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21世纪以来,中国已经步入老年化社会,而且随年龄增长,房颤的患病率急剧升高,据统计在75岁以上人群接近10%,据此估计我国目前至少有万房颤患者。
一、房颤的临床表现千差万别
房颤患者常有心跳紊乱或心跳加快,犹如一只小兔子在怀里乱窜的感觉。有些患者有疲乏或者劳累、气短,头晕眼花或昏倒,常因房颤诱发或加重并存的心脏疾病,最严重因血栓栓塞造成脑组织缺血,脑中风是房颤的最大危害。
需注意的是房颤临床症状取决于心室率、心功能、伴随的疾病以及患者的敏感性;虽然有些患者平时的没有任何临床症状,但血栓栓塞的风险仍然存在。
二、房颤的临床危害主要有哪些
1、生活质量明显下降:如患者长期或间断有心跳紊乱、胸闷、疲乏、气短、头晕,甚至昏倒,直接影响日常生活和工作,有些患者可伴有焦虑及恐惧心理。
2、脑栓塞:房颤是心房收缩功能丧失,血液容易在心房内淤滞而形成血栓,如血栓脱落则可随着血流至全身各处,但90%导致脑栓塞(中风、偏瘫)。特别值得强调的是:房颤导致的脑卒中具有较高的致残率和死亡率,而且现阶段缺乏特效治疗。
3、心脏扩大和心衰:心房收缩功能丧失和长期心率增快可引起心动过速性心肌病,可导致心脏扩大和心力衰竭。
三、房颤认识中的误区
1、没有症状的房颤无需治疗
解释:?房颤无论有无临床症状,其中风和心功能恶化的风险是一样的。
2、应用阿司匹林预防房颤脑卒中
解释:?阿司匹林不能有效降低房颤脑卒中的风险,且出血风险并不低。其往往是合并冠心病时联合抗凝药物应用。
3、没有药物能替代华法林抗凝治疗
解释:目前新型口服抗凝药物已经用于临床,且证实是安全有效的。其优点是不需要进行抽血频繁检测,每天固定剂量,个体差异小。缺点价格相对贵。我国有两种新型口服抗凝药:
达比加群酯(商品名泰毕全)每次-mg每日两次
利伐沙班(商品名拜瑞妥)每次10-20mg每日一次
4、房颤患者只能依靠药物治疗
解释:房颤的治疗包括药物治疗和非药物治疗,而且有些器质性心脏病的房颤是可以被心脏射频消融术根治的。
5、房颤患者出现长间歇(快慢综合征)需安装起搏器
解释:根据个体情况差异,部分快慢综合征患者可以通过心脏射频消融方法根治,并避免植入心脏永久起搏器。
四、不同个体房颤治疗的目标不同
1、转复房颤为窦律(正常心律),并长期维持,是首选的治本策略。
方法有:药物转复、电转复以及射频消融转复。
2、控制房颤发作时快速的心室率,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是姑息的对症治标策略。
方法有:药物控制。其虽能改善症状,但不改善预后无法避免血栓栓塞的风险。通常认为静息下心室率不超过80-90次/分,轻度活动时心室率在次/分左右是比较理想的心室率控制。
3、预防房颤的血栓栓塞或脑卒中并发症,是无奈的防后果策略。
方法有:抗凝治疗、左心耳封堵术。
房颤抗凝治疗高出血风险对策——左心耳封堵术
本文作者:怡德心内科柯辉医生
柯辉心内科医生/主治医师
研究生毕业于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心血管内科。
长期从事心内科临床一线工作,对心血管疾病的诊治及其并发症的防治有一定经验。主要从事冠心病的介入治疗。
熟悉双腔起搏器植入术后程控随访,房颤的药物抗凝治疗,高血压病的综合管理以及血脂紊乱的调理。结合临床对病人的超声心动图、24小时动态心电图及24小时动态血压监测合理判读,并指导临床诊治。
预约-
赞赏
最近更新
推荐文章