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血管防治知识知多少

文章来源:窦性心动过缓   发布时间:2017-3-16 6:32:24   点击数:
  

心血管疾病是心脏和血管的疾病统称,泛指由于高脂血症、血液黏稠、动脉粥样硬化、高血压等所导致的心脏和血管疾病。

1.职业与心血管疾病有关吗

1

职业与高血压:情绪和压力与高血压有极大的关系,发现高血压发病率最高的职业为服务行业。所以工作负荷比较大的就容易患上高血压,所以在工作之余要适当的调节自己的压力和心情。

2

职业与冠心病:其具体的病因尚不清楚,发病的倾向性和压力不无关系,如医生、警察、护士等紧张和急迫的工作。国内学者在对煤工的流行病学调查中,发现煤工尘肺合并或并发心脑血管疾病前六位依次为高血压病、冠心病、肺心病、脑血栓、肺心病合并冠心病、脑溢血等。倒班者工作时间干扰其社会交往,减少其与家人亲友的共享时间,影响娱乐及自、主安排活动,使其生理活动、心理活动紊乱,正常的心血管系统各指标均不稳定,特别是作为冠心病重要危险因素的甘油三酯水平比日班显著高出,提示三轮制倒班作业与冠心病发病的职业关系。在对火力发电厂职工死亡率10年随访调查后,得到如下结果:心血管疾病死亡人数为第二位,占23.0%。澳大利亚报道了男性职业冠心病死亡率的关系,发现司机、商务人员肺心病均比当地居民明显增高。

3

研究认为,工作中的高付出-低回报与多种疾病的发生有关,尤其是冠心病、高血压、抑郁症、酒精依赖。日本的病例对照研究认为,无论短期或长期的工作紧张,均可导致因心功能障碍而引起的猝死。高紧张-低社会支持者比低紧张-高支持者的急性心肌梗塞发生率高。

2.遗传与心血管疾病有关吗

1

在目前多种因遗传因素导致的疾病中,就包括心血管病。例如肥厚型心肌病就是常染色体遗传性疾病,具有遗传异质性,是青少年运动员猝死的最主要原因之一。

2

研究表明,患有心血管病的患者,其父母死于这类疾病的几率比一般人高4倍。单卵双胞胎者父母如有此类疾病,则双胞胎们发生心血管病的几率要比一般人高6倍。临床就曾发现有这一遗传的一对单卵双生子成年后不久在同一年龄死于心血管病症。作为最常见的心血管病中的冠心病就具有家族遗传性。若家族中有人患上冠心病,其下一代就容易患上冠心病。

3

研究调查表明,父母均患冠心病的子女比父母无冠心病的子女,发病率高4倍;双亲中若1人患冠心病,其子女冠心病发病率为双亲正常者的2倍。再以心肌梗死为例,双亲中有70岁前发生心肌梗死者,子女心肌梗死的发病风险增高。父母发生心肌梗死的年龄越早,下一代发生心肌梗死的危险越大。

4

在日常生活中发现高血压也有明显的遗传因素,表现为具有先天遗传素质的人到了中年以后就容易发生高血压。据国外调查结果,父母血压均正常,则其子女高血压发病率仅为3.1%;如父母亲中有一人患有高血压病,则其子女高血压患病率为28.3%;如父母皆有高血压,则其子女高血压发病率可高达45.5%。且国外有研究指出,人类的心血管病与人种的遗传基因有一定关系。

3.年龄、性别与心血管疾病有关吗

研究发现,随着年龄的增加,身体机能的下降,患心血管的风险明显增加,并且发现心血管发病的概率,男性多于女性,这其中可能和女性的雌激素有关。

冠心病是世界范围内导致死亡的首要病因,其中心绞痛多见与40岁以上的男性和绝经以后的女性。在国外,50岁以上男性心绞痛年发病率为0.2%,女性为0.08%。从21世纪初起,中国心血管疾病的发生率呈上升趋势,中老年心血管疾病的发病率更为明显。

人类长期以来就观察到,心血管病发病率与死亡率存在性别差异,女性冠心病的患病年龄要比男性推迟10~15年。心脏疾病发生时,在心肌梗塞后,年轻女性比男性愈后更差。而女性发生心衰的患病率较男性更低,同时女性在心脏病的突发死亡率亦低于男性。流行病学研究表明初潮年龄早和绝经年龄早的女性可能具有较高的心血管疾病发病风险。

1饮酒与心血管疾病有关吗

饮酒与高血压:长期以来,人们一直将饮酒和高血压、冠心病等心脑血管疾病联系在一起,认为饮酒是影响血压的一个重要因素,到目前为止关于饮酒与高血压的关系已有大量研究。相关研究认为少量、适量、规律饮酒对机体有益,而长期大量饮酒则对机体产生损害。

饮酒与冠心病:饮酒与冠心病的关系已经进行了大量的研究,但二者的关系一直存在较大争议。国外研究发现每天饮酒0~20g,冠心病的风险系数是0.80,每天饮酒79g以下具有心脏保护作用,89g以上冠心病风险增加。研究结论为少量饮酒的心脏保护作用应该受到重视,大量饮酒增加冠心病风险,饮酒量与冠心病风险之间的关系曲线为J型曲线而非U型曲线。

饮酒与心律失常:乙醇致心律失常是可逆的。具有以下临床特点:各个年龄均可发病;:男性青年居多,女性极少见;发生心律失常者均有多年饮酒史,引起的心律失常的类型以室性期前收缩,室性心动过速多见。

饮酒与心肌病:酒精性心肌病的发病与长期大量的酒精摄入有密切关系,多发生于30~55岁的男性,通常有10年以上过度嗜酒史,临床表现多样化,主要表现为心功能不全和心律失常。戒酒后病情可自行缓解或痊愈。欧美及俄罗斯等国发病率高,国内有散发个案报道,近年来发病呈上升趋势。

2吸烟与心血管疾病有关吗

吸烟与高血压:吸烟对人体有害,也是高血压病的危险因素之一。吸烟与不吸烟者的高血压患病率有明显差异,并且增加高血压患者的并发症与死亡率。有研究指出吸一支烟可使收缩压升高10~25mmHg,每分钟心跳可增加5~20次。

吸烟与冠心病:许多流行病学研究发现吸烟者的死亡率是不吸烟者的2~4倍,吸烟者较不吸烟者冠心病的发生率高3.5倍。烟草中的尼古丁使血清游离脂肪酸增加,促进了甘油三酯和低密度胆固醇合成,高密度脂蛋白下降而发生动脉粥样硬化,从而导致冠心病的发生率增加。

吸烟与心律失常:国外有研究指出吸烟较不吸烟者心律失常显著增多,尤以窦性心动过速、房性期前收缩、房性心动过速、心房颤动、室性期前收缩更为明显。

吸烟与心肌病:流行病学研究认为吸烟是缺血性心肌病、心肌梗塞、尤其是猝死的一种危险因素。吸烟产生的烟碱和一氧化碳是主要有害因素,其作用是加速动脉粥样硬化和冠状动脉血栓形成,造成心肌损伤,使心肌病的发病率增加。

3肥胖与心血管疾病有关吗

正常体重粗略估计为:体重(Kg)=身高(cm)-,如果体重超过标准10%为超重,超过标准20%为肥胖。另一种简单判定肥胖的方法是计算体重指数=体重(kg)/身高的平方(m2),>25为超重,>30为肥胖。

多年研究表明,肥胖与高血压、冠心病等有关。不论是儿童或是成年人,体重与血压高低、冠心病发生率均有一定相关性。在一段时间内体重上升快的人,其血压升高也快,发生冠心病的可能性也增加。我国北方人肥胖者多,高血压、冠心病发病率也高。

肥胖与心力衰竭:肥胖者往往出现血容量、每搏量及心排血量增加,易发生左室扩张及室壁张力增加,从而导致室壁增厚,增加心脏的血流动力负荷,诱发心力衰竭。随着研究的深入,肥胖本身作为心力衰竭的独立危险因素已被认可。国外研究分析发现BMI数值每升高1kg/m2,发生心力衰竭的风险在男性增加5%,在女性增加7%。

肥胖与心律失常:国外有研究表明:肥胖者发生心律失常的机率高于正常人,可能与各种离子通道重构和失衡等因素有关,这些因素导致心肌细胞膜稳定性的异常。心室肌细胞钙离子调控机制在肥胖状态下明显失衡,造成细胞内钙离子浓度明显增高,容易诱发肥胖患者心律失常的发生。

肥胖与心肌病:肥胖者出现的心肌病变,且不能由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以及其他已知疾病所解释,这种心肌病变会导致左心室功能受损,表现为收缩性或舒张性心力衰竭,临床谱较广,从无症状亚临床心功能障碍至NYHA分级Ⅳ级扩张性心肌病,称为肥胖性心肌病。

≈≈≈≈≈≈≈≈







































北京看白癜风疗效最好专科
白癜风早期症状及治疗

转载请注明:http://www.jwexm.com/xgyy/606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