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来源:搅团 发布时间:2024/9/11 12:12:34 点击数: 次
特产界的美味千千万,也得有点自己的特点,比如历史悠久,名字好听,不然怎么让别人记住并且难忘呢?今天,大荟师带大家走进通渭,一起来看看名字古怪精灵的三样特产,了解了解它们的味道如何~通渭县,隶属于甘肃省定西市,是“中国书画艺术之乡”、“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中国书法之乡”、“中华诗词之乡”、“全国体育先进县”和“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当地的旅游景点不多,南屏山公园、鹿鹿山森林公园、秦嘉徐淑公园算是扛把子了。当地的民俗文化也不多,小曲和影子腔首屈一指。可要论特产,荞圈圈、懒疙瘩以及甜,都能好好地讲上一讲。荞圈圈是什么呢?其实就是以开水烫荞麦面,拌小苏打,调成糊状,旋入特制的木勺,再浸入沸油锅炸制而成的小吃。从外表上看,其形如镯环,色如蟹肉,味带天然之香甜,松软可口,极具特色。当地人喜欢吃,那是因为这一特产炸完后,瞬时香气四溢,入口香酥,口感丰润细腻,加之天然的甜味,让人垂涎,咀嚼时别有风味。关于这一特产,当地还流传着一个传说。说是曾经的人们浪费粮食,遭到天神降罪,玉帝派了“牛神”去凡间没收五谷杂粮,让人们尝尝挨饿的滋味,谁知“牛神”没认出荞麦,还不慎被荞麦的叶子割伤了,留下了这种作物。荞麦借助“牛神”的血,生长得很繁茂,让当地的百姓能够饱腹,躲过了这一劫惩罚,而“牛神”也因没有完成玉帝的命令,被罚永远到人间劳作,耕地犁田。从那以后,老百姓一改往日的懒惰,开始勤勤恳恳,因荞麦有活命之恩,就用荞麦面做成圈圈,好让人们记住这个教训。荞圈圈中间做成空的,就是告诫后人不勤俭持家就会坐吃山空。当地人把荞面视为“益寿食品”、“长寿食品”,其实也不无道理,荞面本就可以杀肠道病菌,消积化滞。它以独特的魅力传遍了大西北,既是地方小吃,又成了地域文化。去到当地,热情的老乡跟你打招呼,一般会问你吃了没?这个时候,你可以回答吃了甜饭,或者是吃了“酸饭”。甜饭是相对酸饭而言的,就是不放酸菜的。甜饭主要是以小麦面为原料,有扁食(饺子)、臊子面、长面、炸酱面、罐罐面、拉条子、面片子、甜疙瘩、麻食子、甜拌汤(和疙瘩汤差不多,稍微稀一点)。酸饭主要有绿荞面棒棒、甜荞面棒棒、懒疙瘩、浆水面、搅团(也可以加臊子汤)、散饭,酸拌汤。其中,懒疙瘩的做法很多地方是没有的,比较特别。它是以和面(豌豆面或扁豆面)为主,再加上白面,拌成粘稠状,用直板铲锅刀盛上,拿筷子一道一道的往锅里面拨,成疙瘩状,锅里还有土豆块,调上酸菜,真是好吃,因为做法方便简单就叫懒疙瘩。居民们吃完懒疙瘩,有时会说上一句:懒疙瘩,吃上两碗缓着恰(缓着恰——休息去的意思)。吃的时候,还要加一些料,如油辣子,咸菜,有条件的,还要炒上两三个下饭菜,或将韭菜或小葱切碎,淋上热油,所谓“碎菜”。那种厚道敦实的感觉,无不让人怀念!甜子是通渭的传统小吃,又名酒醅子,其原料有三:一为麦,二是青稞,三是小麦。做法其实区别不大。清明一过,便是普遍制作子的时节,能否发酵成功关键在于掌握温度,而揭盖时间却因季节而不同,这就全凭酿造者的经验了。
由于这一特产味道极好,很多人自己酿的来喝还不够,还会酿一些到集镇上去兜售。无论在县城的大街小巷还是村集镇市上,随处可见甜醅摊。一根扁担两只箩筐,脸盆里满是白生生、蜜旺旺的。一碗下肚,甘甜如饴,满嘴生津,倍觉神清气爽,这酒香醇厚的实在是让人受用无比。这三样特产,便是去通渭的游客无不夸赞的。如果你有去甘肃旅游的计划,恰好途径通渭,不妨尝尝这几样特产,这滋味,还是不错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