑着瓜子。一年长的老者,拿起碟子里的一支纸烟放在鼻子下嗅了嗅又放了回去,从脖子后头抽出旱烟锅,手伸进烟袋里捏出一撮金黄的烟丝儿,捻进烟锅里,用打火机点上,咂了一口,仰起脸,吐出长长的一串烟圈来,啧啧道:还是抽这个美,得劲,那纸烟软兮兮地没劲么!陈先生在一边看得出神,笑呵呵对老者说:老哥哥,你那旱烟锅子,能不能让我抽两口?老者偏着头打量了他一下,问:你不嫌弃?陈先生摇摇头,老者就笑着把烟袋锅递给了他。陈先生一连抽了两锅子,直呼美咋咧,过瘾!这时,看客的摆上四盘凉菜和酒盅,摆摆说:先喝酒吧,面马上就好了,吃好喝好了,后晌吊丧的就来了,给咱好好吹哟!陈先生转过脸,顺着锅碗声看过去,帐子底下,顾事的女执客,把下好的细面一绺绺用手高高地抓起来,一沓一沓盘放到案板上,灶台上的大铁锅里,扑淹淹的一锅辣子汤飘着韭花咕嘟咕嘟冒着热气儿。陈先生翕翕鼻子,对站在身后的文化馆的同志说:这面做得,把肚子里的馋虫都给勾出来了,你能不能过去让给咱浇上两碗。文化馆的同志面露难色,有点不好意思。还是我自己去吧,陈先生跳下凳子过去说:能不能把那摆汤面给我浇上两碗尝尝?女执客笑道:咋不行?来的都是客,吃多少碗都成!吃罢面就开始来客了,一个男执客突然想起了什么似的,一拍脑门道:哎呀,险些忘了,咋还没贴对子呢,这谁会写毛笔字呀?我会写!陈先生站起来说。快看笔墨纸砚放哪里了?执事的喊了一声,就听得一阵杂沓的脚步,有人应承着进院里去找寻了。纸铺好,陈先生提笔蘸墨,一口气给写了好几幅对子。门楼上,迎面的正房柱子上,厢房门楹两边,灵堂前就呼啦啦全都贴上了,也便有了办丧事的气氛。咦,没看出来你还有这本事!众人连连叫好。执事的问:弄了半天,还不知道你是哪里人?陈先生笑道:灞桥的,塬上的老汉!执事的就说:怪不得呢,灞桥那可是个出大文人的好地方,那里不是有个陈忠实么,写了一本《白鹿原》,就把全中国的文人给镇住了!可不敢这么说,陈先生嘿嘿笑道:那人不行,和人家柳青、杜鹏程比起来差远了!执事的哪里想得到,站在他面前,被他指使着写对子的就是中国作协副主席、他嘴里说的那个把全中国文人给镇住了的陈忠实!我和陈忠实先生相识于年。那一年,陈先生到咸阳礼泉县深入生活,住在县城一户农民家的四合院里。我和朋友去看陈先生,他说,这地方真好,房东老俩口人也体己,每天早起包谷糁糁、辣子锅盔,中午搅团、黏面,几天时间,就把胃口给调整过来了。那天,时任咸阳市作协名誉主席、《秦都》杂志主编冯仁老师也在场。临走,冯仁老师磨磨蹭蹭道:陈主席,市上领导听说你来咸阳了,想尽尽地主之谊,见个面,请你吃顿饭。陈忠实先生婉言谢绝了,他说:我来这里就是为了躲几天清净,再说领导们也忙。陈先生曾私下坦言:在西安应酬太多,什么事也做不成。那几年时兴岀书热,一些作者花钱买个书号便能出书,也就有人拐弯抹角托关系找到陈忠实先生,请他写序。陈先生说,人家找到你,你要给人家写序,就得把人家的作品仔仔细细看一遍。有时手头有事,一忙起来就给撂到一边了,等人家问起来,又得拿起来再看一遍。那时,陈忠实先生正在构思一部反映农村改革题材的长篇小说。他来礼泉,一是了解情况,二是静下心来做些深度思考。后来,这个长篇陈忠实先生一直没有动笔。他说,你要写那一群人,首先得对他们所生存的时代、对他们的生存方式、生存状态等等了解透彻,让他们在你心里活起来。否则,就别写。那次,陈忠实先生给我们一同去的几个“文学青年”每个人赠了一幅墨宝。他说:我这字不敢惶称书法,只能算是毛笔字。落款先生特意题上“塬上陈忠实”。这就是陈忠实,“三秦文胆,华夏风骨,铸忠实人格,笔蕴千钧担天道;终南气象,灞原襟怀,育白鹿精魂,情含万汇传史音!”陈忠实先生始终与时代同步,与人民同心。“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忠实反映社会生活,记录时代风云,始终将自己的人生和创作融入时代主流和人民事业的伟大实践之中,以文学为神圣,几十年如一日,坚韧不拔、精益求精,厚积薄发。先生在创作上显示出了沉厚的现实主义品格和浓郁的中国气派,代表作《白鹿原》以深沉博大,豪放雄浑,波澜壮阔,丰厚隽永的笔触,写岀了一代人对土地深深的眷恋,在苦难面前宁折不弯、腰杆挺得直直的,不屈不挠抗争的民族气势。每每读来,慷慨激昂,令人荡气回肠!作者简介:贠靖,男,陕西礼泉人,作协会员,中国联通陕西省公司党委办公室副主任,曾在《莽原》《短篇小说》《小小说月报》等报刊发表小说50余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