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13.6亿人口中约有2.9亿人患同一种疾病。每5例死亡中就有2例死于这种疾病。
什么疾病这么可怕?人民日报近日有这么一条报道:
《中国心血管病报告》显示,我国约2.9亿人患心血管病,每5例死亡中就有2例死于心血管病,并且这个数字仍在快速上升。
凭借近5人中就有1人患病的杀伤率,心血管病稳居“要命”排行榜首位!余杭90岁的高外婆刚刚逃过一劫。
90岁外婆如何死里逃生?近日,高女士带着一面锦旗,专程来到余杭一院感谢心血管内科团队让她90岁的外婆重获新生。
原来,前不久高女士通过微博私信咨询了专家,并及时得到了救治。专家提醒,虽然 心内科团队为老人进行了起搏器植入治疗,手术顺利。术后,老人的心脏恢复活力,不再放“慢动作”,目前老人已可下床活动。大家悬着的心也就放下来了。下面小编为大家起底一下这个强大的专科。
余杭一院心内科团队杭州市重点学科、余杭区重点学科、余杭区名科。学科设有2个病区92张床位;拥有正高职称5名,副高职称5名,中级职称11名,其中博士1名,硕士13名,浙江省“”人才1名,杭州市医卫学科带头人2名。
心血管内科始于年,上世纪90年代余杭区名医冯天元、袁红开展了余杭首例心内介入手术,并完成首例人工心脏起搏术。
该科率先在区内开展冠脉介入、心电生理介入诊疗及器械植入等介入治疗,年手术余台。
近三年来该科在国内外杂志发表论文10余篇,SCI论文1篇,开展杭州市科研课题3项,其中《心房颤动导管消融术》获得余杭区卫计委新技术新项目三等奖。
延伸阅读
学五招把心血管病挡在门外专家介绍,心脑血管疾病均属于可以预防的疾病,这要从导致疾病的几大危险因素入手。
1、预防超重和肥胖
有研究对11万余名女性进行了长达16年的随访,发现体重超标是缺血性心脑血管病的危险因素。
膳食中饱和脂肪酸及钠摄入与脑卒中呈正相关,是人群脑卒中病死率的主要决定因素。一般而言,脂肪摄入以每天不超过50克为宜,且饱和脂肪酸所占比例不宜过高。
2、避免蛋白质缺乏
曾经有调查表明,动物蛋白可以抑制脑卒中的发生,但肉类吃太多,也会导致脂肪摄入过量,并加重肾脏负担。
因此,老年人每天每千克体重摄入蛋白质以1.2~1.5克为宜,其中以优质蛋白质如鱼、蛋、奶类、瘦肉、豆制品为主,食用鱼类蛋白、大豆蛋白等还可降低脑卒中发病率。
3、补充膳食纤维
增加膳食纤维摄入可预防高血压、降低脑卒中风险。提倡多食用谷类食物、粗杂粮,每天多吃蔬菜、水果等含膳食纤维较高的食物。糖果等甜食要少吃。
4、低盐饮食
以往调查均显示,中国高血压患病率北方高于南方;而这次出炉的“地图”表明,湖广和重庆地区高血压死亡率明显升高,这与人们喜辛辣、高盐饮食,导致高血压发病率上升有关。
我国膳食指南提示,每人每天食盐摄入量应小于6克。从心脑血管病预防角度来说,人们的饮食还是要尽量清淡一些,逐渐减少食盐用量,直到不特意在食物中加盐。
5、保持健康生活方式
心脑血管疾病与空气污染、工作紧张、生活不规律和内分泌调节等因素都有一定关系。
专家提醒,应结合自身情况,合理调整生活方式,保证环保,健康饮食,戒烟限酒,降低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风险。
同时还提醒大家加强体育锻炼,增强抵抗力,并定期进行体检。建议每年至少体检一次,以防病为主,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
素材来源:心内科 白幸华
人民日报
赞赏
热点文章
最近更新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