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用药喹诺酮心脏毒性左氧氟沙星诱

文章来源:窦性心动过缓   发布时间:2017-4-20 13:21:59   点击数:
  

QT间期是自QRS波起点至T波终点的时间间期,代表心室除极和复极的时间。心脏复极化延迟容易发生心律失常,最常见的是引发尖端扭转型室性心动过速(TdP)。喹诺酮类药物:莫西沙星,能够延长一些患者心电图的QT间期。

患者:女,87岁。临床诊断:社区获得性肺炎,有QT间期延长史。

1.ADR过程:

给予乳酸左氧氟沙星(mg/ml)和维生素C(1.0g)静脉滴注。14h后再次静脉滴注乳酸左氧氟沙星约40min时,患者出现寒战、气促、呕吐,立即停止输注药物。随后出现呼吸和心跳停止。

2.ADR处理:

心肺复苏约1min后患者呼吸和心跳恢复,心电图示心房纤维颤动,心率次/min。静脉泵入硝酸甘油约30min,患者突然意识不清、室性心动过速,电复律后恢复窦性心律,15min后心电图示尖端扭转型室性心动过速,心率校正后QT间期为ms。停用硝酸甘油并给予胺碘酮治疗,未再出现尖端扭转室性心动过速。次日晚,心电监护频繁示尖端扭转型室性心动过速,立即给予胺碘酮治疗,约50s恢复窦性心率。其后患者未再发生尖端扭转型室性心动过速。

3.ADR分析:

左氧氟沙星为氟喹诺酮类药物,该药说明书未提及可引起QTc延长、多形性室性心动过速和尖端扭转室性心动过速。但左氧氟沙星的心脏不良反应,如房室传导阻滞、心肌缺血等已有报道。

左氧氟沙星的不良反应与年龄、剂量有相关性。日剂量mg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8%,而mg不良反应发生率可增至10.7%。

患者第1次静脉滴注乳酸左氧氟沙星(mg/ml)后未出现不良反应,第2次用药约40min、剂量超过2/3时出现躁动、不语、寒战、呼吸急促、呕吐,心电监测显示尖端扭转型室性心动过速。

本例患者高龄,既往有QT间期延长史,24h内给予乳酸左氧氟沙星mg属于用药剂量过大,这些可能是引起尖端扭转型室性心动过速的原因。

4.用药提示:

临床应用左氧氟沙星及氟喹诺酮类药物时应警惕其心脏不良反应,正在服用可能延长QT间期药物(如:奎尼丁、普鲁卡因胺和丙吡胺、阿司咪唑、特非那定、西沙比利、红霉素等)的患者、有严重心血管疾病者、老年患者、有电解质失调或肝、肾功能不全者应谨慎应用左氧氟沙星及喹诺酮类药物,以往有QT问期延长史者应避免使用左氧氟沙星及喹诺酮类药物。









































北京哪家医院白癜风最好
白癜风发病的原因
转载请注明:http://www.jwexm.com/jbby/644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