窦性P波与窦性心律及正常窦性心律

文章来源:窦性心动过缓   发布时间:2016-10-24 13:48:54   点击数:
  

在心电图报告中,第一个要回答的内容是关于心律的诊断。正常人绝大多数为窦性心律。那么,什么是窦性P波?什么是窦性心律呢?

一、窦性P波

窦房结的解剖位置在右心房上腔静脉开口处,年英国Keith和Flack发现并命名。窦房结内的起搏细胞最多,自律性最强,所以称为一级起搏点,或曰正常心脏跳动的“最高司令部”。它依次统领着房室结、希氏束和浦氏纤维。正常情况下,窦房结以下的起搏点不表现其起搏功能,因为它只要跟着窦房结的频率走就行了,而在窦房结功能不足时,下一位的起搏点可以代替窦房结行使起搏功能。另外,与血流动力学传导不同,房室结是心房与心室间电传导的唯一通道,具有生理性隐匿传导功能(记住这点非常重要,为后面理解心动过速形成的基础)。

窦房结的激动使心房的除极产生了P波,这种P波就称为窦性P波。如何判断P波来自于窦房结呢?方法很简单,主要看P波的方向。窦性P波在Ⅱ导联、AVF导联直立(方向向上),在AVR导联倒置(方向向下),其他导联的P波方向可忽略不计。P波的形态、高低、宽窄、大小不影响窦性P波的判断。

二、窦性心律

窦性心律是指窦房结发出的冲动,有规律的沿着正常传导途径下传,并控制了整个心脏的节律。

根据这一概念,只有窦性P波并不能诊断窦性心律,窦性心律还应包括窦性P波应沿着正常的传导途径(即经过房室结、希氏束、浦氏纤维传导),并控制了心室。在心电图上判断正确的传导途径也较简单,即P-R间期≥0.12s。如果房室间的传导有旁道参与,致使窦性P波未经过房室结而沿着旁道快速下传,心电图表现为P-R间期<0.12s。此时虽然有窦性P波,但因其传导途径不正常仍不能称其为窦性心律。

特殊情况下,窦性心律合并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时,窦性P波的正常传导中断,其后不伴有QRS波群。此时心脏被两个起搏点控制,形成互相独立的两个心律。也有学者认为,此时也应称为窦性心律。

另外,还应注意窦性心律不能写成窦性心率,窦性心率指的是窦性心律的频率和数率。窦性心律特指窦性节律。二者不能混为一谈。

绝大多数情况下,判断窦性心律是根据窦性P波加上P-R间期≥0.12s。正常窦性心律是指在上述窦性P波、P-R间期≥0.12s基础上,加正常心率及节律规整两方面。(见图6-1)

心脏节律的规整性体现在每一次心跳的时间差距上。事实上,任何两次心跳间隔都不完全相等,这种情况在心动过缓时更加突出。习惯上将正常窦性心律的节律规整定义为一帧心电图前后心跳时间差,应小于0.12s。在实际应用中,我们测量P-P间期差或R-R间期差即可得知。(来源:中国乡村医药杂志)









































北京有哪些医院治疗白癜风
哪家白癜风医院最好
转载请注明:http://www.jwexm.com/jbzd/96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