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不明觉厉然并卵的心电图诊断

文章来源:窦性心动过缓   发布时间:2016-12-20 0:21:08   点击数:
  

本文医院心内科段徐医生所写。

段医生从医近10年,遇见过很多让人哭笑不得的问题,有些是患者问的,有些是其他科室医生请会诊问的。今天他跟我们聊聊那些“不明觉厉然并卵”的心电图诊断~

--------------------

心内科最唬人的东西莫过于心电图了,几根弯弯曲曲的黑线,几句不明觉厉的诊断,不要说一般人,就是兄弟科室的医生,也经常被唬得一愣一愣。

段医生在门诊经常遇到病人(也有兄弟科室的医生)慌张的拿着心电图或者体检报告来“段医生,这心电图有问题吗?要紧不?”回答常常是:“没啥大事,不要紧的!巴拉巴拉……”

今天,段医生就给大家聊聊那些看起来很唬人,实际上没什么大事的心电图诊断。

窦性心律

唬人指数

严重指数

很多人看到这个诊断都会有疑问?“窦性”是啥性?“笑人齿缺曰狗窦打开”,窦者,洞也,难道我心脏有个洞?……

别急,让段医生慢慢给你解释,“窦”不是洞,是“窦房结”的简称,窦房结是心脏的总司令部,从窦房结发出电信号控制心脏节律,就是窦性心律。简单一句话,“窦性心律”就是“正常心律”。

窦性心律不齐

唬人指数

严重指数

心律不齐?我的心跳不整齐了?紊乱了?……糟了,出大事了!

根据教科书说法“常见的窦性心律不齐与呼吸有关,多见于青少年,一般无临床意义”。也就是说没啥大事。

窦性心动过缓

唬人指数

严重指数

心动过缓,心跳慢了,这还了得,我的小心脏肯定出事了?……

啥叫心动过缓呢?正常心率60-次/分,低于60次/分叫做心动过缓。其实60次/分只是一个人为规定的界限,很多正常人,特别是经常锻炼或从事体力劳动的人静息心率(就是平静休息时的心率)只有50多次/分,甚至40多次/分。所以单纯的窦性心动过缓,如果没有乏力、头晕、黑懵、晕厥等心动过缓相关症状,日常活动能力正常,那就完全不用担心,甚至可能是你身体好的表现。

研究显示,哺乳动物的静息心率与预期寿命成反比,简单地说心率越快,活的越短(如下图)。人类的流行病学研究也显示,静息心率增快与死亡率增加有关。所以心跳慢的人完全没必要担心,或许预示着你会长寿!

图哺乳动物静息心率与预期寿命的关系(出自参考文献2)

如上图,老鼠心率最快,寿命最短,鲸心率最慢,寿命最长。人类特殊一点,比心率差不多的长颈鹿、老虎长寿得多。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人类有预防和治疗疾病的能力,有医生!有医生!有医生!如果回到原始社会,人类预期寿命只有20来岁,那就跟长颈鹿、老虎差不多了。

早期复极

唬人指数

严重指数

“早期复极”是个啥意思?傻傻弄不清。早期,抓紧时间估计还有的救,赶紧找医生去。

早期复极是……是……段医生也有点傻傻讲不清了。简单说吧,就是你的心电图跟大多数人心电图有一点点不一样,就好比皮肤上长颗痣。近20%的人存在早期复极化,黑人、男性、年轻人、运动员相对多见。

那么有什么危险吗?有研究显示,早期复极会增加特发性室颤(一种导致心跳骤停的严重心律失常)的风险,但绝对风险非常低、非常低、非常低!多少呢?从3.4/10万增加到11/10万,也就是说绝对风险增加了7.6/10万,万分之一不到。

如果你没有出现过心跳骤停,不明原因晕厥或者家人猝死,那么把心放肚子里,该干嘛干嘛。权威指南意见“不建议进一步评估”,也就是说没啥大事。当然了,如果有那三种情况的,还是需要找心内科医生好好看看的。

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

唬人指数

严重指数

右束支是个啥东东?阻滞,就是堵塞了呗,还完全性,这下出大事了!

不仅是一般人,医生也经常为这事风声鹤唳。经常有兄弟科室火急火燎的叫心内科医生急会诊,就因为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所以段医生给它五颗星的唬人指数

事情到底严不严重呢?其实没有那么严重。心室里有两条传导束(通俗的说就是电路),一条叫左束支,一条叫右束支(如下图)。左束支长得粗短,血液供应也好,不容易出问题。右束支长得细长,血液供应也差一点,所以常常容易出问题,也就是右束支阻滞。健康人也可以出现右束支阻滞,所以单纯的右束支阻滞(不论完不完全)并不意味着心脏出了啥大事。

补充说明

上面说的那些心电图诊断,除了窦性心律完全等同于正常以外,其它几种都不代表完全正常。虽然总的来说没什么大问题,但还是要结合个人具体情况而定,所以找专科医生咨询一下还是有必要的,但没必要过分担心。

毛主席说得好啊——战略上藐视,战术上重视。

参考文献

1.欧阳钦等.临床诊断学.人民卫生出版社年

2.LevineHJ.Restheartrateandlifeexpectancy.JAmCollCardiol.;30(4):-6.

3.ZhangGQ,ZhangW.Heartrate,lifespan,andmortalityrisk.AgeingResRev.;8(1):52-60.

4.KristenK.Patton,PatrickT.Ellinor,MichaelEzekowitz,etal.ElectrocardiographicEarlyRepolarizationAScientificStatementFromtheAmericanHeartAssociation.Circulation.;:-

5.陆再英等.内科学第七版.人民卫生出版社年

(本文版权归段徐医生所有,欢迎转载,但请注明出处和原文链接)

如果喜欢这篇文章,可分享至你的朋友圈

点击文章上方的“高微医生”即可







































北京最好白癜风医院专家
白斑病

转载请注明:http://www.jwexm.com/jbby/463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