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射病专题二热射病的临床表现及实验室检

文章来源:窦性心动过缓   发布时间:2016-12-26 7:43:10   点击数:
  

根据临床表现,重症中暑又分为热痉挛、热衰竭和热射病(劳力型热射病和经典型热射病)。

1.1 重症中暑

1.1 热痉挛 是一种短暂、间歇发作的肌肉痉挛,可能与钠盐丢失相关。热痉挛常发生于初次进入高温环境工作,或运动量过大时,大量出汗且仅补水者。

临床表现:于训练中或训练后出现短暂性、间歇发作的肌肉抽动。热痉挛有时易与热衰竭时过度通气致手足抽搐相混淆,后者常出现手足痉挛和四肢末端及口周麻木。

救治原则:迅速转移到阴凉通风处平卧,补充盐水或饮用电解质溶液可迅速缓解热痉挛症状。轻症者可口服补液盐,脱水者应静脉输注生理盐水(0.9%NaCl溶液),并做好积极转运准备。

1.2 热衰竭 指热应激后以血容量不足为特征的一组临床综合征。严重热应激情况下,体液、体钠丢失过多,水电解质紊乱,但无明显中枢神经系统损害表现。

临床表现:多汗、疲劳、乏力、眩晕、头痛、判断力下降、恶心和呕吐,有时可表现出肌肉痉挛、体位性眩晕和晕厥。体温升高,无明显神经系统损伤表现。热衰竭如得不到及时诊治,可发展为热射病。医院救治。

实验室检查:红细胞比积增高,高钠血症,轻度氮质血症,肝功能异常,肌酸激酶增高。

救治原则:①迅速降温;②当血容量严重减少、电解质紊乱时需静脉输液。如果血压随体位波动,应继续补充生理盐水直到血流动力学稳定。其余失液量可在48h内缓慢补充,过快纠正高钠血症可引起脑水肿,导致意识障碍或癫痫发作。

1.3 热射病 热射病典型的临床表现为高热、无汗、昏迷。发病原因不同,临床表现也有所不同。

1.3.1 劳力型热射病 见于健康年轻人(如参加训练的官兵),在高温高湿环境下进行高强度训练或从事重体力劳动一段时间后忽感全身不适,发热、头痛、头晕、反应迟钝,或忽然晕倒、神志不清,伴恶心、呕吐、呼吸急促等,继而体温迅速升高达40℃以上,出现谵妄、嗜睡和昏迷。皮肤干热,面色潮红或苍白,开始大汗、冷汗,继而无汗,心动过速、休克等。

劳力型热射病在热射病基础上伴有严重的横纹肌溶解,故急性肾衰竭、急性肝损害、DIC出现早,在发病后十几小时甚至几小时即可出现,病情恶化快,病死率极高。

劳力型热射病器官功能受损的表现:

(1)中枢神经系统受损。早期即可出现严重神经系统功能障碍,特征为躁动、谵妄和昏迷。还可出现其他神经学异常表现,包括行为怪异、角弓反张、幻觉、去大脑强直、小脑功能障碍等。

(2)凝血功能障碍。临床表现为皮肤淤斑、穿刺点出血及淤斑、结膜出血、黑便、血便、咯血、血尿、心肌出血、颅内出血等。合并DIC提示预后不良。

(3)肝功能损害。重度肝损害是劳力型热射病的一个固有特征。天冬氨酸转氨酶(AST)、丙氨酸转氨酶(ALT)、乳酸脱氢酶(LDH)在发病后迅速升高,第3~4天达峰值,之后逐渐下降,而胆红素的升高相对滞后,通常在热射病发病后24~72h开始升高。

(4)肾功能损害。多与横纹肌溶解有关。表现为少尿、无尿,尿功能损害。色深,为浓茶色或酱油色尿。25%~30%的劳力型热射病患者和5%的经典型热射病患者出现急性少尿型肾衰竭。

(5)呼吸功能不全。早期主要表现为呼吸急促、口唇发绀等,可发展为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

(6)急性胃肠功能损害。腹痛、腹泻、水样便、消化道出血较常见。

(7)心血管功能不全。低血容量性休克,表现为低血压,心动过速(心率大于次/min)、心律失常等。

(8)横纹肌溶解。表现为肌肉酸痛、僵硬,肌无力、茶色尿,酱油尿,后期可出现肌肿胀、骨筋膜室

综合征。

1.3.2 经典型热射病

 见于年老、体弱和有慢性疾病的患者,一般为逐渐起病。前驱症状不易发现,1~2d后症状加重,出现神志模糊、谵妄、昏迷等,或有大小便失禁,体温高,可达40~42℃,可有心衰、肾衰等表现。

2实验室检查

2.1 血常规 

发病早期因脱水致血液浓缩可出现血红蛋白(Hb)升高、红细胞比积(Hct)增加,血小板(PLT)发病初期正常,继而迅速下降,尤以发病后1~3d为甚,最低可小于10×/L。

2.2 感染指标

 白细胞(WBC)、中性粒细胞增高,其增高的程度与中暑的严重程度相关,合并感染者明显升高,可伴有C反应蛋白(CRP)、降钙素原(PCT)、白介素-6(IL-6)升高。

2.3 血液生化

电解质:高钾、低钠、低氯、低钙、高磷血症。

肾功能:血肌酐(Cr)、尿素氮(BUN)、尿酸(UC)均出现不同程度升高。

肝功能:AST、ALT、LDH早期即显著升高,最高可达U/L以上,总胆红素(TBil)在24~72h后开始升高,最高可达μmol/L以上,可伴有低蛋白血症。

横纹肌溶解:肌酸激酶(CK)>U/L,最高达000~U/L,CK>U/L表明肌肉损伤严重,CK>U/L提示与急性肾衰竭相关。肌红蛋白(Mb)明显增高,一般血Mb>ng/ml,最高可达~ng/ml或更高;尿Mb>ng/ml,最高可达0ng/ml或更高。初期血Mb高于尿Mb,随着肾功能恢复,尿Mb高于血Mb。

2.4 凝血功能

 凝血功能障碍可在发病第1天出现,但更常见于第2天和第3天。实验室检查指标:①PLT<×/L或进行性下降;②纤维蛋白原(Fib)<1.5g/L或进行性下降;③D-二聚体升高或阳性,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物(FDP)>20mg/L,或3P试验阳性;④凝血酶原时间(PT)延长3s以上,部分活化凝血活酶时间(APTT)延长10s以上。上述检查有3项异常者,即可诊断DIC。发病早期应每4~6h复查凝血功能。如有条件可行血栓弹力图(TEG)、凝血和血小板功能分析仪(Sonoclot)检查。

2.5 动脉血气 

常提示代谢性酸中毒和呼吸性碱中毒,高乳酸血症、低氧血症等。

2.6 尿常规及尿生化

 尿色为茶色或酱油色,镜检可见大量颗粒管型和红细胞。Mb增高。

2.7 粪常规 大便潜血可阳性。

2.8 心电图

 多表现为快速型心律失常。一般为窦性心动过速,室性早搏,有时也可表现为心动过缓,可伴有T波及ST段异常。

2.9 头颅CT检查

 发病初期CT多无阳性发现,3~5d后可出现脑实质弥漫性水肿,凝血功能差者可出现蛛网膜下腔出血。

2.10 头颅MRI检查

 热射病后期MRI表现为基底节、苍白球、双侧内囊、壳核和小脑缺血、软化灶。部分患者MRI显示双侧小脑、尾状核、皮质下白质异常和海马区均匀增强。严重者会出现小脑的缺血坏死甚至脑萎缩。

值此端午佳节,祝福所有围观的朋友们端午节安康!!









































白癜风会治疗好吗
北京白癜风较好
转载请注明:http://www.jwexm.com/lctx/486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