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血管内科首次独立完成室性心动过速三维标

文章来源:窦性心动过缓   发布时间:2016-11-23 9:45:56   点击数:
  

今年7月,心血管内科首次独立应用CARTO三维标测系统,为一名右心室流出道起源频发室性早搏并短阵室性心动过速患者行射频消融手术治疗。手术历时2小时,过程顺利。术后至今随访3月,患者室性早搏总数由原来24小时多次减少至次,无室性心动过速,达到正常人群水平,患者原有心悸头晕症状消失。

特发性室性心动过速与室性早搏是一种常见的心律失常,见于非器质性心脏病患者,一般预后良好。但频发的室性早搏或室性心动过速会引起明显的不适,部分患者室性心动过速发作时会导致晕厥,长期频发早搏也会引起心肌重构和心脏收缩功能下降。药物治疗有效率不超过50%。除药物治疗控制早搏发生外,射频消融是治疗此类心律失常的一个有效方法,可免除长期服药的烦恼和副作用,并能彻底根治早搏。

传统的射频消融采用二维标测技术,包括激动顺序标测、起搏标测及拖带标测等方法,在X光的二维影像指引下完成。对于复杂心律失常,二维标测费时长,精度较低,手术医生及病人需接受较大剂量X线照射。而三维标测技术是近年发展起来的新技术,其中CARTO标测系统(也称电解剖标测系统)是目前三维标测系统中发展最早和最成熟的一种。它由以色列科学家Ben-Haim等发明,设计原理参考全球定位系统(GPS),通过特制线圈导管在三个不同角度的低磁场发生器中移动,根据物理学上的电磁转化原理,确定导管在三维空间的位置,并经图像处理系统将标测所获得的解剖和电生理信息以较直观的图形显示出来。它有机地将心内电生理信息与腔内空间解剖结构结合在一起,可以确定激动的起源、传导序列、环形激动和瘢痕组织等,便于导管消融致心律失常病灶,同时使操作者和病人免受X线危害。

我院自年起开展三维标测和消融技术治疗心律失常,由于CARTO系统的复杂性,开展该类型手术需对心脏三维解剖影像结构有较深刻的认识和熟练的手术技巧,以往开展医院专家指导完成。经过术前充分的准备,本次手术在心电生理医师、工程师、放射技术员和护理人员的紧密合作下最终顺利完成。手术的成功,标志着心血管内科在电生理技术方面的一次自我的突破与提升,我们长远目标是心房颤动以及病理心肌心律失常的射频消融治疗。

图1.GPS系统原理:通过三个定位卫星接收信号,确定物体的三维坐标。

图2.标测及消融导管进入CARTO系统三个定位板(磁场发生器)所发出的磁场区域,根据电磁转化原理,可确定导管在人体内的位置。

图3.右心室流出道的三维重建模型及电激动标测靶点,黄色区域为室性早搏起源点,于该处消融成功









































北京哪家医院治疗白癜风最好
福州治疗白癜风医院
转载请注明:http://www.jwexm.com/yfzl/151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