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来解释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AVNRT),你理解了吗?
作者:同志仍需努力
来源:医学界心血管频道
第一次听到这句话大概是在中学的历史课堂上,它的本意是一点点的小火星,却可以烧掉大片的原野,在那个国共内战的年代,毛主席把井冈山革命根据地比作小火星,在适当的条件下可以在整个中华大地刮起红色的旋风。前段时间再次翻看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AVNRT)机制时才发现,我们可以通过这句话来更好的理解它的本质。
1.何谓“燎原”?
想要更好的理解AVNRT的机制,我们先从“燎原”开始理解这一句话,在这里室上性心动过速便是燎原,它通常突然出现,而后又突然停止,频率在-次/分,节律规整。
2.何谓“星星之火”?
一般来说,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是由早搏诱发,无论是房性早搏还是室性早搏,这里的早搏便是我们所说的星星之火,就是它的出现引发了燎原之势。
3.“可以”二字,如何理解?
是不是每一次的小火星都可以烧掉大片原野,这个肯定是不行,井冈山这个小火苗,最终能引发燎原之势,与天时地利人和是分不开,同样在AVNRT的出现也需要天时地利人和。
首要的关键点便是需要有房室结双径路,无论是功能性还是解剖学上纵行分离的两条不同性能的传导路径,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慢径路与快径路,快径路传导速度快,但不应期长,慢径路传导速度慢,但不应期短,快慢径路前后两端均相连,由此形成闭合的折返环,如果没有这一机制的存在,AVNRT便无从谈起,就如同这片原野寸草不生,自然小火星也无法引起熊熊大火。
第二点“星星之火”很关键,也就是这个早搏,早搏的时限很重要,正常的窦性心律,窦房结发放的冲动通过快径路和慢径路向下传导,由于慢径路传导慢,等电信号传导到折返环末端时,由于快径路的信号刚好传过去,因此不论是快径路还是下游尚处于不应期,慢径路传导被迫终止,由此可见正常情况下心电图上面表现是完全正常的。
举例分析,假设慢径路的不应期是ms,快径路的不应期是ms,如果房性早搏的提前间期小于ms,此时快慢径路均处于不应期,因此房性早搏并不能下传,由此心电图表现为房性早搏未下传;
如果是一个提前间期大于ms的房性早搏,此时的情况便如同正常的窦性心律下传一样,慢径路传导的信号最终终止于折返环的末端;
那么第三种情况出现了,房性早搏的间期刚好ms至ms之间,房性早搏的电信号刚好可以通过慢径路下传,而快径路尚处于不应期,当电信号经慢径路传导到折返环末端时,此时信号分为两路,一路经过His束继续下传到心室,引起心室的收缩,由于慢径路传导慢,此时心电图上可见PR间期较正常的PR间期明显延长,如果慢径路传导的足够慢,使得快径路恢复了应答,那么第二路信号便可能可以通过快径路逆传回到折返环的起始部位,电信号传导到起始部位后仍旧分为两路,一路继续沿着心房逆传,因此部分AVNRT的体表心电图可以看到逆行的P,当然更多的是看不到,因为它被QRS波形给掩盖了。如果慢径路刚好度过了不应期,那么第二路信号便可以通过慢径路继续下传,这样一次折返就形成了。
由此可见AVNRT的出现需要上述种种天时地利人和的条件,正是验证了前面那句不是每个星星之火都可以燎原,有数据说人群中双径路存在的比例高达20%,但是真正发作室上速的病人远远低于这个数,在这里只是简单的分析了AVNRT的机制中最常见的那一种,也就是慢快型,而不常见的快慢型,甚至慢慢型都没有提到,简单的分析能够让大家更好的理解这一机制。
欢迎投稿到小编邮箱:taoyuquan
yxj.org.cn来稿邮件主题为:医院+科室+姓名稿费:~0
小编9
最近更新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